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困局,社科院,央媒,高層均表態,樓市一張明牌已打出


樓市困局,社科院,央媒,高層均表態,樓市一張明牌已打出

一位同行日前向我提了兩個問題,一是房價漲跌不明顯,成交冷淡,未來的市場何去何從?二是受本次風波影響,地方極力出臺政策提振樓市,但有些地方又撤回去了,就拿商品房預售制來說,不少地方都在降低預售門檻,而海南卻把預售制給徹底取消了,他感到當下的樓市有些看不懂,樓市調控方向是什麼?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今天就來好好看一看:這段時間以來市場、政策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據此試圖摸清房價方向也好,樓市趨勢也罷,主要目標是做到心中有數吧。

先來看看今年的市場數據

1月份,根據中指院數據顯示,監測主要城市成交面積下滑41.4%,價格方面,根據統計部門公佈的數據來看,在監測的70個大中城市中,有32個城市二手房價格出現了下跌,這個數據是環比的,即1月份比12月份價格降了。

2月份數據就更有些難看,價格方面統計部門還沒有公佈數據,但在售樓處全面關閉的情況下,預計也不會太樂觀。在成交數據方面,克爾瑞監控的27個城市中,一線城市環比下降了82%,二三線城市下降了78%和84%。整體看,數據下降著實不小。

當然,上面的數據也有特殊性。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同策集團首席分析師張宏偉均認為這個數據相對失真,主要原因還是12月和1月的網籤數據滯後,包括存在一些高價項目延遲網籤情況。不過,正是如此,張宏偉則顯得非常悲觀,如果剔除這些數據,樓市真實的下行程度更嚴重。一夜之間,樓市似乎進入到了空前的困局

市場現狀如此,擺在大家面前的問題是:樓市到底是救,還是不救?

樓市停頓,對於購房者來說,可以等等再買,房子賣不了,沒有回款,影響最大的群體無疑是開發商,但開發商自己呼救,顯然沒多大效果。這個重任就落在了代表開發商權益的行業協會身上。

先是安徽省房地產商會在2月10日公開發表了《關於疫情過後對地產企業扶持政策的建議》,提及到,3年多來,樓市調控偏緊,受疫情影響不可估量,請求政府能給予一定政策扶持。言辭懇切,除了幫助開發商渡過資金難關外,並給出了階段性放寬預售、降低首付和稅費等建議。緊跟著江西省房協在2月12日也發佈了相關救市建議,主要包括8大方面,與安徽房協的建議大體類似。在同一天,無錫則發佈了穩“樓市”17條。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2月12日,大部分地產股票出現了不同程度上漲。

“說不定有轉機”。一位房企高管向時代財經表達了受風波影響樓市的預判。那麼,這個“轉機”是什麼呢?

實際上,自西安、無錫率先發布救市政策以後,24小時內,又有上海、南昌、浙江、雲南、天津、濟南、合肥等省市相繼發佈救市政策,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60城發佈樓市新政,各地正在以實際行動維護著市場穩定。很顯然,誰也不想樓市就這麼沉淪下去,這或許就是開發商所說的轉機吧。

此起彼伏的救市動作,跟以往相比起來,有網友就說了,怎麼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擔心有道理嗎?會不會硬生生的補過一個“小陽春”?從實際情況看,還真不是無中生有。比如:

2月17日,駐馬店發佈了穩樓市17條措施,除了傳統的幫助房企渡過難關措施外,還有讓人注意的刺激需求措施,如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首付比例以及發放購房補貼等措施;

3月4日,廣州發佈了一份包含48條的《通知》,其中在第三十一條顯示:

優化商服類項目建設和銷售管理,商服類項目未完成規劃報建手續的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單元;商服類項目不再限定銷售對象,已確權登記的不再限定轉讓對象。

這個“三不限”政策意味著,商業、辦公類地產項目全面解禁,如果開發成小面積產品,由於總價低、不限購,很容易受到投資客青睞。

從地方發佈的政策看,對眼下樓市現狀確實比較著急,但過度刺激,顯然也是不利於樓市穩定,針對此種情況,社科院就曾發出了警告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在2月28日發佈的《抗疫專題》報告指出:

住房需求剌激政策雖然較易實施,但容易引發未來房價大起大落;

建議給予困難房企適度救濟,同時嚴控購房加槓桿等刺激購房行為。

報告建議很明確,幫助房企脫困可以,但需要控制購房需求刺激政策,否則容易房價大起大落,不難理解,短期容易使樓市過熱,長期可能讓泡沫破裂,樓市因此容易出現劇烈波動,最終受傷的還是經濟。

問題就來了,樓市肯定是要救,但這個尺度如何把握呢?針對這種情況,央媒接連發文,透露“底線”。

2月25日,經濟參考報發佈了題為《“房住不炒”定位不能因“疫”而變》文章,文中提及:

為緩解疫情對房地產供給端的衝擊,近期部分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臨時性支持政策,但“房住不炒”定位並沒有改變;

在這一特殊時期,要始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繼續“因城施策”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2月28日,經濟日報發表了文章:《樓市紓困必須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人民日報也同步進行了全文轉載,黑體字標註部分:

調控的成果來之不易,房住不炒的定位也不會改變,不能改變。

各地在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出臺房地產紓困政策的同時,必須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和底線。

兩家央媒均劃出了本次地方救市的“底線”,那就是“房住不炒”。巧合的是,在同一天,河南省政府約談了駐馬店政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落實“房住不炒”的主體責任。根據澎湃新聞3月5日報道,駐馬店從官網上下架了此前發佈的穩樓市17條政策。仍舊按原政策執行。在同一天,廣州先前發佈的“48條”政策也經重新修改後放在官網上,解禁“類住宅”相關條款已被刪除。可以看出,樓市脈絡越來越清晰。

高層管理部門一錘定音

根據人民日報報道,在3月3日,央行、財政部和銀保監會三個高層管理部門召開了一場重要會議,其中強調提出,定音房地產: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高層管理部門聯合發聲表明,若接下來地方上還可能出臺穩樓市政策,無論面臨什麼現實困難,都不能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發展的手段。在住房需求端上,仍舊要實行嚴格的限制,

特別是對於那些有可能給炒房客鑽空子的政策,即使出臺,也會很快下架這也從側面說明,個別地方試探國家對樓市管控的“底線”沒有任何意義。

樓市一張明牌應聲而出

對於2020年的樓市,或者說更長一段時間的樓市,社科院警告、央媒接連透底、以及高層管理部門定音,實際上給樓市打出的是一張明牌:房住不炒是政策底線,樓市平穩是市場主基調。在這樣的牌面下,市場各個主體也應該明白自己該做什麼:

對於開發商:現階段的樓市幫扶政策,只是幫助自己渡過眼前的困難,企業自身發展主要靠自己的經營能力,繼續高槓杆,誰也救不了,也不會救,如盲目高價拿地。

對於剛需:樓市管控不是為了讓房價跌多少,樓市平穩才符合全局利益,而且在開發商求生存的大環境下,後續出現不錯的折扣讓利都是可以期待的,如果看中了滿意的產品,自己經濟能力又能承受,未必不是一個出手的機會。

對於炒房客:聽鑼聽聲,聽話聽音,“房住不炒”越來越深入人心,所有的政策指向均在這四個字,所以,如果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還是建議不要高槓杆、快進快出式的炒房,閉著眼投資房產的時代一去不復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