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必看的十部電影

《美國往事》——人生

《美國往事》包含了一個男人在這個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愛情、想、責任、衝突。它更像是一場讓人不願醒來的夢,當面條躺在床上,在溫暖的燈光和的迷離的電話鈴聲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歲月,這場夢便開始了,直到最後的麵條終於露出笑容,我們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繼續那些不盡的故事。什麼幫派,什麼仇殺,原來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個毛躁的少年,偷看一個美麗女孩兒跳舞;只有一個負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覺;只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面對背叛了的友誼,語調平和,不動聲色。

《美國往事》帶著你作了一個三小時四十五分鐘的夢。人生如夢,這也許是惟一的感受。這是萊翁內“美國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導演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二十年代的美國,綽號“麵條”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麵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若干年後面條被釋放出獄,當年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成熟健壯的青年。在麥克斯的帶領下,他們重操舊業,開始了一系列的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有過鐵窗經驗的的麵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手。警察與麵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麵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麵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劃。他借麵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伙的鉅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麥克斯懇求麵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被面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

本片獲1984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陪樂、最佳服飾設計兩項奧斯卡金像獎,1985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


《辛德勒的名單》——責任

所謂責任,就是未必做得成卻必須去做的事。對於辛德勒來說,救助落難的猶太人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責任。而把那段歷史搬上銀幕,則是斯皮爾伯格作為一個猶太藝術家的責任。

《辛德勒的名單》包含著對受難者的祭奠,對拯救者的敬意,和對光明一定到來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後的一片讚譽聲中,斯皮爾伯格平靜地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給了美國的納粹大屠殺紀念館。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即納粹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他善於利用與關係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然而這些人得到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為戰爭產品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

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的恐怖罪行,並以其極高的藝術性成為94年全球最為矚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嚴肅性現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影片於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當即引起了轟動,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美國導演工會獎。在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中, 《辛德勒名單》一片毫無爭議地奪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以及最佳電影剪輯等6項金像獎。對於影片的成就來說,這是當之無愧的。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對於他的才華來說,這是一份遲到的肯定。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熱情,實際上,影片的改編權和製片權早在1982年就已買下。但直到10年後,影片的拍攝計劃才真正得以實行。為了拍攝這部影片,斯皮爾伯格首次放棄了慣用的電影特技,也拒絕請好萊塢影星主演,而是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請來了當年集中營的倖存者作副導演,並請被辛德勒拯救的猶太人作影片的顧問。斯皮爾伯格耗費了2300萬美元就完成了這部長達3小時15分鐘的影片,並謝絕了片酬而將全部個人贏利捐獻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作為一個猶太人,拍攝這樣的一部影片也是斯皮爾伯格長期以來的心願。

《辛德勒名單》一片雖然是以黑白攝影為主調,但其製作規模卻不亞於任何一部彩色大製作的影片。影片共有126個角色,動用了3萬名臨時演員參與演出。影片情節感人,氣勢悲壯,而以黑白攝影為主調的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種極其真實的效果,感人肺腑,發人深思。影片中電影語言的運用十分出色,在表現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時,有一個鏡頭中出現了紅色,在衝鋒隊屠殺猶太人的場景中,穿紅衣的小女孩與畫面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比,產生了極具藝術衝擊力的視覺效果,而當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經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屍體。這一處理手法堪稱經典。同時也點明瞭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衝擊。對於辛德勒來說,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見的猶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發生的變化。這一鏡頭具有的深層內蘊和藝術價值都是足以載入史冊的。它的藝術性達到了經典的地位。當影片進行到猶太人走出集中營,獲得自由時,銀幕上驟然間大放光明,出現了燦爛的彩色。這一明顯的電影語言技巧的運用,起到了極好的效果。由壓抑陰沉的黑白兩色到豐富的自然色彩,極其形象地盡顯了人們解除死亡危險,重獲自由後的開朗心情。此時此刻,幾乎每個觀眾都會不由得鼓起掌來。這既是對猶太人獲得自由後的欣慰,也是對導演斯皮爾伯格秘作的最高讚賞。影片的結尾同樣具有其感人的藝術魅力。它體現出了猶太人對辛德勒的無限敬意,同時也使影片具有了回顧歷史、發人沉思的藝術效果,極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現空間。

