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一年參加高考差10分沒考上,這種情況你怎麼看,需不需要再繼續復讀一年?

羊小草的生活


不知道提問的是孩子還是父母,但是這件事需要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法很重要。至於要不要復讀先來問幾個問題:

孩子明白上大學的意義麼?

上學的意義其實很多孩子都不清楚,尤其面對考大學這件事。

如果從人生經歷上來講,考大學的過程只要經歷了就是強者,但是對於上大學的目的並不清楚。

其實大學是孩子進入社會的一個緩衝階段,學習從一個孩子真正成為一個成年人,依靠自己能夠在社會上生存。

如果孩子本身就具備了這種能力,那麼上大學其實也沒所謂。

這一點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如果上大學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能支撐住嗎?支撐多久

上大學時需要努力的,除了克服學業上的困難,更多的事要克服心理上的困難。孩子是不是搞清楚自己能支撐住又能支撐多久。

如果選擇繼續復讀,那意味著又要拿出一年的時間去鋪在學業上,有多大的把握能克服心理的障礙,即使會有暫時的撐不住能不能即使調整心態呢?

如果上不了大學,自己心裡甘心嗎?上不了大學意味著就要邁入社會,你相信自己能闖出一片天地嗎?

上大學並不意味著成功,沒考上大學也不意味著失敗。

想清楚,路會更好走。



家庭條件允許嗎?

復讀一年意味著家長又要繼續給孩子投入一年,除了時間、金錢還有精力,如果家裡撐不住,你可以考慮半工半讀或者直接放棄,以後有機會了直接進修專科本科甚至考研究生都是可以的,提升的路有很多,各不相同,選擇能承受的效果會最好。



不論怎樣結果,一定要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要想著就這樣這樣吧,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就算做了決定也會後悔,所以一定要慎重,決定後就悶頭一路走到黑,再苦再累不回頭,人生不會過的差。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辰媽育兒論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問一下出問題的人,你復讀一年差10分沒考上,你還想不想上大學?只要你想,那再復讀一年是很有意義的如果你還不太理解,我舉個例子你看看。

我也也是經歷過兩次高考的人,第一次差5分,第二次就考上了,但是在我復讀的那一年我遇到了一個同學,他讓我感到很驚訝,我復讀的那年我19歲,而他26歲。

他也同樣是以前經歷過兩次高考的人,但是他兩年都是差幾分,第二次高考過後他選擇了去上高職,三年高職出來他被分配到了一個很一般的工作行業,工作也很辛苦,他在崗位上待了兩年後就辭職了,然後他自己打拼了一年,再然後他選擇了復讀。

當時高三複讀的時間是八月初,但是他來的時候已經是九月中旬了,他整整落了一個多月的課,當時我們班有很多人,我都沒注意到他的到來,直到一次考試,他的生物考了兩分,兩分這是什麼概念,大家應該都清楚,但是他還每天堅持上課下課都在學習,他的進步非常大。

我當時是上十二天課放兩天假,因為離家太遠,所以我這兩天就會在學校待著,他也一樣,然後我們就會在週末一起聊聊天,也正是這樣我才會知道這件事。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你現在是個學生,你沒有經歷過以後工作的那種難處,你也不知道一個本科學歷有多重要!我現在馬上奔三十了,我以前的同學兒子都幾歲了,而我卻現在還在考大學,來這我也糾結了很久,我來到一方面是為了我的大學夢,一方面是為了本科學歷,因為我知道大學對我重要性!

他的行為對我有很大的影響,那一年我也是很努力的去學習,最終也是考了一個不錯的成績,而他也實現了他的大學夢,考了一個二本大學,就在黑龍江,他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自己的逆襲,完成了一個別人不敢相信的奇蹟,我覺得我也很幸運能在這個特殊期間有這樣一位同學。

大家可能抱著一種看故事的態度來看這個,但是這確實是真實發生的一件事。對於復讀一年沒考上的同學,想想這復讀的一年你真真的努力了嗎?其實難的不是去復讀,而是以後想起自己沒有上過大學的那種難受。


認知Pro


現在考大學不再是擠獨木橋的年代了,條條道路通羅馬,為什麼還要糾結這個問題呢?

