我為余光中先生當導遊

我為余光中先生當導遊

余光中先生(左)與作者在桂林象鼻山合影。作者供圖

鼠年春節在不平凡中度過,疫情來襲,全民抗疫。在家學習備課之餘,又勾起我為余光中先生當導遊的回憶。2001年9月12日至17日,受自治區旅遊局的委派,我擔任余光中先生及其家人在廣西南寧、桂林講學之餘遊覽的導遊工作。在有幸與余光中先生相處的一個星期中,他的談吐和舉止已使我們彼此熟悉,他的音容笑貌已深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那是我的人生中,也是我二十多年導遊生涯中,一段彌足珍貴的回憶。

我为余光中先生当导游

余光中先生一行在“世外桃源”景區合影留念。作者供圖

我为余光中先生当导游

余光中先生為冠巖題詞。作者供圖

懷著對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余光中先生無限崇敬的心情,2001年9月12日,在當時的桂林市旅遊局局長鍾新民的指導和帶領下,我們驅車前往南寧迎接余光中先生一家及隨行學者,伴隨的還有廣西電視臺及一些文化媒體記者。在從南寧至桂林樂滿地的5個多小時的車程當中,我興奮而又激動地以“可愛的廣西”為主題展開了導遊講解工作,只見和藹可親的余光中先生一邊認真聽講,一邊熱情洋溢地與我交流。對我們廣西今天的發展變化和取得的驕人成就,他表示了充分認可和高度讚揚。他尤其對我們廣西在抗戰時期的模範作用和桂林抗戰文化城可歌可泣的故事表現出了極大的欽佩和敬仰,他希望我們導遊多去挖掘廣西的抗戰文化,以充分的史料多角度地向海內外遊客進行宣傳。那一刻我也領略到了余光中先生的博學多才和對祖國深深的眷念。

第二天清晨,從樂滿地景區酒店裡舒適的床上緩緩醒來。趁著晨光初照,靈湖湖面薄霧升騰,鳥鳴山幽,景區特地安排了余光中先生(以下簡稱先生)一行坐小船遊覽了靈湖。當看到遠處一座座高而呈錐狀的土山,仿侗族人建的風雨橋倒映湖中,湖岸近處是一片片橘黃的果園時,他驚喜地把這個景緻比作“天然去雕飾,清水出奇觀”。之後我們乘車遊覽了湖岸邊的18洞高爾夫球場和主題樂園。我問先生對樂滿地的印象,他說這裡有如熱戀中的青年男女,有激情似火的奔放,有似水柔情般的溫柔。

離開樂滿地後,是先生期待已久的靈渠遊覽。在去靈渠的路上,還未等我介紹,先生就告訴我:“灕江和靈渠是他早已嚮往的地方,灕江我們可以用欣賞美的眼睛去看到美的景象,靈渠如果我們不懂得歷史、水利和建築學等方面的知識是看不出味道來的。我希望你多給我們做些介紹。”當聽我說靈渠景區領導已安排了“學者型”的優秀導遊來接待時,先生非常高興。之後在靈渠兩個多小時的參觀遊覽中,先生興致極高,耐心極強,聽得專心,看得認真,而且還不停地想一探究竟。最後他對“靈渠設計精巧,成龍配套,誠足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的說法非常理解和贊同,深懷感慨地對我們說:“靈渠是今人夢迴秦漢的時光渠道,不需渠成水到。”這讓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是如何帶著文化來旅遊的。

