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论文越发越多,以后的学生会无论文可写吗?


现在的论文越发越多,以后的学生会无论文可写吗?

翟天临事件大家也看到了,翟天临作为博士但是却没有学术精神,自己的论文基本都是抄袭的。现在他已经被学校解除学位了。翟天临事件也让中国知网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很多人都知道了知网的存在,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仅限于写论文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才知道知网。

知网是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内容几乎包罗万象,但是知网并不是唯一的数据库,与知网并列的还有另外几个,只是没有知网好用罢了。随着学生和科研人员不断地发论文,我们掌握的论文库也是越来越庞大,他们研究的点也越来越多,那随着人们的研究,会不会出现无可避免的抄袭现象呢?

判断抄袭主要靠查重

判断抄袭的手段比较多,对大多数人来说,判断论文是否抄袭主要靠查重软件,与现有的论文和文章进行对比,以确定重复度怎么样。而更高阶的科研论文,还有重复试验、计算数据等,不过那个属于更高的阶层,普通论文还是靠的是查重。当网上同类文章多的时候,那肯定会查重率比较高。

大家毕业的时候,多数人应该都写过毕业论文,一部分人做的是毕业设计。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最难受的应该就是查重了,第一版的论文几乎查重率都在30%以上,即便整篇论文从头到尾都是自己手打的,也不例外的会出现这种现象。现在我们国家每年毕业近千万大学生,还有上百万的研究人员和几千万老师,不间断的发论文,那以后的学生岂不是没法活了?

其实还是不容易出现这种现象的

只要论文是自己原创的,哪怕是写别人已经写烂的点,也不会出现像翟天临这样的抄袭情况。一般写论文都需要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大量查阅文献,随后才开始落笔。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是用心思考了,用心去写这一篇论文,那自己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想法涌现出来,这些想法不一定都会成为论点,但是都会体现在你的行文过程中,相信写过论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全部原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才会有大量的类似翟天临的学生,但我们决不能就此认为,以后抄袭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算概率也不应该如此,就拿偏门的历史学来说吧,历史学下面有三个一级学科,分别是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一级学科下面又分为不同的次级学科,比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历史理论……即便是中国古代史,又可以分为明史、唐史等一系列不同的划分,而明史具体到某一个事件、人物都可以写无数的论文。

如此庞大的研究点,只要是自己原创的文章,那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翟天临这样的情况。写学术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原创。只要有一个自己的想法,那这篇文章就是好文章,至于查重并不需要太在意,因为查重把自己的文章改的语言都不通顺了,才是最大的错误,别人还以为大学生连语文都不会。

只要还有新知识诞生,只要人类还在前进,就绝不会出现简单重复的现象。除非人类已经找到了唯一真理,或者说是已经穷尽了世间所有真理,当然这是不太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