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別!院子裡的梅花開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肆虐

而他卻倒下了

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1歲

家中院子裡的梅花開了

他再也看不到了......

痛别!院子里的梅花开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李家舉,阜南縣段郢鄉楊橋村人,一名“村醫”,2019年10月,他被調任到阜南縣段郢鄉馬大村衛生室任主任醫生。

今年51歲的李家舉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便一直堅守崗位,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2月20日下午,李家舉同往常一樣在馬大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點執勤時,突發心肌梗塞,隨後立即送往醫院救治,經搶救無效,於2月21日下午2點去世。

01 自大年初一便衝鋒在最前線

大年初一(1月25日)下午,馬大村接到通知要進行防控卡點布控,需要有醫務人員在崗。

村裡隨後通知李家舉,他二話不說,立馬就同意了,然後騎著車子就從家來到村支部。

“由於馬大村臨近臨泉縣,村裡的公張路與方臨路交叉口更是交通要道,人、車流量都比較大,村裡決定將疫情防控卡點設在路口處,李醫生跟我們一起佈置卡點,忙完已是年初二(26日)凌晨了。”馬大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陳少林回憶道。

據瞭解,馬大村共有村民4720人,其中從湖北(武漢)返鄉的村民共8戶9人。“這個數據,都是我們一起摸排出來的,前期大排查的時候,李醫生一直跟我們在一起,而且隨叫隨到。”陳少林說。

痛别!院子里的梅花开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據李家舉在卡點的共事者李松回憶,從年初一到他病發的那天,李家舉都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從來沒喊過苦叫過累,“我們卡點都是24小時不間斷輪流值班,夜間到凌晨都是有人值守的,就是這樣,他還是每天早晨天不亮就來了,下午五點就可以走,他還要等到六點多才肯走。

平日裡,李家舉除了在卡點值守、檢測往來人員體溫、進行消殺工作,還會到湖北返鄉人員的家中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給返鄉人員家中消毒,並每天三次給他們檢測體溫。“一開始排查與檢測時是最危險的,李醫生也一直衝在前,毫不退卻,還給返鄉人員發放了體溫計和口罩。”村委委員李松說。

痛别!院子里的梅花开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在馬大村村幹部和李家舉的共同努力下,村裡湖北(武漢)返鄉村民8戶9人均已解除隔離,該村至今無確診、無疑似新冠肺炎病例。

02 返鄉村民心中的“守護神”

陳宇樂是馬大村村民,在武漢從事傢俱安裝工作。1月11日他從武漢返鄉,接到通知後,他便在家自行隔離。“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我們知道後也很害怕,特別像我們從武漢回來的,周邊的鄰居見到我都躲著走,也不敢跟我說話,我心裡一直都是慌慌的。年初二李醫生就來家裡給我測量體溫、消毒,並一直關注著我,這讓我很感動。”陳宇樂表示,看到李醫生的到來,他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樣,再也不慌張,他坦言,李醫生就是他的“守護神”。

痛别!院子里的梅花开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20歲的董娜娜是武漢科技大學的一名學生,回家後,她就按照要求在家隔離。“我在家隔離期間,李醫生每天都會來檢測我的身體情況,那時候大夥都怕我,但李醫生卻不怕,還安慰我,讓我放鬆心態,好好休息保持好的身體狀態。”董娜娜說。

2月19日,董娜娜在家隔離二十多天後並無異常,解除隔離後她便志願加入到防控卡點,登記往來人員信息。

“我隔離期間李醫生一直鼓勵我,這讓我有信心做好支援工作,而且我在卡點工作也是和他待在一起,感覺他就是我強有力的後盾一樣,心裡一點都不怕。”董娜娜說。

03 隨叫隨到,一點怨言都沒有

73歲的李廣勝家住楊橋村前趙莊,是李家舉治療的一位的病人,也是他的包保貧困戶,說起李醫生,這位老爺子就一直嘆氣、流淚。“以前他還在的時候,只要一有需要,打個電話他就到家裡了,隨叫隨到,一點怨言都沒有。我得了多年的肺氣腫,他一直在照顧我,沒事就往我家裡去看看我,去年我病情嚴重了,他把我送到縣二院,照顧我,他真的是位好醫生。”