我为余光中先生当导游

穿上瑤族服裝的余光中先生十分開心。作者供圖

在桂林的第三天,我們去遊了龍勝的龍脊梯田,當天天氣比較炎熱,去龍脊的公路坡陡彎多,加上先生已是古稀高齡。起初我看他略顯疲勞,儘量少講多給他休息休息,可當我們進入龍脊景區時,我見先生就像一個熟睡過後的小孩一樣,精神十足,兩眼不眨地觀看著龍脊窗外的壯觀景色。我略帶風趣地給他們同步介紹起了龍脊的概況和當地的民族風情。他面帶微笑並不時問我龍脊景區壯、瑤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以及他們是如何在政府的幫助下發展經濟,尤其是他們的小孩是怎樣去讀書接受教育。我一 一作答,先生稱讚不停,並說這大山裡的孩子有條件接受的教育越多,將來他們就會把龍脊建設得更好。之後在龍脊平安壯寨遊覽的大半天時間裡,按照先生的興趣和要求,我們遊覽的節奏是緩慢的,內容是豐富的。記得我們是在一家門前掛滿長串紅辣椒和黃玉米,貼著紅對聯的吊腳樓裡享用中餐,這家主人雖為壯族,但他們又請來附近村裡的紅瑤姑娘一邊打油茶,一邊唱山歌助興,先生感覺就像過節似的高興,他那天中午的胃口也很好,喝過幾杯油茶,吃過竹筒飯,還喝了兩小杯壯、瑤同胞敬的糯米酒,我看到他的臉色都是紅暈紅暈的。怪不得下午在爬寨子後的梯田去觀景時,他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還精神抖擻地走在最前面,我只能緊跟其後。沒過多久,天就不停地下起了小雨了,我趕忙為他撐傘,他不要,並說他要接受大山給他的禮物,感受龍脊山上的絲絲涼雨。隨後在山頂上的一個涼亭裡休息時 ,他饒有興趣地穿上一群紅瑤姑娘租給他的瑤族衣服,帶上竹編的小涼帽,開心地問身邊的人:“我像不像一位當地的瑤族老人?”像極了一個孩子。那幾位瑤族同胞跟他開玩笑說希望他能和他家人留下來住幾年時,先生和他的愛人已笑得合不攏嘴。不知不覺接近黃昏,在車燈的照映下,我們緩緩回到桂林。大家在車上有說有笑,先生卻在一旁回味著這一天的歡樂。之後他曾深沉地對我說,“山是龍脊水是魂,田是天梯雲是翼。龍的傳人龍的心,龍的精神龍的勁。”這讓我想起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歌,也想起了先生的《鄉愁》。

第四天的行程是灕江遊覽,桂林市旅遊局給予高度重視和周到的安排,除特意準備了一條豪華遊船之外,旅遊局的鐘新民局長還專門組織了桂林的文化名人、媒體記者和幾個民樂表演高手作陪,此舉除了希望作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代表的灕江能給余光中先生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印象,也是希望表達桂林人民對這位中國當代著名的愛國詩人的敬仰。先生也非常感激,滿懷興致且熱情高漲,一邊盡情地觀賞著灕江兩岸的美麗風光,一邊認真地聽著船上導遊和大家的介紹,一邊跟大家交流著古今詩人和藝術家們對桂林山水和灕江的讚美詩篇。讓我記憶最清楚的是,先生除對唐代韓愈“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清代袁枚“江到桂林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和現代詩人賀敬之、鄧拓等讚美灕江的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外,他還在遊覽灕江結束時滿懷激情欣然提筆,寫下“山水有相逢,相聚在灕江”。最後,他還對灕江發展文化建設提出建議:在遊覽灕江的過程中不僅能讓遊客聽到“劉三姐”的山歌,最好還能多請像王洛賓一樣的浪慢音樂家和民歌手來寫歌詞作曲,唱出灕江的神韻,揭開灕江的紅蓋頭和美妙的面紗,讓灕江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灕江,我們還要多做深層次的文化推介和宣傳。行程快結束時,他滿懷期待地說:“歐美人說不到巴黎死不瞑目,那我們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應該說不遊灕江愧對人生。”在遊覽灕江的同時,先生一行還應邀遊覽了臺商在桂林投資開發的冠巖和世外桃源兩個景區,分別留下了“桃源本是在人間”和“冠巖是大自然賦予灕江的華美點綴”兩句話。

