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首小禅诗,首首都击打在现代人的心灵上

分享七首小禅诗,莽莽红尘,春去秋来,脚下不停蹄,心向何处放?我是

诗词桃花源,让你的心灵有所栖。

一、《题鹤林寺僧舍》

​题鹤林寺僧舍/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作者李涉,晚唐诗人,一些人知道他,估计还是因为李博士遇盗那个故事,说到诗,还是这一首好。放之整个唐代,也是佳篇。但诗人却并没有像崔护、金昌绪、张继那样,一首诗红透半边天。

诗固然是闲逸之作,却写得轻灵奇趣,充满禅机,只觉胸中一片安宁,内心豁然明亮。

首句写人对凡尘,对一复一日循环生活的倦怠感,活着活着突然感觉没劲了,懵了,我这是在干嘛?你会怀疑,你会浑浑噩噩,你会一潭死水。也许还可以用时下的一句话讲,就是“丧”。

七首小禅诗,首首都击打在现代人的心灵上


次句可以理解为闷久了出去散散心,依然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两句很好地道出了身在红尘,人的那种无力与厌烦。时隔千年,这样的诗句你如何觉得隔呢?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听僧一席话,解开了苦闷的心结,一时茅塞顿开,心情大爽。仿佛开了光一般。对人生的态度在超然中取得了积极的响应。多少人在世俗中已经麻木了自己的心灵,满是尘垢,“偷得浮生半日闲”便是拂拭清洗。你有多久没拂拭了呢?

这一首题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鹤林寺墙壁上的绝句,极为后来的苏轼所爱。他在那首著名的词《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里,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最后一句几乎原句盗用。

二、无得

《无得》/(宋)空岩有

梦里堆藏总是金,一场富贵喜难禁。

枕头扑落忽惊醒,四壁清风无处寻。

七首小禅诗,首首都击打在现代人的心灵上


空岩有,宋代禅师。这一首也是一首禅诗。表面上写的是做了一场发财的白日梦,实则表达的是功名富贵如浮云,人生如梦的空幻。对大师而言,这是一种看开,是活到了一定境界的淡然态度。对广大的芸芸众生而言,只有得不到的痛苦。日思夜想,只能梦中求得,枕落梦醒,但见空空四壁,清风来去,好无助好无力。到底是顿悟而适应,还是不悟而烦恼,你是哪种呢?

三、《悟道诗》

悟道诗〔宋〕无名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诗很有名,很多诗词选本都能看到。但作者却是无名氏,只知道她是一个尼姑。诗还是得益于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才见流传。这样将写景与悟结合在一起的诗词,很明显是宋人的风格。出自尼姑之手,更是不用多说。毕竟这是宋人的拿手好戏。

诗将寻春、不见春、春已到的三个过程在绝句中展现,中间起关键作用的是一枝梅,她撑起了全诗的魂。体现悟的通道。不得不说,诗人的构思很巧妙,这应该有南北朝著名五言诗《赠范晔》的启发。

七首小禅诗,首首都击打在现代人的心灵上


辞意清浅,诗情流转,仅仅当作一首早春郊游诗读,也是很好的七言绝句。不一定非要跟道扯上关系,只当是生活中偶尔的感触,妙思,更好。

四、再附四首绝句

南台静坐一炉香, 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除妄想, 只缘无事可商量。

——唐.南台守安/问道颂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布袋和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

——元·石屋《裁缝诗》

一共七首小禅诗,首首都击打在现代人的心灵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