李廣勝告訴記者,這個熱心腸,一直安慰他的村醫,多年來在村裡一直很敬業,樂於助人,從來沒有聽到有誰說他壞話,講他不好。

痛别!院子里的梅花开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家住楊橋村後趙莊72歲的李廣學也是李家舉的包保貧困戶、病人。老人患有多種慢性病,李家舉也一直在照顧他,給他醫治。

據老人回憶,有多次,他在夜間感到不適,李家舉都急忙趕到了家中,“都夜裡十一二點了,他也不說啥就來了,我經常說,我無兒無女,他就像我的孩子一樣,他就這麼走了

,我心裡難受的跟針扎一樣。”

痛别!院子里的梅花开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據段郢鄉中心衛生院院長杜慶國介紹,李家舉一直是個工作能力強、踏實認真、服務態度好的醫生。在調任到馬大村衛生室擔任主任醫生以來,他身先士卒,把村衛生室的工作帶了起來,整體改觀非常大,衛生室門診量從原先的一個月20多人,變成了現在的一天20多人。“他是位好醫生,他就這樣離開了,我們都很悲痛,很惋惜。”杜慶國說。

04 日子要好起來了,他卻走了

51歲的陳麗是李家舉的妻子,在他心裡,丈夫一直是個很老實的人,“我倆是通過別人介紹認識的,一開始就覺得他待人真誠,熱心腸,也老實,跟他生活這麼多年發展也確實如此,我把自己託付給他也沒有看走眼。”

陳麗告訴記者,多年的夫妻生活裡,李家舉很少有生氣的時候,也不會對家人發脾氣。在她看來,自己的丈夫什麼都好,就是太敬業,太拼命。多年來他都一直在外忙著給人治病,也顧不上家裡,有的老人辛苦,他便不要出診費和醫藥費。“幾年前,我們才蓋了新樓房,眼看著日子要好起來了,他卻走了,也沒能享上福。”妻子陳麗悲痛地說。

26歲的李俊是李家舉的兒子,他印象中父親是個健談的人,從不叫苦叫累。“我爺爺曾是村裡的赤腳醫生,父親一直以他為榜樣,立志要像爺爺一樣做一名‘先生’,像他一樣給老百姓看病,為老百姓服務。

痛别!院子里的梅花开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以前沒有調到馬大村的時候,在楊橋衛生室離家很近,他中午也不回來,就在村衛生室整理資料。有的時候出診,跑了多個地方,電瓶車都沒電了,他都是大晚上推著回來。”李俊回憶,父親的電動車已經騎壞了兩輛。

李俊告訴記者,20日晚上李家舉回到家中,還在書桌上整理資料,“當天晚上父親病發,我們急忙把他送到醫院,21號上午他有那麼一會兒是清醒的,還叮囑我給衛生室醫生打電話讓去家裡拿資料。”

05 花開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李家舉喜歡花草,現在他家院子裡的梅花開了,而他卻再也看不到花開,等不到那個繁花似錦的春天了。

院子裡,李家舉最疼愛的3歲的小孫女還在咿呀咿呀的說話,她還不明白,疼愛她的爺爺再也見不到了......

痛别!院子里的梅花开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一身白大褂、一隻口罩,就是李家舉的全部“防護”裝備。堅守卡點,檢測往來人員體溫、進行消殺工作,為返鄉人員測體溫、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面對每天高強度的工作,李家舉沒有絲毫怨言,他始終堅守著馬大村疫情防控最前線。

李家舉在危險關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人員的使命和擔當,他是最美的“逆行者”。

2月25日上午,堅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突發疾病去世的段郢鄉馬大村衛生室主任李家舉,被追授“阜南好人”特別獎。

痛别!院子里的梅花开了,他再也看不到了…

在嚴峻的疫情面前

李家舉走了

離開了他的妻子、兒子

離開了他疼愛的小孫女

離開了他牽掛的馬大村4720名村民

記住李家舉!

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

致敬!

記者 白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