我为余光中先生当导游

桂海碑林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劉玲雙為余光中先生介紹博物館館藏情況。作者供圖

我为余光中先生当导游

余光中先生一家在桂林七星公園駱駝峰前合影。作者供圖

我为余光中先生当导游

余光中先生在廣西師範大學王城校區大禮堂做講座。作者供圖

第五天在市區遊覽象鼻山時,他久久佇立,並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地打趣說:“這隻來自天宮的神象不願回宮,最後永遠地定格桂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你看它鼻子呼吸的是桂林清新的空氣,眼睛看到的是美麗的山水風光,身體沐浴的是清澈的灕江和桃花江的清水,它真是太享受了。它願做桂林象,不願做神仙是在乎情理之中的了。”緊接著我們馬不停蹄去到七星公園,重點參觀了其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桂海碑林。早已等待的桂海碑林金牌講解員劉玲雙館長,飽含激情並非常專業,有重點地給先生做了精彩的介紹和講解,隨後劉館長還就其中“元佑黨籍碑”“平蠻三將題名”“五君詠”“龍圖梅公瘴說”“蘭竹圖”的歷史文化價值,請教和探討式地聽取了先生的評論。之後我只聽到劉玲雙館長喜笑顏開地讚歎先生的評論:“實為見地很深,看法很獨到,有很好的文化參考價值,讓我受益匪淺。”而先生也堅持認為桂海碑林反映出的深厚的古文化是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靈魂,而桂林山水是桂林看得見的美麗外衣。當晚市政府主管旅遊的領導在七星公園的月牙樓為先生一行舉行告別晚宴。先生及家人激動萬分,他們在深表感謝的同時表示要為桂林的旅遊發展和文化建設多做宣傳和貢獻。

第六天到了先生一行告別桂林,取道香港回臺灣的日子了。這天上午,應廣西師範大學的邀請,先生在師大王城校區的禮堂做“旅行與文化”的專題講座。講座之前師大當時的校長還專門陪同先生一行去獨秀峰下面參觀了讀書巖,讓先生親眼看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千古名言的出處,還帶他們拜謁了中山紀念堂和仰止亭。之後在先生一行進入講座的禮堂時,只見座無虛席,走道上站滿了人群,大家沸騰起來了,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緊接著,隨著音樂響起,舞臺上一群青春美麗穿著民國時期服裝的女大學生充滿激情地朗誦起了先生那首充滿愛國情懷的《鄉愁》,而此時坐在臺下的先生看得熱淚盈眶。在他隨後開始的講座中,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全場聽眾表示感謝。講座中,先生以旅行與人生、旅行之動機、旅行之方式等為提綱,並以他學貫東西的深度文化,以及他豐富的旅遊經歷和感悟,給到場聽講座的桂林旅遊界的精英們和廣西師大的師生們,做了兩個多小時的深度旅遊文化的精彩講座,精彩至極,以至於大家久久不願離去。下午在臨別之際,先生還專門送了一本他親筆簽名和寫下留言的筆記本給我,首頁他寫下了對我這個陪他們六天的導遊工作的認可和激勵:“李靈資先生:山川之美,仍賴繡口以傳。多謝相陪,並一路指點。余光中 2001.9.17.”這本筆記本至今我仍保存完好。

我为余光中先生当导游

余光中先生贈予作者的簽名筆記本。作者供圖

2017年12月14日,先生在高雄醫院離世。先生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世紀,身上有著很多光環,對現代詩、現代散文、翻譯、評論等文學領域都有涉獵,在現當代中國文學創作上有較高的地位。先生生前那種愛國情懷和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及取得的成就是我們崇敬的,他的人格魅力是獨特的。誠言他的高貴寓於謙恭,他的善良寓於慈悲,他的勇敢寓於明智,他的智慧寓於好學,他的博識寓於刻苦,他的博愛寓於寬容。他不但是大陸人民心目中“可敬可佩的愛國詩人”,也是臺灣同胞和所有了解他的愛國華僑及國際友人所仰慕的“可愛可敬的文化大家”。中國現當代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先生稱讚他為“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著名作家韓少功先生認為余光中先生才兼詩文,情繫兩岸,學融中西,為人溫良敦厚,是中國當代文學燦爛群星之一。

(作者系桂林旅遊學院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