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月记》有感

日本作者写的短篇小说集,最开始因为这个名字而产生兴趣翻开次数,翻开后前面收录的几个故事的确如同书名一半,是充满中国传统形式的小说,而看到后面竟然看到一篇类似月亮和六便士的西方作者传记类小说,则是一种惊喜。不得不说,虽然是短篇小说集,但其中关于中国古代子路的故事和关于西方作者的自传类故事,如同两朵明艳的花朵,在这本书中生根发芽,让读者看后微微一笑。

日本作者可能都有这种能力,就是在一些很细节的地方找到其中的一片小天地,总结出其中的禅机,然后善于将之记录下来。这些禅机在逻辑上能够自洽,虽然跳出那片小天地便会觉得有些观点过于偏僻,但不能否则其禅机就如同空谷幽兰一般自开自落,根本不在意别人是否能理解,而且异常的性灵的美。这便是山月记前面的短篇小说给笔者最大的感受,很多短篇的主人公都是中国古代的人物,作者给了他们行为一种独特的不同于常人的解释,而且能自圆其说,甚至这种想法很是引人思考,也是一种功力。

关于子路的文字撑得起一篇中篇小说了,而且十分有意思。最开始子路是去找孔子麻烦的,但真的接触了孔子后心甘情愿成为孔子的学生,虽然有些时候看不懂甚至看不惯老师的行为,但子路内心是个真诚的纯人,反而很适合从孔子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小说还是需要情节的,既然已经将找麻烦的子路变成了心悦诚服的子路,那么推动小说情节进一步发展的戏剧冲突,只能从孔子的生平下手了。

子路跟着孔子在鲁国治国,随着孔子对君王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子路也因为这种落差、政治上的腐败对老百姓造成的影响而内心产生了很多的疑惑,这些孔子并没有当头棒喝。带着这些疑问,子路跟着孔子走上了明面上周游列国实际上流放四方的路。这条路很难走,但物质上的困难并没有难倒子路,反而是卫国夫人对孔子的行为这类侵犯了精神生活的行为让子路更加困惑而且十分愤怒。

孔子只是用实际行为让子路了解到尽人事凭天命,也让子路明白形式和表达很重要,这些对子路独立辅佐君主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便是一个很落后的地方,也依然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子路最终的死亡也说明孔子的教会已经内化为子路自己的行为。行文到子路死亡便结束,看起来没说什么,实际上内容都咂摸在孔子对子路的教导中,我们都需要这样的老师罢。

关于西方作者的传记也为这本书贡献了很重要的篇幅,不同于月亮与六便士,这位作者深入参与了热带被殖民地区的管理,也深刻的理解被殖民地的人民的苦难。西方作者虽然不能理解为何当地土著的行为习惯会如此,但他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的自治行为,也希望当地土著能够摆脱殖民统治者的统治成为富有独立自由的人。

西方作者成名后的人生基本都生活在热带,而且他对当地土著的关怀甚至让他的同胞怀疑他是否叛国,但即便如此,西方作者依然坚持内心对于天赋人权人人自由平等的基本观点,为当地土著及其土司的命运各种奔走,希望能让他们过上更加平等且自由的生活,可惜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对抗一个殖民国家对经济的掠夺,最终西方作者死在他挚爱的这片土地上,而当地土著也给了西方作者一个友好外邦人士最高的赞誉和葬礼。

这个中篇很容易联想到月亮和六便士,你想看看吗,去看书罢。

读《山月记》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