題主復讀一年,還差10分沒考上普通本科還是沒考上重本啊?你沒有說清楚,所以,我分開回答你。

如果還差10分沒考上普通本科(以前的二本和三本),自己又很不甘心,認為自己完全可以考二本以上,只要你決心足夠大,家裡經濟來源還可以的話,我還是支持你第二次復讀。有時候,多復讀一年真的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希望題主不要那讀書當兒戲,想復讀就拋開所有壓力和外在干擾,專心備考吧。

如果還差10分沒考上一本(全國重點大學),我就不支持你再去復讀了,雖然你的實力已經接近一本水平,但是考一本除了實力,還是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再復讀一年,如果運氣不好,高考題目偏又怪,對復讀生很不利,所以我建議你放棄。

總之,今天這個年代不再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年代了,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復讀也可以讀大專再升本科,根本不影響個人前途的發展,所以,復讀不應該成為今天高三學生的最佳選擇,因人而異,靈活對付吧。

祝題主前途無量。


上山畝教育


別讀了吧,再讀也並不一定考得上,有些題目不是做做它就會的。記得以前的高中很多復讀生的,有些人考得上,有些不也考不上, 就這樣唄,讀個好點的大專也可以啊,之後自己願意的話再專升本或者出來找工作,又不是沒有出路,真的,等你出來工作個幾年就會覺得年紀都大了,,,所以復讀兩年真的不太好,又不像人家考得上什麼復旦清華那種的,好像可以直接改變命運的一樣就去復讀囉,,,,,其實又不是說讀了本科就一定很好,普通二本大把人,我有兩個朋友讀本科電子專業,都女孩子,嫁人了,一個現在做微商,一個全職媽媽,,,不是說她們怎麼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看你自己想怎樣了



