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名中醫教你如何調養身體,預防病毒入侵

中醫常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素問》中還有一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西醫更多是消滅病毒,而中醫更多是調動人體的機能。病毒總是在不斷變異的,無窮無盡,中醫提升自身的正氣,調整和改變人體的“內環境”,使細菌和病毒失去生存的環境而“自滅”。面對疫情,中醫建議市民要扶助正氣,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疫病的發生常常與氣候異常變化密切相關,今年武漢的氣候下半年乾旱,又是暖冬,最近連續陰雨溼冷,陽氣不能潛藏,溼邪瀰漫,其性粘膩,最傷肺脾,肺脾因此而受病。《時病論》:“冬溫昔賢謂冬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人感之而即病者,名曰冬溫是也”,這是一個典型的冬溫,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兩個關鍵病機是“溼”與“肺脾氣虛”,屬於中醫的溼疫範疇。

按照現代醫學,這裡的核心防治策略還是要按流程去實施疫情管理。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三句話對傳染病爆發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

傳染源控制:隔離手段是最主要的方法。人類非新冠狀病毒之天然宿主,該病沒有慢性階段,當存在大量無症狀的密切接觸者或者潛在病人的時候,居家隔離應該作為一個重要的選項,可以解決治療點不能解決的問題。若出現任何症狀則再次去醫院就診也非常重要。

切斷傳播途徑(避病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少外出,勤洗手,戴口罩,乾燥潔淨居室,保持室內通風,也可以中藥燻蒸空氣消毒(推薦處方:蒼朮,佩蘭,霍香,青蒿,艾葉等份經酒精浸泡後置瓦缽中,小火引燃散發中藥淡淡清香,要注意安全及通風,或者用上述藥品放不鏽鋼盆加水燒煮,蒸發氣味),化解了一些惡濁之氣。

什麼是易感人群?西醫認為是有慢性基礎疾病的,免疫力低下人群,中醫看來就是內在正氣不足從而容易邪之所湊的人群,平素體內就有寒、熱、虛、實表現的人群就是易感人群。比如新型肺炎診治方案指出肥胖也是高危因素,因為胖人多溼,易溼熱相合。所以,增強自身體質健康很重要。

一要食飲有節,多素少葷,戒菸限酒,不要吃得過飽,人身之氣貴於周流無滯,則濁降清升,氣血和通,抗病能力自會增強。針對這次疫病特點推薦宜食:五穀雜糧、新鮮蔬菜(尤其是大白菜、蘿蔔、藕)、豆製品、花菇、豬瘦肉、鴨肉、雞蛋、鴨蛋、純酸奶、新鮮水果(尤其是梨、香蕉、獼猴桃、蘋果、橙子、柚子、甘蔗、檸檬、金桔),酌情選用藥食同源類(金銀花、羅漢果、胖大海、青果、紫靈芝、百合、銀耳、蓮子、芡實、山藥、黃精、白扁豆、馬齒莧、蒲公英、綠豆、赤小豆、魚腥草、紫蘇葉、菊花、淡竹葉、薏苡仁、桔梗、荷葉、桑葉、桑葚、萊菔子、淡豆豉、梔子、葛根、槐米、槐花、山楂、雞內金、麥芽、昆布、茯苓、鮮白茅根、鮮蘆根、薄荷、藿香、大棗、黑棗、酸棗)。少食:油膩食物,甜食,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

二要適當運動,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從小運動量開始,逐步加大,不可過於劇烈,通過鍛鍊,活動筋骨肌肉,疏通經脈氣血,改善臟腑的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三要心態平和,要保持充足睡眠。首先不要驚恐,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積極的生活態度能使體內氣血陰陽調和,免疫球蛋白IgA增高,NK細胞活性及淋巴細胞增殖能力提升。其次不要盲從,不要隨便去“囤置”、“服用”所謂的預防中藥,不散佈和轉發未經證實的相關信息,人言可畏,很多事情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

四要對證補益,病來了無可阻擋,但先病倒的多是體虛者,對證進行調補對預防是大有好處的,重視平時的中醫保健。

按照“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理論,這次疫病中醫預防的思路,就是改善內環境,調整人體的寒熱、虛實,使陰陽平和。我認為,凡是武漢輸出的人群,應與武漢當地人群預防方法基本相同,寒和溼是主線,要溫散化濁、升降脾胃。而對於非武漢人群,可以根據當地情況 “三因制宜”。對於大多數住在溫州的人而言,今年冬季反而多見熱邪,因為室內有空調、吃的高熱量,多葷,嗜好菸酒,加上熬夜等,未好好“藏精”,往往導致陰虛內熱的情況,如口乾口苦咽痛等,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體內的內熱給適當的清除一下,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熱性外感的發生幾率。

所以中醫的基本預防方都是一些清熱的思路,比如金銀花、連翹、大青葉、菊花,加點養陰的,如知母、沙參這樣的藥物,適當再加點益氣的,如西洋參、黃芪等,平素痰溼體質,溼邪易阻氣機易犯脾胃導致有胸悶、大便粘滯不爽症狀的,加入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溼,清淡飲食,忌辛辣油膩,多喝薏米、冬瓜湯等。如果說是平素大便溏的,把白朮、茯苓加上。有大便難的,冬季可以多吃點蘿蔔,有消食化痰通便導滯的作用,通腑洩濁也是祛邪的辦法。當然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本身就是陽虛體質的,就不適合用這些養陰清熱的預防方,反而需要溫陽。對於沒有內熱者,服用板藍根、雙黃連之類寒涼藥反而會損傷陽氣,降低機體抵抗力,或給病邪有可乘之機。理解了這個思路之後,我們就能明白很多專家給出的預防方了。總之,始終貫穿的都是一個辨證論治的原則,預防方也是結合了大環境和個人體質去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