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甲医院全面开展 “互联网+”医疗服务

<table> 2020年三甲医院全面开展 “互联网+”医疗服务

到2020年,惠州三甲医院将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图为市民拿着电子诊单在取药。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table>

“到2020年,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健康信息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之间共享应用,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更加优化可及、医疗健康服务更加智慧精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疗健康服务业全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走在全省前列。”日前,《惠州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9年,市直一家三甲医院率先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到2020年,市三甲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 廖钰娴

“互联网+”提供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利用网络互联平台,建立多渠道预约挂号服务体系,实现预约、就诊、缴费“一卡通”……近年来,惠州的“互联网+”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方便、快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然而,“互联网+”医疗应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允许医疗机构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

在线就医也因此成为可能。根据《实施方案》,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惠州将允许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允许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另外,还将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

与之相呼应的是,《实施方案》提出要发展“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医生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为复诊患者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此外,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加强药学部门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推进“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与配药系统无缝对接,方便群众及时取药。线上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而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各级医疗机构也要借助信息技术便捷实现中药饮片代煎、配送服务,解决患者排队久、煎药不便及取药难等问题。

这就意味着,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惠州市民不仅在线复诊成为可能,“在线开药、快递到家”也将在不久的未来得到实现。

针对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今年底,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建成县级远程医疗中心。到2019年底,在惠东县18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个试点村卫生室建设远程医疗点试点基础上,建成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县域远程影像、心电中心,辐射辖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20年,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仲恺区建成县级远程医疗中心,全市7个县级远程医疗中心辐射辖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村卫生室,有条件有需求的县级妇幼机构、中医医院接入县级远程医疗中心,远程医疗服务基本覆盖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部分村卫生室。其中,三级医院非急诊预约诊疗率,今年达到70%以上,2019年达到80%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

全面实现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发展“互联网+”医疗离不开医保支付政策的完善。《实施方案》提出,惠州将按照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及时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对基于互联网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属基本医疗服务的,按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执行,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竞争较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要完善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全面实现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快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实现医疗保障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联通共享,同时,运用医疗大数据,进一步完善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复合式支付方式。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惠州已有36家医疗机构接入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管理系统。在跨省异地就医方面,截至2017年11月,已经有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惠阳三和医院、惠州华康骨科医院、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惠东县人民医院、博罗惠博医院11家医院上线医保跨省结算全国平台,外省病人在上述医院就医可直接医保结算。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方案》还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再造。据此,惠州将大力发展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流程再造,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完善网上预约挂号、预约分诊、移动支付、诊间结算、药品物流配送、检查检验报告推送等信息惠民便民服务。与此同时,基于惠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从2017年10月开始在惠州全面推广。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惠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接入惠阳区、仲恺区及大亚湾区卫生信息平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间,平台共汇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25万份,诊疗信息1465万条,初步实现了市、县两级医疗机构间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医疗数据的共享交互和医疗服务协同。

居民医疗健康信息一人一档

“互联网+”医疗同样有益于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明确,惠州要加强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充分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健康体检、膳食消费、环境因素、流行病学因素、虫媒监测等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加强对各种传染病、慢性病、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智能监测和精准预测。同时,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儿童健康管理、儿童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监测、严重精神障碍分类干预的在线管理,及时推送疫苗接种预约、健康体检、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流程、健康教育等便民服务信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向公众提供传染病流行预警、传染病防控知识和营养健康等信息。2019年,推广应用“互联网+”结核病全流程管理模式,并逐步推广到其他慢性病、传染病的病种管理。

“互联网+”也是实现全民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实施方案》,惠州将完善居民医疗健康信息,加强居民医疗健康信息管理,实现居民医疗健康信息一人一档、连续记录、动态更新、共享共用,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居民健康的实时监测、疾病预警、慢病筛查、主动干预、个性化评估。到2020年,依托全市信息资源共享与交互平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与电子病历数据库、全民预防保健数据库互联对接,全方位记录、管理居民健康信息。

对于居民来说,通过“互联网+”,今后也将可以自主在线查询医疗健康信息,查阅本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和体检信息,通过与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关联,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