《辛德勒名單》 一片將作為電影史上永恆的光輝而存在,它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聯繫在一起而永遠流傳下去。


《肖申克的救贖》——信念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一個人能夠在十五年痛苦的牢獄生活裡,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奪回了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想想看,我們的身體已經有多大一部分被體制化了?行業者安迪,被誤判殺妻服刑。在惡棍橫行的鯊魚骨監獄,安迪憑智慧求生存,漸漸贏得監獄長官的倚重和身邊監躉的愛戴。可是,他在處理稅務報表上的能力換來的是監獄長官要把他永遠囚禁的決心。20年的鐵窗冤獄,安迪的唯一希望,就在牢房牆壁的大海報後面!肖申克的監獄的鐵門打開。一個身著彆扭的舊式西裝的老年黑人囚犯走了出來,站在門口他下意識地四處看了看;在明媚的陽光的照耀下,一切是那麼地似曾相識,一切又是那麼的新鮮。他遲疑了一下,扶了扶頭上的帽子,擒起破皮箱向陌生的自由走去。這是個被關押了40年的囚犯,對自由他早已失望,在監獄中他生活得遊刃有餘,有很多人需要他。而從這裡出去卻是一件需要極大勇氣的事,因為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已沒了他的位置,他是個局外人,因為已經被監獄“制度化”了。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囚犯形象,是摩根·佛裡曼創造的表演境界。


《現代啟示錄》——痛苦

戰爭是一種秩序的破壞,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戰爭,最痛苦的戰爭電影莫過於 《現代啟示錄》。《現代啟示錄》講的是人性的倒退,秩序的破壞。但文明的進程卻沒有人能夠阻擋。

越戰期間,美軍情報官員威爾德上尉奉命“毫不留情”地除掉庫爾茲上校,一個叛逃美國軍人。接到命令後,威爾德率領小分隊,乘小艇逆河而上,冒險深入柬埔寨。在一處偏僻的熱帶叢林內,精神失常的庫爾茲上校以其嗜血成性的殘暴統治著當地土著居民,成為他們盲目崇拜、迷信的圖騰。隨著小艇駛入柬埔寨,威爾德一行人似乎捲入一個超乎現實、徹底瘋狂的世界,淹沒在人類靈魂最黑暗、卑劣的陰影裡……

《現代啟示錄》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9年拍攝的經典名作。當時,受政治環境的影響以及為了迎合主流觀眾的胃口,該片曾刪掉長達49分鐘的內容。20年後,科波拉在電視上收看這部舊作時,深感當時的“順從”給它帶來的缺憾。也許,經過這二十年的風雲變幻,如今的觀眾已趨向成熟,可以承受當初大刀闊斧剪去的那些個性獨特和帶明顯政治意味的情節。於是,在科波拉的策劃下,這部驚世之作終於恢復其本來面目。果然,科波拉此舉令觀眾大開眼界:新版 《現代啟示錄》 顯得更為豐滿、成熟。不僅主題表達更加中肯、深切,其節奏、氣氛也更加富於變幻,196分鐘的放映時間於不知不覺中一晃而過,毫無臃腫拖沓之嫌。

