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普:猫科动物的社会习性你都知道哪些?

猫科动物是世界上进化最成功的捕食者之一,猫科动物分为独居生活和群居生活,我们先来看独居生活,大多数的猫科动物都是选择独居生活,而且它们的生活比大多数其他动物要成功,这可能跟猫科动物的能够独立捕获大型猎物有关。

动物科普:猫科动物的社会习性你都知道哪些?

独居的猫科动物

猫科动物通常感觉敏锐,反应非常的敏捷,肌肉爆发力强,骨骼结构柔软,它们的腕关节的十分的灵活,可以伸缩,便于抓牢和处理大型猎物,同时下颌骨强壮,咬合力强,简直就是天生的杀手,犬科和熊科动物虽然身体更加强壮,但是灵活性远不及猫科动物了,猎物是决定猫科动物空间分布的格局的重要因素,所以许多猫科动物都会选择猎物比较多的地方,水源倒数其次,生存和繁殖最重要,在通常情况下,比如在I非洲稀树平原之中,一直雌性豹子终身都会生活在10平方千米的范围之中,也就是所谓的局域性,而且豹子是过着终身的独居生活,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猎物情况,比如雪豹,在雪豹的分布区域内,通常猎物的密度非常低并且分散,种群密度很低,没有哪一个雪豹可以在10平方千米的区域中生活,为了捕食雪豹会不停的寻找猎物,范围之大,根本无法统计。

动物科普:猫科动物的社会习性你都知道哪些?

花豹

动物科普:猫科动物的社会习性你都知道哪些?

雪豹

大多数猫科动物的成年个体过着独居生活,但是并非相互不来往,生活在同一片区域中的成年个体气味标记和叫声来频繁的交流,形成复杂的社会群落,熟悉的个体可以会面,对手则彼此回避,雄性猫科动物和雌性猫科动物在交配的季节会相会,雌性在成年以后,多数时间会带着幼崽,人们通常认为雄性猫科动物独来独往,在养育幼崽方面一无是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们在家庭中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巡视并保护领域,驱赶迁入的的其他雄性,因为后者会趁机杀死幼崽,而失去幼崽的雌性会加速发情,使得入侵者有机会与之交配,产下后代,雄性个体反击此类入侵,确保了至关重要的安全空间,以便雌性照顾幼崽至成年,在这个系统之下,熟悉的个体会频繁的接头,能强化彼此的容忍度,毫无疑问,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会看到其他猫科动物也有相同的行为模式。

动物科普:猫科动物的社会习性你都知道哪些?

群居的猫科动物

只有少数几种猫科动物发展出了稳定而复杂的行为,狮子就是其中的一种,狮子会围绕几只有血缘关系的母狮及其幼崽建立狮群,跟其他猫科动物一样,母狮家域的大小取决于对猎物的需求,雄狮阶乘联盟,试图控制尽可能的母狮群,并抵御其他雄狮联盟的入侵,然而实际上,狮子是唯一发展出群居动物的猫科动物,有人会说,鬣狗也是群居的,但是严格来说,鬣狗不属于真正的猫科动物。它属于单独的鬣狗科,狮子群居主要是因为有两点,猎物是一方面原因,非洲有很多大型食草动物,密度高,单独捕猎机会渺小,而且容易受伤,狮子如果受伤机会丧失 生存能力,结伴而行群提捕食效率更高,除了大型食草动物,母狮也能够捕猎任何动物,母狮群结对成群是猫科动物标志性捕猎能力的体现,在开阔的草原上,捕猎大型猎物有不便之处,不能迅速地吃完,也不容易隐藏,很容易被其他竞争者抢走,比如鬣狗是出名的”小偷“而且鬣狗一旦饿了还会捕杀狮子。所以在这种激烈的环境之中,狮子进化出了群居的属性。还是跟亲属分享并共同保卫猎物更好。

动物科普:猫科动物的社会习性你都知道哪些?

动物科普:猫科动物的社会习性你都知道哪些?

当然群居有好处也有坏处,保卫猎物的行为会给雌狮带来更多挑战,集体的群狮子对雄狮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在母狮群外出捕猎的同时,外来雄狮会趁机沙幼崽,所以母狮子捕猎之前总会留几只照顾幼崽,如果此时雄狮子来犯,母狮一般都会赶回援助,狮群的进化,很可能是以为你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护食物和幼崽的反应,其他的猫科动物没有发展出这种选择。很渴可能是因为它们没有来自选择压力和生态机会的威胁。

动物科普:猫科动物的社会习性你都知道哪些?

对于的群居生活方式好,还是独居好,没有特定选择,对于老虎,美洲豹或美洲狮来说”抱团“可能比独来独往的收益更大些,但是但群居生活的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群居生活才会变得有意义,这些动物偶尔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会抱一下团,但是更多的还是独来独往,它们没有像母狮那样,面临着保卫大型猎物的问题,因此独居才是它们普遍选择的生活方式,除了狮子,猎豹也形成类似的社会性行为,不过猎豹通常是雄性豹子结成联盟,雌性则是依旧选择独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