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寫“鉤”真的筆筆精彩嗎?

宋曉培


鉤畫書法當中最基本的形態,有橫向、縱向、斜向和曲轉鉤等。鉤畫在字中能起到顧盼、聯繫和靈動等作用。

元代趙孟頫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也是元代最著名的書法家,二王書風的堅決捍衛者與傳承人,不敢說在他筆下就筆筆精彩,沒有敗筆,但可以說趙孟頫筆下的“鉤”畫整體水平都很高,達到了相當水準。下面就舉例來看:


一、趙孟頫橫鉤

趙孟頫橫鉤起筆承上筆之勢作橫,提筆向右下頓筆,略回收後蓄勢向左下出鉤。作橫、頓筆、回收適度,轉角方中帶圓,剛柔相濟。

1、楷書如《元 · 趙孟頫 · 仇鍔墓誌銘》“堂”字:


2、行書如《元 · 趙孟頫 · 後赤壁賦》“寂”字:


二、趙孟頫豎鉤

趙孟頫豎鉤寫法,行筆作豎時,中部微向左挺腹,使豎畫骨力挺拔。行至出鉤處時,駐筆後微向左下跑筆,以蓄勢增加出鉤的反彈力,在蓄勢後略回收,以45度角審勢彈出筆鋒。

1、行書如《元 · 趙孟頫 · 仇鍔墓誌銘》“村”字:

2、楷書如《元 · 趙孟頫 · 膽巴碑》“永”字:



三、趙孟頫臥鉤

趙孟頫臥鉤寫法,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呈弧形行筆,速度由快到慢,力量由小到大,到尾端處駐筆,蓄勢回抱出鉤,力量送至筆端。

1、楷書如《元 · 趙孟頫 · 仇鍔墓誌銘》“志”字:


2、行書如《元 · 趙孟頫 · 杜甫秋興詩》“氣”字:


以上為趙孟頫楷書、行書中的三種“鉤”的書寫技巧。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趙孟頫寫那一種“鉤”,都是一筆而成,氣韻十足。現在有一些人寫鉤畫,通過分解筆畫,反覆“描”的做法,我認為是不可取的。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對於書法家來說,寫書法要做到完美無瑕,我想是不太可能的事。趙孟頫的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排在第四位,作為一代宗師,書法大家。其成就是天下公認的,書法中這個勾看上去簡單沒啥,實際上它是最吃功夫的。鐵畫銀鉤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勾寫出來飽滿且有張力,並不是一帶而過。那樣寫出沒有骨力,軟弱飄浮,缺乏漢字的審美感。

我們看趙孟頫的膽巴碑,書法將漢字寫的很是秀美圓潤。又不失內在剛建雄渾,細看他的勾法,互相比對後才發現,他的勾法並不是個個完美。也不是網上說的那樣如何精彩,畢竟是人為控制筆和紙墨,它不是印刷體的模式。一個藝術家在其作品裡難免有瑕疵,這是人之常情。勾法頓挫轉折是技術含量挺大的學問,所以說書法繪畫都應一絲不苟,聚精會神。

趙孟頫的膽巴碑,是他中年時期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出他功力深厚,為書法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我們臨摹他的作品,應該注重他優秀的一面,也應注意他敗筆的地方。就像我們學習古聖先賢的文化精髓一樣,學習其精華,才是我們進步的目的。

總之一句話人無完人,願我們繼續努力。趕超我們的先賢大德。在書法上努力學習,為書法史添上濃重的一筆。


禪悟淨慧



書法家趙孟頫,就是指元代初期的書法家、畫家、文學家、政治家、詩人的趙孟頫。生於公元1254年,死於公元1322年,漢族人,又被稱為趙子昂,名號是松雪道人。趙孟頫的書法和繪畫成就太高了,以致於人們忽略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成就。趙孟頫在書法之上的成就非常之高,是一個書法的全才,精通草書、楷書、行書、隸書等一系列的主流書法字體。他提倡“書法復古”,非常推崇東晉和唐朝的書法作品,注重寫實和基礎的錘鍊。所以趙孟頫的書法基礎非常的紮實,而且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趙孟頫的書法作品才被後世之人所推崇,也成為很多書法愛好者臨摹的對象。

他的書法作品,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趙孟頫早期就是學習趙構的思陵書,中年的時候又學習西晉時期的著名隸書大家,也就是小楷的發明者鍾繇。晚年的趙孟頫也是在不斷的進步,他通過臨摹唐朝時期的書法名家和一些經典的書法碑文,來逐步完善自己的書法技藝。他學遍諸家,但是並沒有迷失自己,相反他更是取各家精華,來補充自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趙孟頫書法特點有三:

一是博彩眾家之長,在趙孟頫的書法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書法特點,這些特點都能很好的出現在趙氏的作品之中。這不是簡單的糅合,而是結合這些書法的特點,進行有機的組合。



二是基礎紮實,趙孟頫的書法適合書法愛好者打基礎的時候臨摹,趙孟頫生在宋朝,宋朝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變得有點浮誇,注重技巧,反而丟失了那些基礎性的東西。趙孟頫在參照唐朝書法特點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改造,變得更加的復古,注重基礎的應用。


三是形意結合,趙孟頫書法特點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結合,他的書法在形意結合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錯。趙孟頫的書法結合前人的書法優點,注重形意結合,讓書法有了自己的意韻。就趙孟頫行書而言趙孟頫的字有幾個特點,首先是他用筆從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每個筆畫都交代得很清楚;其次是他用筆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還有一點就是他的字結構布白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

可以說,看趙孟頫的字,真是一種大美的享受。


文化思維


是的

趙孟頫的字精彩絕倫,每一筆都美輪美奐,他是二王一脈裡又一個高峰,說太抽象,必須去研究,去觀摩他的字,《前》《後赤壁賦》《閒居賦》《膽巴碑》等等留給我們很多可學習的書法精品。有人說他的字有媚態,此人也是“高手”,那他估計也能看出蔡京,秦檜字裡的奸詐。



曦之吻


趙子昂之書,以書法稱雄一世,楷書折衷諸體,自成一家,風格秀麗,其書園豐多姿,媚而妍美。其行書胎息二王,風格嫻雅,尤甚晚年,行筆穩健,稍入李北海。對後世影響極大。其臨十七帖,共122行,每行字數不等,計978字,王右軍之書風,遒媚勁建,多端變化,自然體現。融合自己個性,筆後筆鋒迴帶,形成遊絲般內鉤,灑脫俏麗。松雪道人在繼承右軍書風的基礎上,著意簡潔,端正,秀稚,主要反映在其行草中。


書寫人生6669


不絕對,趙孟頫書風圓潤,清秀,舒朗。


佔娥說畫


顏柳歐趙四大家對中國書法影響深遠,趙孟頫真草隸篆、繪畫、詩文樣樣精到。尤其是趙孟頫進入中老年後筆意老辣而又樸拙,應該是筆筆出彩。


青檀秋色


這個鉤其實就是一個正常的“鉤”

他是怎麼出來的呢?

我簡單畫了一下,因為沒墨,就用墨底子沾點水。

大家簡單瞭解一下“筆鋒”的變化。

第一步首先是“豎”

豎有一個“彎”的部分,是筆向右下發力出現的。

為的就是一會寫“鉤”,起蓄力作用。

豎下行時筆鋒的狀態,當然,我這個太誇張了,按的力有點大。拍照的時候左手拿手機,所以筆鋒壓的匾了一點,其實沒這麼大,這個要注意。

駐筆向左出。

向左上行。

要注意的有三點。

有兩點是“角”,一點是圓。

這個鉤,裡邊書圓的,外邊是“方”的,出現角了。

角有兩個,圓圈裡是筆鋒停下時形成的。

橫線處是因為豎直的筆鋒挑起而形成的。

這就是說明趙孟頫駐筆的時候往下“錯”了一下,然後提筆挑鉤。

這個細微的動作,在行書表現的並不明顯。

看這個“寺”

在趙孟頫中年以後的楷書裡,這種筆法非常常見。

但是並不是筆筆都這樣寫,比如上邊“敢”就沒“錯”筆。

這是變化。

行書速度快,所以小動作初學者難發現。

在楷書中這種動作就多了。

所以這個不能直接就“抹”一下就挑鉤。

這個動作其實證明了趙孟頫取法唐楷,只不過初學時不注意罷了。

如果對大家有幫助,可以點一下關注,謝謝。


書法功課


筆筆精彩,應該不太可能。但是否精彩,還要結合整個作品來考量。有時候,一個單獨看並不“精彩”的鉤,結合到上下文,卻是精彩的。而一個非常標準的鉤,放到整個作品中,有時候卻破壞了行氣。所以,書法主要講究的先是整體的氣息,然後才是筆畫。個人拙見,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