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發現元代海西遼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照磨印

該印於1974年吉林市船營區人民政府藏晉東捐獻,此印系在蛟河市天崗鄉前進村農田中發現。

印為銅質,正方形。邊長6、厚1.2釐米。印組呈板狀,高5,4厚0.8-1.4、寬3-3.2釐米。印面為八思巴文朱文九疊篆書2。印背右側陰刻與印文一致的漢字:“海西遼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照磨印”;印背左側刻“中書禮部造至正元年十月”款。

蛟河發現元代海西遼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照磨印

元代遼東道分山北遼東道和海西遼東道。道在行省之下、路之上。宣慰使司為監司下所設地方機關,該機關的職掌與任用是:“掌軍民之務,分道以部郡縣,…...有邊陲軍旅之事,則兼都元帥府。”

“照磨”系官職,元制是主管文書卷宗之官吏。道內分樞密、宣政、宣徽諸院,外分行省、宣慰司、廉訪司等機構,皆設照磨,為正九品。

蛟河發現元代海西遼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照磨印

元末,元朝政府為了加強統治,增設若干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但“海西遼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並未見於《元史》。《元史》世祖本紀記載:“至元......二十年五月立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或即“海西遼東道宣慰使司”的代稱。

元代的開元路轄境很廣,當時遼陽行省的東北部基本上隸屬於開元路,大體相當於今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大部和烏蘇里江以東直至日本海濱的廣大地區。

蛟河縣(今蛟河市)舊稱額穆縣,元代位於開元路與曷懶路的交界處。當時張廣才嶺以東屬曷懶路,以西屬開元路,包括蛟河縣在內的吉林市地區,皆屬海西遼東道宣慰使司所管轄。

這方銅印的發現,可補《元史》記載的疏漏,同時對研究元代今吉林市地區的行政隸屬有著重要價值。

參考《吉林文物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