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鄉村記憶:黃堡鎮-樑家塬村

王益鄉村記憶:黃堡鎮-梁家塬村

基本情況:

位於黃堡鎮東南3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2300人。

村莊歷史:

《同官縣誌》記載:梁姓於元末由山西遷來,住陳爐鎮上街,累世以陶為業。至明正統間有舉人梁耜,傳四世,至崇禎時,有貢生梁可賢。清乾隆時,以陶致富,為全鎮冠,後科第相繼至今。其支系於清初住梁家塬,業農……今散居陳爐鎮,梁家塬,十里鋪者約200餘戶。

當地流傳,春秋戰國時期梁姓先祖兩兄弟,躲避戰亂,一路南遷,由梁國轄地來到黃堡南塬梁家塬定居。二人去世後,葬於“王墳”。後人為其修建寶塔,塔下百米處有一老池,畔立一座青龍駝石碑。

內轄韋家塬,清代乾隆年間韋姓居住此得名。

王益鄉村記憶:黃堡鎮-梁家塬村

文化遺蹟:

梁家塬城址,明代建築,位於村東南邊,坐北朝南,留存有北部、西部部分城牆。

梁家塬戲樓,清代建築,坐南朝北,硬山式兩面坡頂,面闊3間,長9.5米,屋面覆以青瓦,有花脊,保存較為完整,戲樓對面原有廟宇,已毀。

村中保留《創建太陽菩薩地母娘娘碑記》《重修關帝藥王聖母三祠碑記》《祈雨碑記》等多方石碑,以及多株古樹。

中共同官支部活動點舊址,1928年3月至1937年2月,韋家塬韋思賢家是中共同官支部的活動點之一。1931年夏黃堡地區抗糧抗稅鬥爭、1932年春黃堡地區“交農”鬥爭以及隨後的“兵運”工作,均在此策劃和安排。

王益鄉村記憶:黃堡鎮-梁家塬村

非遺文化:

梁家塬跑馬,肇始於清朝中期,至今有200餘年的歷史。起初為4匹馬,4個馬童,隨著活動的發展壯大,馬匹和馬童的數量逐步增加。梁家塬跑馬與大鼓配合表演,陣法變化多端,鼓聲震撼力強,激情澎湃,場面恢宏,是渭北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項目。

梁家塬大鼓,鼓點時而明快、時而熱烈、時而舒緩,節奏富有變化,表現了將士們出征前兒女情長、交戰中奮勇殺敵、班師途中歸心似箭的心境情感。

梁家塬剪紙,代表作“敦煌飛天”“農耕譜圖”等。

流傳《古寨子傳說》等民間故事,“槐林堡”八景等民謠。

王益鄉村記憶:黃堡鎮-梁家塬村

經濟發展:

主導產業以蘋果、核桃、鮮桃、花椒等作物為主。

名人鄉賢:

梁希賢(1898~1941):字哲生,愛國將領、抗日英雄。1926年,投考黃埔軍校第五期,1927年8月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第22師見習,曾參加北伐戰爭。抗戰期間,梁希賢擔任新編27師少將副師長,駐守山西中條山。1941年5月9日在中條山戰役中壯烈殉國。

韋思賢(1901~1942):字子齊,王益區黃堡鎮韋家塬人。1923年春,考入陝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上學期間加入了進步青年共進社,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共同官黨組織創始人之一。

梁夢松:畢業於黃埔軍校洛陽分校,歷任國民革命軍營、團長等職。

梁崇仁:六十年代任黃堡高小校長。

梁崇俊:畢業於省立第三職業學校,歷任小學教員、區長。

梁 鑑:生於1925年,北洋大學畢業,教授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47年參加革命,在水利部從事外交工作,獲得“援外金質獎”,突尼斯共和國“共和國勳章”。

韋樹韜:生於1930年,1949年初赴延安大學學習,後隨軍西進到了甘肅省隴西縣公安局工作。後任新疆伊犁州公安局局長,州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梁茹蓮:女,1943年畢業於私立立誠中學,當時同官為數不多的女中學生。

梁 煒:著有《故園文華》。

韋 錄:著有《足跡》。

賈北風:勤勞致富、扶持兄長,2019年其家庭被評為“銅川市最美家庭”稱號。


編纂:郭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