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大涼山毒殺大熊貓案:彝民投毒,熊貓皮賣了4000元,罰3000

這事發生在2001年5月之前的一天,也許是2000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麻咪澤自然保護區內。

保護區面積達到3.88萬公頃,氣候溫和,植被繁多,物種豐富,很多都在珍稀名錄之列。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買賣和殺害。雷波縣位於大涼山腹地,而我們都知道大小涼山自古以來就是彝族兄弟的聚居之地,雷波處在其中心地帶,全縣擁有49個鄉鎮,1982年人口普查時即已達185379人,至1990年,全縣漢族人口為117005人,彝族人口為94712人,差不多各佔50%了(數據來自1997年《雷波縣誌》)。

山清水秀同時還有一個說法是“窮山惡水”,一個顯著的發展悖論在於,越是山高林密的地方就越是資源豐富,也就越是貧窮。麻咪澤一帶的條件很艱苦,缺水缺電,外部資源難以進入,村民實在太窮,在當時的條件下,普通農戶一年的收入才兩三百元,這點錢連一家人的生活都保障不了。那天,住在谷堆鄉大谷堆村的彝民阿作左石和同村的阿體古且上山採摘竹筍時,意外發現了一串極像野豬留下的野獸腳印。大山裡的人實在是太窮了,一見這個就條件反射般地想到,把這頭野豬換成錢,一定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說幹就幹,兩人心中大喜,一邊摘竹筍一邊商議,決定毒死這頭野獸。一隻野豬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貧窮現狀,但改善一段時間的生活也足夠了。

於是,他們到集市上買來了劇毒農藥和綿羊的內臟,在發現腳印的附近投毒,設下了5個死亡陷阱。

2001年大涼山毒殺大熊貓案:彝民投毒,熊貓皮賣了4000元,罰3000

兩人並沒意識到下面兩點:

第一,那些腳印可能不是野豬,而是別的珍稀動物留下的

作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山民,不會不知道山上並不止有野豬,還有其它各種動物。

1976年11月,經四川省林業廳派出的珍稀動物調査組考察,雷波縣境有大熊貓、羚羊、鬣羚、小熊貓、獼猴(黃猴)、短尾猴(紅面猴)、水獺、金貓(狸豹)、雲豹(艾葉豹)、林麝(獐子)、毛冠鹿(青鹿)、水鹿(草鹿)、白臀鹿(馬鹿)、斑羚等共14種珍獸,其中列為國家一、二類保護的有大熊貓、血雉(松雞)、綠尾紅雉、紅腹角雉、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白鷳等。

這其中,不管怎麼排名,大熊貓都理所當然地高居第一。原來麻咪澤65%的山地上都生長著豐富的刺竹、水竹、劍竹、華菊竹、方竹、筇竹等各類竹林,既在四川,又有竹林,自然就成為了大熊貓的理想庇護所。

2001年大涼山毒殺大熊貓案:彝民投毒,熊貓皮賣了4000元,罰3000

第二,保護區內不能投毒,這是最起碼的常識

1959年3月,遵照四川省要求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等稀有動物的通知,雷波縣就開始禁止收購一、二類珍獸皮毛。1979年下發《關於加強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通知》,規定保護十八種一、二類珍稀動物。1981年發出《關於加強我縣珍稀動物及益鳥類保護管理的意見》,要求各地把保護鳥類當作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內容。1984年5月成立雷波縣搶救大熊貓領導小組,20日,縣人大會議通過《關於保護大熊貓的決議》。8月發佈了《雷波縣搶救保護大熊貓暫行辦法》,在縣城及各地組織圖片展覽,放映大熊貓電影,開展募捐,在15個重點區、鄉配備季節性巡山員,發動群眾為下山尋食的大熊貓投遞食物,表揚獎勵有功人員,懲治違法者。

80年代雷波林業局213場兩名職工在林區打死1只下山覓食的大熊貓,曾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985年,全縣保護7只下山覓食的大熊貓,受到上級多次表揚獎勵。1987年11月,錦城區海灣鄉麻柳灣村發生1 起毒殺大熊貓並倒賣熊貓皮案件,各罪犯被判處有期徒刑4 至16年不等。

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一直宣傳教育當地山民要保護區內的珍稀動物,不能濫捕濫殺,尤其要保護好國寶大熊貓。所以,當地山民不可能不知道在保護區內投毒的行為已經構成了違法,即使其最初的目的僅是為了毒殺野豬。

事實上,嚴峻的現實早就敲響了警鐘。1976年那次考察確定,麻咪澤保護區內擁有大熊貓100多隻,此後每10年進行一次全國大熊貓普查,到1985年第二次普查就只有30多隻了,1995年第三次普查,結果令人震動:

整個麻咪澤居然只剩下了兩隻大熊貓!

2001年大涼山毒殺大熊貓案:彝民投毒,熊貓皮賣了4000元,罰3000

這些大熊貓為何消失?

