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心之存在?

心道者


身之主為心,心之靈明為知。

而要“知”則需要人的意念,去探尋外物,也就是不斷的學的過程。陽明心學中提到:“只存此心常見在”,“見在”即現成,與“過去”、“未來”相歸類為時間概念,無論過去或未來之事,不管如何冥思苦想也得不到任何現實的效果,必須在當下去致良知,只要把此心常養,便是學。

  心之本體為性,性即是理。性不動,理亦不動,也就恢復本來心性應有的良知狀態,不動是相對於“躁動、騷動、不安、焦慮”等這些外物干擾,而迷失本真之心。在此過程心性在多種外物不斷磨礪過程,保持或恢復心之本真狀態。

故,當心中呈現萬物之時,萬物之森然,就是達到無我境界,心裡猶如明鏡通透豁然。



久同掌櫃


心之所在,意為念頭,念頭即想法,想法既願望,願望如夢想。弱水三千,凡塵瑣事,芸芸眾生,皆有念頭,皆有想法,皆有心願,皆有夢想。

何為心之存在?生便存在!為何?即便俗不可耐,一日三餐需得食之!為求一日三餐果腹,必要有其行動,動則有其心,心則有其法。果腹之上為所思,所思諾非:喜樂憂思悲恐驚,得到與失去,爭名逐利,好學上進,廣交朋友,情愛糾葛,纏綿悱惻。或有:急功近利,作奸犯科,貪贓枉法,好逸惡勞等為之。

此等心之所在?此題問之,心自然所在!若問自我心者,請捫心自問,不必外求!



路芊尋


心 是佛教概念

個人認為恰恰因為心這個中間介質的提出

佛學和道家思想有了一個分別

佛學下沉出了佛法 心而後有法

道家思想 內道外儒 下沉是道教和儒教

道法術 在具體的人的世界 都必不可少

觀有觀無觀無無

觀色觀空觀空空


山水玲瓏茶文化


心,非物質的心臟,它是一種凝聚力,也可以是一種情感,存在於天地間,在體內,又超然於物質,可以是一種意識,但意識又是虛幻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有著極大的力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念的力量,這些概念和唯物主義是兩種完成不同的概念。


欲語紅樓


這個心我理解是兩層含義。一是我們五臟的心(實的);二是我們膻中穴中深藏的神識(無形),但支配我們的言談舉止坐立行。


自主健康王世春


心是一個人的靈魂,用心對待事和物


清梅26社交新玩法


有分別即心之所在,無分別即無心。


秋水共長虹


神之所在,即心之所在


炒雞蛋不放水


用心做事、用心做人。


沒有距離的城市


有血有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