該片情節框架大體取自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的小說 《黑暗之心》(HeartofDarkness),只是對時代、背景和人物作了一番調換而已。影片追隨美軍情報官員威拉德(馬丁·西恩)上尉逆河而上深入柬埔寨國境——他此行的任務是除掉庫爾茲上校(馬龍·白蘭度),一個精明強幹又狂妄自大的職業軍人。庫爾茲在深山密林內糾集一些土著居民組成軍隊,佔山為王,獨霸一方,成為不可一世的獨裁者。影片真實、生動地描述了千奇百怪因戰爭而引發的瘋狂:高視闊步、目空一切的基爾戈上校(羅伯特·杜瓦爾)率領直升機打擊目標時竟瘋狂地陶醉在瓦格納歌劇的樂聲中;前來慰問的“花花公子”俱樂部聯歡會一開場便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亂;在一個被越軍圍困的營隊裡,官兵嗜毒成性,指揮部門形同虛設,士兵一派散沙。所有這一切不過是威拉德上尉叢林之旅的序曲而已。在庫爾茲的據點周圍,展現在眼前的更是一幅可怖的畫面:掛在樹枝上的屍體在烈日下東搖西晃;叛逆者的頭顱被割下示眾。誠然,79年版的 《現代啟示錄》 仍不失為一部傳世之作,但它所表現的無情和殘忍確實叫人有點透不過氣來。而新版本不時讓觀眾緊繃的情緒從威爾德上校充滿殺機的冒險之旅緩和過來。影片開始不久,威爾德和他的部下一道竊走基爾戈上校視如珍寶的衝浪板,在這裡,我們第一次看到威爾德上校開心的笑臉。另外,“花花公子”俱樂部成員再次拋頭露面。在航行途中,威爾德一行與她們邂逅。由於她們乘坐的直升機燃油耗盡,只得向威爾德求助。威爾德則提出一筆交易,要求姑娘們陪他們每人半小時以換取燃料。這一充滿猥褻、滑稽的場面讓人體味到一種難以忘懷的天真和酸楚。不過,最重要的添加內容當屬那段在法國種植園內頗富傳奇色彩的情節。威拉德的隊伍在逆河而上的途中偶然遇到法國種植園主赫伯特·馬萊斯(克里斯汀·馬昆德扮)和他的龐大家族。家族內的種植園主們長期恪守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儘管死亡的陰影無時不刻籠罩著他們。這段情節主要包括:在一次喧囂的晚宴上,客人們慷慨激昂地爭論著政治問題,以及威拉德同一位迷人的法國寡婦之間的風流韻事。看過這段情節後,我們會覺得,它彷彿那種超現實主義的夢境,有如西方殖民主義可望不可及的蜃樓幻景。不過,請聽馬萊斯在晚宴上意味深長的話語:“我們為守住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戰,而你們美國人總是為那些毫無意義的東西拼命廝殺。”

由於新版本採用了先進的染印著色技術並以杜比數字技術重新灌錄了音帶,因此,時隔22年,無論在音響和畫質方面,該片依然堪稱一流。此外,新版 《現代啟示錄》 並不是簡單地摻進原先剪掉的情節,導演對影片作了一番整體修改,使之更為豐滿、細膩,對主題的思索也更加深入、透徹。可以這麼說,經歷一番脫胎換骨,這部作品終將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當之無愧的永恆經典。


《第七封印》——哲思

不敢說能懂 《第七封印》,但如果要在臨死之前看一部電影,一定選擇 《第七封印》。

影片透過理想主義的騎士布羅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歐洲大陸上的漂泊生涯,向觀眾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對死亡時不同的表現方式,同時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對信仰的根源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針鋒相對的疑問,同時又通過演員約瑟夫一家的生活來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影片本身充滿了晦澀的隱喻和象徵主義的構圖,可以說是最能代表伯格曼風格的一部影片。

