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传说之壮汉庙

青州城南有座山,叫黄山,黄山前面有道岭,叫红石岭。黄山前,红石岭后,有个秀丽的小山村。村子正中有座庙,庙里供-着个厚唇大口的庄稼汉。庙叫壮汉庙,村子也叫壮汉庙。

壮汉庙原名苏家井。元代初,也就是七百多年以前,村上来了个打短工为生的外乡人。大家不知他的家乡住处,也不晓其姓名,只见他膀阔腰圆,力大无比,就以壮汉相称。同龄人喊他壮汉哥,晚辈人喊他壮汉伯、壮汉叔。

潍坊传说之壮汉庙


壮汉为人厚道,不管给谁家干活,都是以一当十,报酬却从不计较,给多少接多少,不给就算了,下次来干活照样尽力。特别是村上有孤儿寡母的穷家,地里场上的活儿干不了,又出不起工钱管不起饭,壮汉就起早带晚捎带着给干了。头天晚上庄稼棵还竖在地里呢,第二天早晨一看,庄稼割倒了,进场了,穗儿是穗儿秸儿是秸儿,归拢得整整齐齐,地里还运上了粪。不用问,主人就知道,“又是壮汉哥受累了! ”久而久之,壮汉和村上所有的人都处得挺好,大家也不拿他当外人待了。开头,壮汉是给谁家干活吃谁家的,后来就不论干活不干活,谁家做了可口的都打发孩子去叫壮汉伯。再后来,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规矩:全村所有人家轮着管饭,从村东头轮到村西头,从村西头轮到村东头,周而复始;一家不漏-,年年如此。身上穿的,炕上铺的,壮汉也从不用自己操心,到时候就有人送来了。

有一年,地方上闹起了一股土匪。叨不得啦,这股土匪有几百人,个个持刀带弓,横行乡里。他们浴进哪个村里,就翻箱倒柜抢东西,见了人乱砍乱杀,闹得方圆百里之内鸡犬不宁。这一天,百里之外传过信来,说有股土匪朝这个方向闯来了,人们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村上几位年份归长的头面人物凑在一起商议,决定带领全村老小进山避难。这时候壮汉来了,他跟几位长者说:“进山避难不是上策,一来妻儿老小这么一大帮子,撇家舍业,出门在外,吃没处吃,住没处住,得受多大的罪呀!再说,破家值万贯,咱总不能锅碗瓢盆全带走吧? 土匪进村来抢掠一空,咱再回来建家立业就难了!”几位头面人物长叹一声说:“这些俺们何尝没有想到,可是别无办法呀! ”壮汉如此这般说了自己的主意,几位长者听了连连点头。

潍坊传说之壮汉庙


过了一天,土匪果然来了。黑压压一片,抡刀舞枪,吆吆喝喝,往村子扑来。扑到跟前却被一道地围子挡住了去路。抬头看,见围墙里边站满了村上的壮年人。他们一言不发,只紧紧握住手里的大刀,长矛、杆子、側刀,还有锄镰锹镰等一切可以当武器的东西,严阵以待。土匪围着村子转了一圈,只见东门、南门、北门都用麻袋土屯了起来,只剩下西门供人出入。土匪一声慮哨,就一窝蜂似地向西门冲来。这西门静悄悄地无人把守,只壮汉一人坐在棵枣树底下抽旱烟。他用眼角瞥了 一下门外的土匪,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两膀用力,呼通一声把那棵枣树拔了出来,手握树干,把树冠抖得刷刷乱响,噗哧一声就连枝带叶堵在了西门上。这一下子可不得了啦,那些冲在前面的匪徒戳瞎了眼的,划破了脸的,嗷嗷叫着往后退。退出几十步停下,摘下硬弓,扑楞楞往西门射箭。壮汉性起,往手心吐口唾沫,又将枣树握起,就象用扫帚扑蜻蜓那样,把乱箭扫落地下。匪徒们吓破了胆,一声噁哨,调头就跑,一天一夜没停步,跑得没影儿了。

打这以后,壮汉在村里更受人尊敬了。大家再不用干活,只拿好饭好衣养活着他。壮汉从来没生过病,一直活到八十多岁。这天,他忽然一人上了山,从山上背回块门扇似的大石板来,放在村子正中的一个小空场里。晚上,他把村里几位长辈请到自己炕前,心平气和地说:“我没家没业,在咱庄上过了大半辈子,乡亲们待我挺好,我也离不开咱村的父老姐妹了。等:我合上眼后,恳请诸位招呼年轻人把我葬在村子正中那个小空场上,地面也不用筑坟疙瘩,只盖上那块石板就行。” 空场上,地面也不用筑坟疙瘩,只盖上那块石板就行。”第二天早晨,壮汉果然与世长辞了。当人们按照他的遗嘱往墓口盖那块大石板时,着实吃了一惊。十来个小伙子还抬不动呢,不知壮汉一人是怎么从山上背下来的!

潍坊传说之壮汉庙


安葬好了壮汉,大伙心里都觉过意不去。于是就商议着在他的墓穴上面盖了座庙,庙里塑上这位不知姓名但受人尊敬的庄稼汉的像,祖祖辈辈供奉他。


不知过了多少年,村上有人出馒主意:“人家庙里供奉的不是神就是官,咱这庙里却供着个泥腿子,多不体面哪!"于是,他们搬倒庄稼汉像,又塑上了个似神非神、似官非官的泥像。但是庙还叫壮汉庙,村还叫壮汉村,这个勤劳,勇敢、善良的壮汉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啦。

潍坊传说之壮汉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