只有兩個去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大海邊的都是漁民,住在山裡的只有獵戶,清末的英國探險家布魯克曾深入汶川和涼山大肆捕獵,殺死了無數麝子、鬣羚、斑羚、小羚羊、羚牛、野豬、白馬雞、金絲猴和盤羊,慘死於他槍下的還有花熊,即大熊貓,當時他僱傭的基本上都是當地獵戶。這些山民熟愁本地山林情況,知道哪裡能追蹤到獵物;又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獵套、氣槍無所不精;再加上當時沒有對珍稀動物進行保護,各種珍禽異獸任意獵捕。隨著生存環境被壓迫,有一部分大熊貓可能確實是遷徙到了別處,比如2014年就有一隻熊貓從四川宜賓一帶奔襲到了雲南昭通(結果被獵殺),但大部分確實是命喪當地山民之手。

剩下的兩隻已經是保護區內碩果僅存的大熊貓,工作人員經常巡視山林,關注著它們的一舉一動。然而2001年5月的某天,他們經過反覆調查確認,終於確定失去了一隻大熊貓的蹤跡!

工作人員先還樂觀地猜測,這隻大熊貓可能遷往了別處。但不久縣公安局就傳來一個不幸的消息,有人在保護區內投毒捕殺了一隻大熊貓,並準備高價出售大熊貓皮!這意味著,那隻失蹤的大熊貓多半已經凶多吉少。

後來的事實證明,它正是死在阿作左石和阿體古且兩人的死亡陷阱之中。

2001年大涼山毒殺大熊貓案:彝民投毒,熊貓皮賣了4000元,罰3000

阿作左石、阿體古且投毒之後,自然經常進山察看有沒有獵物,再針對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陷阱方位。三個月過去了,有一天他們和邀集而來的三人突然發現,一隻野生大熊貓倒斃在某處陷阱之旁。這隻大熊貓體形龐大,寧靜而悲哀。

兩人嚇壞了,他們並不是不懂法,反而很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但不久之後就被據為己有的慾望戰勝,畢竟是白花花的鈔票啊,窮怕了的五人集體商議後,決定鋌而走險。他們掣出了尖刀,七手八腳地將大熊貓剝了皮,商定以4000元的價格賣出去,每人平分800元,誰也不準說出去。

民警得報之後,很快就通過突擊行動截獲了這張大熊貓皮。經過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辨認,這張皮毛正是失蹤的那一隻大熊貓,它系成年雄性,生前重達130公斤,見此情景,所有人都無比痛心。

民警有了贓物,順著這條線摸回去,很快就擒獲了阿作左石等三人(另有兩人在逃)。最後經過審判,以非法殺害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出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分別判處阿作左石和阿體古且有期徒刑各14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00元。以非法出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判處黃長喜有期徒刑1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2001年大涼山毒殺大熊貓案:彝民投毒,熊貓皮賣了4000元,罰3000

案件已經結束了,但反思並沒有。

首先,麻咪澤的大熊貓從此僅餘一隻,無論如何也不是高興得起來的事。而剩餘這一隻大熊貓的最終命運不知如何,希望一切安好。至於雷波縣的現況,我們並不知道,畢竟已經快20年過去了,或許又出現了新的野生大熊貓吧?!

其次,被擠壓的生存環境。

自古以來,熊貓的生存環境確實不斷被人類社會所擠壓,但這絕不是人類應該停止繁衍的理由。在雷波縣,人類和熊貓其實存在著一種相互擠壓對方生存環境的情況。

雷波縣是國家級特困縣,其財政收入主要靠採伐和變賣天然木材,因此本地的山民也靠上山砍樹為主要收入來源。結果,一味地砍伐對大熊貓的生存環境形成了抗壓。熊貓活動範圍越來越小,被迫遷徙。

等開始保護大熊貓後,就禁止山民砍樹了,人們於是斷絕了生活來源,政府沒為山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因而人們的生存環境又受到了保護大熊貓的擠壓。

回過頭來,不讓砍樹後山民只好上山採筍,為了開發竹筍資源,他們經常在山裡用硫磺熏製竹筍,周圍的樹木竹林幾乎都被毒死。這種致富行動又將大熊貓的平靜生活徹底粉碎,生存環境更加被擠壓。

2001年大涼山毒殺大熊貓案:彝民投毒,熊貓皮賣了4000元,罰3000

最後,貧窮是原罪。

獄中的黃長喜接受採訪時說:“平常自己在家連飯都吃不飽,監獄裡不僅伙食有保障,而且還能固定吃到葷菜。”

言畢,心滿意足之極,頗有樂不思蜀之感。

因為貧窮,他們採摘竹筍、毒殺野獸,因為貧窮,判刑反而成了救贖。

世間之事最可怕的,還是貧窮。

對他們而言,要根治層出不窮的獵殺事件很簡單,致富就行了。

但對目前國內那些身家百萬、千萬的人而言,他們吃一餐野味可能就要花費數萬,他們的原罪則不是貧窮,而是實實在在的賤!

參考資料:《雷波縣誌》、《失蹤的大熊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