騎士布羅克和他的隨從可以說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布羅克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在參加了十字軍東征歸來後,發現自己的祖國被瘟疫吞噬,而東征的行動也是一次十足的虛妄之舉。在他最痛苦的時候,他遇到了迎接他的死神,但他不甘於在空虛中死去,他與死神展開了一場戰鬥--以棋對弈,布羅克一直在思索的痛苦中,他感覺到生命的虛空和上帝的飄渺,感覺到自己的生命似乎毫無價值,於是他說"我要利用這個緩期,做一件最有意義的事"。他在向神父(其實是死神假扮的)的懺悔中,對上帝提出了根本的質疑"空虛像一面鏡子,在裡面映出空虛的自己,真是令人可怕、恐懼。難道人真的無法看到上帝本來的面目麼?他為什麼總是隱藏在那些不切實際的神蹟之中?連自己都無法相信自己,我又怎麼去相信其他的人,那些願意信上帝卻無法真正做到的人以及那些既不願意相信也無法做到的人,他們的命運會怎麼樣呢?我要的不是假設,是智慧,我要上帝親手來顯示他自己......"布羅克是一個痛苦的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者,他的生命充滿了重負,同時他是唯一與死神能夠彼此溝通的人,也因此而被自己折磨著。而布羅克的隨從卻是一個典型的現實主義者,他對一切事物抱著平靜而習以為常的態度,同時也時常用自己敏銳的觀察力提醒著周遭的人保持自我的清醒。對於死亡和命運的荒謬他從不報以任何的不滿和疑問,他明白一切,也接受一切。他是一個順應著生活並學會在其中嘲謔的人。假冒偽善的人便是那個神學院畢業的拉法,他徒然地有著上帝的學問和道德卻行使著不義的事,他盜竊死人的財物轉手倒賣,他也挑撥人與人的關係自己做看客。當年正是他欺騙了布羅克加入十字軍,而如今他的欺騙手段越來越卑劣,最終他的生命被瘟疫吞沒。

在混沌中生活的人或許代表了很大多數人的形象--鐵匠、鐵匠的妻子、劇團裡的斯卡。而這樣的人恰恰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最多的,他們靠一些生活的本能維持著,沒有明確的信念和道德觀,也沒有對自我的反省意識,生活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滿足物質和身體的需要。斯卡曾說自己最適合扮演死神的角色,而且還唸了一段臺詞,可惜這一切對他的生命毫無觸動,當死神真正找上他的時候,就表現出卑微的奴性和殘缺的人格。


《阿甘正傳》——執著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奔跑,心裡都會止不住的傷感,還有振奮。你相信一個智障兒的成功嗎?你相信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計得失的人嗎?阿甘不懂得他不能總跟著一個女人幫她打架,也不懂得一個成年人不該總把他*的話掛在嘴邊。阿甘什麼都不知道,他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並且最終他跑到了終。媽媽總說,生命就象一盒巧克力,你從不知盒裡會有什麼東西。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Who is Forrest Gump?影片講述了一個殘疾人的非凡一生。

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 《阿甘正傳》一舉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等六項大獎。影片通過對一個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只不過原著是一本充滿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而影片則對故事進行了修飾和美化。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揭露諷刺意味,為影片增添了一種溫情。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和評委的口味,但卻犧牲了原著的叛逆鬥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化道德的象徵。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純潔的形象,而珍妮則成了墮落的象徵。這與原著有著極大的出入。對於所敘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終都是以一種溫情和善意的態度來表現的,甚至還加入了詩意化的成分,這使得影片顯得柔和而無傷害性。影片對傳統道德觀念的宣揚和體現。使影片變得易為人們所接受,導演高超的編排技巧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片的內容為影片商業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證,而導演藝術上的處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

《阿甘正傳》成了美國當年最為賣座的電影之一。湯姆·漢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樸實自然。他以在此片中的表現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這已是他連續獲得的第二個影帝金像。 《阿甘正傳》的成功,也使湯姆·漢克斯成了好萊塢最受歡迎的影星之一。對湯姆·漢克斯來說,那兩年是他演藝生涯中最為幸運的一段日子。


《東方不敗》——才華

男人不應該不看武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俠電影,你會選擇什麼?我想應該是 《東方不敗》.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劍客的身姿隨著劍在空氣中的遊走而起舞,翩若驚鴻,宛若游龍。