初小數學


復讀是一場自我修行

現在,我終於有點後悔了——當年高考沒有復讀。

我的父親差點拿菜刀逼我,想著高中三年的辛苦,如果復讀,我寧願去死。

要知道,當年我可是班上的尖子生,是被列入能考上四大名校的名單的,臨考前大半月,班主任還偷偷給我們幾個開了個小會,給我們打氣。

可自從那次會後,我的成績就開始大幅度穩步下滑,第五,第十一,第十七,第二十三。

如果高考那次也排名的話,估計在三十左右。這真是一個諷刺,當年,我數列學得最好。

回望這些年所走的路,還是有一些坎坷和曲折的,我身邊復讀的朋友,有的復讀一年就考上了名校,有的復讀了三年,還是上了一個大專。

我不知道,我會是哪種。但看看我目前的生活,我也想恬著臉,像當年父親勸我時那樣說:至少,也是多一次選擇的機會啊。

我的小表弟今年高考,怎麼努力也不到四百分的成績,早就讓他失去信心。

這次進考場,也只是看看能不能超常發揮,能上二本就讀,上不了,就去打工。

我問他,你想幹什麼工作,他說,我最喜歡打籃球。

看著他弱不禁風的小身板,我說,打球好是好,但養活不了自己啊。

他低著頭,不說話了。

姑媽也有讓他復讀的打算,探了一次口風,他堅定地說,打死也不復讀。

當我也試圖勸他說,至少,也是多一次選擇的機會啊。

說完這句話,我真想抽自己一耳光,我怎麼也變成了自己當年討厭的人。

如果,我真的有機會重新選擇一次,我會選擇復讀嗎,我想了很久。

看著別人去往自由的天堂,而自己逆風而返,坐進枯寂的課堂,我有這個勇氣嗎。

那些準備扔掉的習題本,那些再也不想看的教科書,我又要重新打開,像對待初念一樣,和他們再次親密接觸,我有這個耐心嗎。

炎熱夏天的夜晚,我還敢一個人走過那條小路嗎。

冬天的凌晨,早點攤上,再也遇不到那個女生了吧。

明年夏天,要是考的更差怎麼辦。

想想這些,我又不敢復讀了,哪怕我的高考已經過去了11年呢。

如果高考是18歲成人禮最殘酷的禮物的話,那復讀就是含著淚把這份禮物再享受一遍。

化繭成蝶或者浴火焚身,青春的禮物為什麼這麼沉重,負重前行的18歲,怎麼會沒有憂傷。


以上就是我和我的朋友關於復讀的故事,每個人的經歷、能力、財力和承受力都不一樣,不可能有標準答案,僅供參考。


範瀾欽


不管是對理想院校,還是距離本科線差十分,我覺得有必要再復讀一年。拋去哪些不正當的因素,這一年你定有提高,一年的時光對你的未來有著70%的影響,何樂而不為呢。

我跟你講一下我自己的經歷,你差十分,我比你慘點,我距本科線二分,當年選擇了復讀,可以說復讀的那一年才是我學習生涯中最快樂的一年,從未感受到高三的緊張與壓力,並且我的學習成績也不錯。但高考沒發揮好,距離一本線十多分,相比我第一次高考分數提了一百來分。命運總是驚人的相似,報考志願時與理想院校差三分再次被刷,無奈服從調劑到了一個渣渣二本。我當時的班主任勸我再讀一年,我傻的說青春浪費不起,現在回頭想想,再復讀一年的話最起碼走個一本,後面的路會平坦很多。

例子很真實,我的親身經驗告訴你,選擇再復讀一年絕對沒毛病,毫不誇張的說,這牽扯到你一輩子的命運。

有問題可以找我探討,經驗告訴你絕對沒錯,謝謝!


張尚恆博士


復讀一年參加高考差10分沒考上,需不需要再復讀?從我個人的分析角度看,不應該再復讀,還是順其自然吧!

提主的提問有點含糊不清,所謂復讀一年參加高考差10分,是二本錄取分線,還是一本錄取分線呢?如果是一本錄取分線差10分,我勸君子不要再復讀了,就讀二本吧!若君子不聽忠勸,繼續再復讀,未必考出理想成績。這樣不但延誤了學習時間,還花費了父母不少的血汗錢,到頭來弄個人財兩空。其實大多數考生都不想復讀,只有個別考生怕失面子,採取了復讀的機會,從而贏得尊嚴。話一說回來,不是所有的復讀生參加高考能如願以償,有很多事情還要講點基因運氣。比如今年的數學題就比往年的難度大一點,稍有不適,在緊張的情況下就會拉低綜合分數線,想考出理想學校機會渺小。舉兩個事例吧!

第一個事例是我老表的兒子,前年高考考了520多分,從錄取分數線來看二本不出問題。可是老表的兒子不想讀二本,希望重新復讀一年考一本,走理想學校。老表沒有責怪兒子,徵求了兒子意見,花了兩萬多元錢復讀了一年(書雜費和生活費,以及報名費)。然而天有不測之雲,誰知老表兒子去年高考還是考了520多分,唯一的辦法不得不重新走二本。

第二個事例是我女兒同學的哥哥,去年高考二本不走,花了兩萬多元錢復讀了一年。今年剛參加完高考後,女兒同學的哥哥因高考過於緊張,很多題發揮不好,各科考得不理想,估計三本都考不上。聽女兒高考完回家說:‘’同學的哥哥高考完聚餐時,茶思不飲,抱著妹妹淚流滿面,大聲的哭了出來,在場的學子們也為同學的哥哥傷心難過,整個聚餐熱鬧的氣氛,頓時墜入冰點,歡聲成了哭聲‘’。

從上面兩個事例可以說明,復讀一年並不等於升學就靠譜了,還要講一些運氣十足吧!


董永根


身邊有兩個復讀的例子。

第一個是個女生,長得很好看,愛玩,但是也很認真學習,特點是每次都覺得自己的努力把自己都感動了,然後傷感一下,和身邊的追求者吐露一下心聲,但堅守陣地,無論如何,不和人談戀愛。

第一年高考時,差本科線十分,她選擇了復讀,我對她說:“暫時和所有男生都斷絕聯繫,什麼藍顏,知己,哥哥,師傅之類的。”她說好,然後每天給南邊的阿三寫詩,給北邊的阿四寄信。總之,雖然努力學習,但心思永遠四通八達,不肯致力於學習這一件事情。

第二年高考時,差本科線30分。她想繼續上個本科,但後來放棄了。選擇了一個離家十萬八千里的專科學校,我對她說:“離家近點。”她說她想去看看遠方。

第二個是個男孩子,從小到大家長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異,獎學金年年有,數理化大神,怎麼說呢,有點偶像包袱,覺得自己只能第一,不能第二,他的父母,讓他從小到大都活在比較之中,也養成了他對待學習這件事偏激的心裡。

