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蚩尤戰將”大熊貓,為何進化成了吃竹子的“萌寶寶”?

說到大熊貓,人們都會想到熊貓那憨態可掬的可愛形象。黑黑的眼圈,圓滾滾、胖嘟嘟、毛茸茸的熊貓,似乎就是為賣萌而生的物種。

曾經的“蚩尤戰將”大熊貓,為何進化成了吃竹子的“萌寶寶”?

與此格格不入的是,被譽為活化石的大熊貓,傳說是上古時期蚩尤的坐騎,又叫“食鐵獸”。據《史記•五帝記》記載,“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4000多年前,黃帝馴養虎、豹、貔貅(大熊貓)等威猛動物為軍隊衝鋒陷陣,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戰敗了炎帝。

曾經的“蚩尤戰將”大熊貓,為何進化成了吃竹子的“萌寶寶”?

可以想象,大熊貓的老祖宗在當年的戰鬥力絲毫不弱於虎豹,兇猛嗜肉甚至還能“吃鐵”!可為什麼到了今天,大熊貓卻變成了抱著竹子啃的萌寶寶呢?

事實上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熊貓蠢萌、與世無爭的形象,只是大熊貓衣食無憂後的“貓設”而已。

熊貓的戰鬥力有多強?即使放在整個熊科裡,也能排在前列。他們有著強大的咬合力,熊科裡僅次於北極熊和棕熊,食肉目裡能排進前十。巨大的身軀、鋒利的爪子、驚人的奔跑速度,都是熊貓強大戰鬥力的證明。

曾經的“蚩尤戰將”大熊貓,為何進化成了吃竹子的“萌寶寶”?

當然,熊貓也不只是吃素的。前段時間網上大熊貓捕捉孔雀的事件就是證明。事件再往前,熊貓吃肉的事件也屢見不鮮。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發生過大熊貓棲息地竹林大片枯萎,致使大熊貓們闖進附近的村莊裡捕食牲畜的事情。直到現在有時候動物園裡的工作人員,也會偶爾喂一些碎肉給熊貓加餐。

我們都知道,食肉性動物的消化道一般都很短,只有身長的幾倍,而草食性動物的消化道很長,能達到身長的十到二十幾倍。且反芻動物都擁有多個胃室,能把吃下去的食物反嘔至口腔,進行第二次咀嚼。

熊貓作為長期以竹子為食物的動物,消化道卻很短,和普通肉食性動物沒有區別。且只有一個胃室,無法反芻,也就無法充分吸收竹子裡的纖維素。一隻成年大熊貓每天要吃12-15公斤竹子,其中有超過10公斤會變成糞便排出。

可以看出現在的熊貓仍保留著老祖宗兇猛食肉的特徵,那麼在歷史的長河中,熊貓究竟產生了怎樣的進化呢?

曾經的“蚩尤戰將”大熊貓,為何進化成了吃竹子的“萌寶寶”?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大熊貓還一直被列入浣熊科,而非現在的熊科。我們現在常說的“熊貓”、“大熊貓”通常都是指黑白熊貓。還有一種“小熊貓”,也叫“紅熊貓”,屬於浣熊科。兩者有很多共同點,比如都吃竹子,都有一塊用來抓握竹子的“偽拇指”。但兩者遠在4000萬年前,就開始各自分化了,所以現在他們二者的親緣關係是比較遠的。

而大熊貓的祖先,叫做始熊貓(Ailurarctos lufengensis),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到了800萬年前左右,這種熊貓開始進行了演化。大約在700萬年到300萬年前,這種始熊貓從肉食性動物變成了兼食竹類的雜食動物。隨著第四紀冰期的來臨,同期的動物包括熊貓的獵物陸續滅絕,大熊貓逐漸進化成了以吃竹子為食了。

曾經的“蚩尤戰將”大熊貓,為何進化成了吃竹子的“萌寶寶”?

那熊貓的祖先是否是傳說中的那樣兇猛彪悍,隨蚩尤征戰四方呢?是不是蚩尤坐騎這點屬於傳說無從驗證,但在體型方面,始熊貓的體型比現在要更小,有傳聞稱和一隻加肥版的狗差不多大。至於戰鬥力,可自然不可能是傳說中的“上古神獸”級別了。

從吃肉變成吃竹子,大熊貓的進化並不能稱之為失敗。能從幾百萬年的環境變化中熬過來,本身就已經成功了。同時期的諸多物種包括始熊貓的小分支葛氏郊熊貓(生活在歐洲)都已經滅絕了,而大熊貓頑強的生活到現在,這是進步的體現。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喪失了自己的肉味感受器,即能感受到肉的“鮮味”的基因喪失了部分功能。這使得他們吃不出肉味,和吃竹子也就沒什麼區別了。但大熊貓的戰鬥力還是仍然不可小覷的,大家不要被他們萌萌的外表給騙了哦!

曾經的“蚩尤戰將”大熊貓,為何進化成了吃竹子的“萌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