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早期文字的跳動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的象徵,它改變了世界,語言和文字讓人類可以更有效地交流。


古代早期文字的跳動

象形文字


早期人類的書寫是在潮溼的泥板上刻畫動物的形態,然後將泥板在陽光下曬乾,這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古代早期文字的跳動

楔形文字


大約公元前2500年,人們開始使用蘆葦杆在泥板上刻畫符號。蘆葦杆的尖端在泥板上留下的痕跡比杆身要粗,形狀就像楔子,這種文字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楔形文字。接下來的兩千年中,楔形文字成為古代西亞人民的通用文字。

到公元前十四世紀,用阿卡德語書寫的楔形文字,已經成為西亞北非地區的通用文字。連埃及人、赫梯人、敘利亞人和古波斯人也都使用楔形文字。

意大利探險家瓦來在1685年,遊歷兩河流域地區時,發現一些有著奇怪符號的磚塊。在給朋友的信中,他抄寫了五個楔形文字符號,並解釋了文字的書寫方向,他是最早嘗試解讀楔形文字的人。


古代早期文字的跳動

羅賽塔石碑


1799年8月,法國遠征軍的一個士兵在尼羅河下游三角洲西部一個叫做羅塞塔的地方,發現了著名的羅塞塔石碑。法國著名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埃及學家商博良是第一位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結構並破譯羅塞塔石碑的學者,此成為埃及學的創始人,被後人稱為“埃及學之父”。

英文的象形文字,據說由古希臘人在埃及看到刻在神廟牆壁上的象形文字而創造的。

實際上,埃及象形文字 是由繪畫文字演變過來的、一種最古老的文字形式。象形文字最早出現在大約5500年前,稍晚於古代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的產生時間。

最典型的早期象形文字銘文,就是公元前3100年出土於埃及的帕勒摩石碑。

象形文字通常刻在石碑上,或者寺廟和陵墓的建築物的牆壁上,有時也出現在紙草上。但是後來其使用範圍越來越侷限在紀念碑上。

象形文字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是由於象形文字的侷限性,它無法滿足日前複雜的人類社會的交往需要,並逐漸被其他文字取代。

在第十四王朝或稍早,埃及人發明了更為快捷的僧侶體書寫形式。

大約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世俗體文字取代僧侶體。世俗體文字在托勒密和羅馬統治時期是通用的文字形式。

三世紀時,科普特文字誕生。基督教傳入埃及後,埃及人為了抄寫和翻譯《聖經》的方便,借鑑希臘文的24個字母,加進7個世俗體文字作為補充字母,創造了科普特語。在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科普特語逐漸被阿拉伯語代替。

現存最晚的象形文字文獻是394年的費來銘文。

今天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字母文字,也是首先在西亞地區產生的。公元前2000年前後,在巴勒斯坦的拜不勒斯出現了一些文字,因為有些文字像象形文字,因此被稱為偽象形文字。偽象形文字有80個符號,較之幾百個埃及象形文字符號和幾百個楔形文字符號,偽象形文字的字符數已經少多了,這種偽象形文字開始向更少的文字符號努力。

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西奈半島出現了原始西奈字母文字文獻。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字母文字基本形成。腓尼基字母文字被認為是西方希臘和羅馬字母文字的源頭。

公元前7世紀,這種字母傳給羅馬人,成為拉丁字母的基礎。拉丁字母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傳播,成為歐洲各國的文字。隨著地理大發現,又傳到美洲、大洋洲等地。

中國人今天使用的文字,仍然是象形文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文字。也是人類歷史上誕生最早的文字中唯一沒有消亡的文字。文字起源的傳說,在《說文解字中》說裝:“神龍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它的意思就是說:神龍氏最初用結繩的方式記載日常事務。但時間一長麻煩事兒越來越多,產生了很多誤解後來皇帝的史官倉頡就根據動物行走的痕跡創造了文字,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中國文字的形成有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漢字進行了規範,小篆成為官方文字,而在民間隸書逐漸成為通行文字。

漢字的造字方法被古人總結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和假借。漢字音、形、義分離組合的造字原則對不同發音的語言適應性很強。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人儘管口音不同 卻能使用同樣的文字,這對於封建王朝的長期穩定和中國文化的傳承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隨著中國文化的擴散,周邊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字都受到漢字的影響。中國古代的西夏,契丹和女真文字,日本、朝鮮和越南文字都能見到漢字的影子。

書寫材料對於人類文明的啟蒙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擁有廉價的書寫原料的地方,人類文明程度相對就要普及。早期文字的書寫材料走過的歷史,是從龐大笨重、走向輕巧易攜帶、廉價。


古代早期文字的跳動

泥板書


在古代西亞地區,泥土是最廉價的書寫材料,制筆用的蘆葦在三角洲地地區更是隨處可見,因此泥板在十分長的時期內是最重要的書寫材料。而到了小亞細亞,情況就不同了,在小亞細亞的赫梯王國的遺址中,發現的泥板文獻全部是王室文獻。有人相信赫梯人從兩河流域引進了新型文字的書寫方式,因此也引進了書寫楔形文字用的泥板和蘆葦筆。由於這兩樣材料在小亞細亞並不多見,要依靠進口,因此廉價的泥板和蘆葦筆就成了可居的奇貨,變得貴重起來,成為王室的專利。


古代早期文字的跳動

紙莎草紙


在埃及,書寫材料要豐富得多。 紙莎草是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遍地可見的植物。紙莎草處理和壓制成頁都非常簡單,莎草紙記錄和攜帶儲存也都很方便。紙莎草的使用幫助古代埃及人建立了一個延續了數個世紀的文明,其影響直到今天依然十分顯著。通過交流,紙莎草從埃及傳到古代希臘和羅馬。


古代早期文字的跳動

蔡倫造紙


在古代中國,文字的書寫材料,從陶器到甲骨、簡牘、絲帛、金石等,而中國影響世界的重大發明中,就有對書寫材料的重大變革,發明造紙術。

文字對我們今天世界的最大貢獻就是一個保存,我們說以史為鑑,通過這些文字資料,我們可以知道歷史的興衰更替,對於我們今天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今天,世界上存在超過2000種語言。使用人數在百萬以上的有200多種,千萬以上的有50多種,較大語種的使用人數超過全球人口的96%,其餘不到4%的人口講著2000多種語言,正處於不斷消亡之中,我們該如何挽救和保留這些正在消失的文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