金庸的 《笑傲江湖》 講的是對自由的追求,徐克、程小東、張叔平、李連杰等一干天才用電影再現了金庸筆下這個瑰麗無比的武俠世界。滄海一聲笑的曲子傳唱至今,成為我們一個幻想的憑籍,一個逃避現實的出口。


《羅馬假日》——愛情

她就像是遊歷人間的天使,美麗得不染纖塵。記者吻過溼淋淋的公主,然後看著她慢慢地走向自己的官邸。那一刻,你是否會在心裡默默地說,“別走”?在羅馬的宮殿裡,兩個人站得那樣近,也離得那樣遠。喬只能說:“你的朋友絕不會讓你失望。”而公主也只能這樣回答,“羅馬,當然是羅馬。”在人的一生裡,即便只有這樣一刻心靈的相通,也會少卻多少遺憾!

奧黛麗.赫本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不但當選金像獎影后,並且以其清秀典雅氣質在五十年代掀起了“赫本熱”,不少女孩模仿其髮型服裝。就影片的娛樂效果和藝術價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經典作。

劇情描述英國公主到古都羅馬訪問,對繁文褥節視為苦事,晚上偷溜到市區欣賞夜色,巧遇善心的美國記者,兩人把臂同遊,暗生情愫。但英官訪問團發現公主失蹤,都捏一把冷汗。最後公主為了本身的職責而忍痛犧牲愛情,令人黯然神傷。

導演威廉.懷勒以羅馬的名勝風光生動地溶入劇情之中,英俊瀟灑的格利高裡.派克亦與奧黛麗赫本十分登對,將一部浪漫愛情喜劇拍得十分溫馨悅目。


《勇敢的心》——勇氣

也許英雄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無所畏懼的勇士。

在你站在霓虹閃爍的街頭,當你面對卑鄙委瑣的笑臉,你又想起了那個讓你汗顏的華萊士,這時你收起臉上慣帶的笑容,默默地向梅爾·吉布森致敬,從來沒有這麼莊重。因為他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

1995年的影壇幾乎完全被 《勇敢的心》所佔領。梅爾·吉卜森成為該年度的最大贏家。 《勇敢的心》 一舉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五項大獎,並以之席捲全球,所向披靡。在當今影壇娛樂片盛興,技術電影一味追求消遣、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時, 《勇敢的心》大膽創新,起用了沉重壓抑、憂鬱憤悶的歷史題材,將公元十三世紀的蘇格蘭人民大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搬上銀幕,以宏偉壯闊的氣勢為影片贏得了史詩巨片的稱號。在影片中我們看到蘇格蘭的山脈、森林和村莊,悽婉的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的反抗的淒厲的呼號,人們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同時梅爾·吉卜森除飾演男主角外也自任導演,他在影片的結構上,也沒有忽視人們的欣賞心理。在刀光劍影鐵血爭戰中,纏綿著溫柔的愛情主題,讓人體會到英雄傳說的蕩氣迴腸的鐵血柔情。這無疑為古裝歷史片取得了更大的市場。 《勇敢的心》同時也沒有擺脫好萊塢技術電影的框架,龐大的攝影隊遠度重洋的實地拍攝;啟用三千人,二百匹馬的宏大戰爭場面;影片拍攝的長週期,都造成了影片的高投入,甚至比預算高出了一倍。所幸影片上映後賣座率空前,票房收入遠遠超出投資,總算以圓滿收場。


《E.T》——童心

如果看 《E.T》時你流淚了,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慚愧,不管你有多大的年紀。實際上,能夠和孩子們一起為E.T的遭遇而悲喜,是一件多麼讓人慶幸的事,這代表著我們還有一點童心未曾泯滅,代表著我們有一些夢想還藏在心底。當長著一雙孩子的眼睛的E.T用超能力讓孩子們的自行車飛上夜空,穿過那輪明月的時候,你是否感到了震憾?是否對自己一些已經習慣了的東西產生了懷疑?(你的童心已經泯滅了嗎?你還有夢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