第一年高考的時候,差一本線2分。換誰誰都不甘心,那麼厲害一個男孩子,肯定是發揮失常沒考好,一定要繼續復讀。

所以父母給找了一所很好且花費很高的復讀學校,但家裡經濟情況一般,所以花了很多心思,偽造材料,騙取了一位愛心人士每學期5000元的資助。

第二年高考,差一本線3分。

全家崩潰,一度成為我們那片的笑柄,因為以前他的成績優異,鄰里之間的家長沒少被他的父母嘲笑,我們也沒少被他打擊。

此時繼續不繼續復讀,成了一個很糾結的問題,繼續吧,沒錢,時間上也浪費了,不繼續吧,這真的,太特麼不甘心了,每次都恰好差這麼一點點。

後來男孩還是放棄了,選擇了一所地段好點的二本院校。

我問了一下他們兩個人,為什麼最後不復讀第二次了,女孩子說:“我想了很久,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何必撞死在一棵樹上,我肯定能找到自己擅長的,所以決定不讀了。”

男孩子說:“當我收到成績的時候,看我爸媽的反應,我突然發現,我們都太計較成敗了,我是因為沒有失敗過,所以不信,我父母是因為不想失敗,所以不樂意接受,但是我想,再來一次,我也可能就這樣了,上考場前我成績領先,但兩次了,我都失敗了,也許我並不適合這樣不留餘力的爭鬥。”

後來女孩子寫小說和文章,雖然不出名,但她十分熱愛且樂此不疲,比上課專心一百倍。男孩子上了大學後積極去生活,嘗百態,兩百多斤的體重也減了下來。

我說這些不是勸放棄,而是得知道,自己是因為什麼失敗的。他們兩個都很幸運,能夠知道自己失敗的原因。可以認真想想,導致兩次失敗的原因,自己真的有把握克服嗎?


打醬油人生


差十分具體指什麼,理想院校差十分,還是本科差十分。

如果是理想院校差十分,而且你已經復讀一年了,即使沒考上理想院校,也不會差多少,建議選擇個好一點的專業去讀,不建議再復讀了。復讀生大多數成績沒有怎麼提升,甚至還有降低的,一年復讀存在太多變數,自制力強的可以避免出現差錯,可是自控能力強的人也不太會允許自己浪費時間在非學習上。復讀生大多數成績中等,自控能力相對不穩定,復讀的變數自己不能很好的把控,所以能不復讀就別復讀。



如果離本科差十分,建議再繼續復讀。現在本科線很低,本科教育基本上全是普及性教育,各大本科院校擴招,而且很多以前的專科院校紛紛升為本科,現在的本科不像十年前那麼稀少,含金量自然也降低。很多工作的最低要求就是本科學歷了,專科逐漸地被淘汰出局了,當然有一技之長的除外。


高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場拉鋸戰,拼的是耐力和堅持,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最後的贏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是不可能笑到最後的。



周口機器貓


差10沒有考上本科線的話,應該還要差幾分才能到錄取線,我們肯定要把分值估計足一點。第二,今年的分數是否比起去年有很大的上升。如果有較大的提升我覺得可以在讀一年,這一年青春花費在這裡比出去迷茫找工作花的時間要更值價。因為復讀一年是常態,所以不要理解為多付出了一年,不要有什麼壓力。我們高三時應屆生22個班,復讀生8個班一共就有30個班。如果再復讀一年我只擔心你的心裡壓力有點大。時間上不要去考慮,青春用來努力和學習的不能叫浪費。本科和專科在找工作時一年基本上的工資就可以把你這一年的復讀投入資金賺回來(絕大多都是,你可以問一下上班的年輕人。)有的建議上大學了或者工作再去拿本科畢業證,但是自考和全日制本科的區別是很大的,企業和國家機關絕對優先考慮全日制本科。自己首先要衡量價值取捨,第二要遵循自己內心,還是絕對壓力大了或者自己有自己堅定想法的話就另當別論了,因為專科出來也有很棒的,高考本來也是要佔一定的10%的隨機運氣。我們討論的是大多數是概率。

如果你這次復讀的效果相對去年不明顯我建議就不要去復讀了,風險性就有點高了。自身的學習能力到了瓶頸很難打破的。

有疑議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