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慶餘年》的範閒“醜書”想到魏晉時期的書法

熱播劇《慶餘年》最近大熱,坊間談資頗盛。其中有一個片段印象深刻,男主範閒參加慶國名流詩會,靠默寫詩聖杜甫的《登高》拔得頭籌,名動京都,但卻以一手“醜書”為眾人詬病。


從《慶餘年》的範閒“醜書”想到魏晉時期的書法


咱們先分析一下《慶餘年》的年代背景,雖說是一部架空歷史劇,但是相信作者肯定有一定的時代參考,咱們姑妄言之,諸君且姑妄聽之。從劇情來看這個年代背景肯定是唐之前(否則,也不會主角背誦大量唐詩而眾人皆不知),大概率應該是東晉到南北朝時期。對書法史稍微瞭解的人都知道,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書法在當時有著特殊的地位。

魏晉書法承漢之餘緒,又極富創造活力,是書法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魏晉書法規隋唐之法,開兩宋之意,啟元明之態,促清民(國)之樸,深刻地影響了歷代書法並影響著當代書法的發展。

湧現出了大量的書法名家,如鍾繇、“二王”等等,甚至出現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可以說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鼎盛發展時期!南朝書法婉麗清媚,舒暢活潑,喜出新意;北朝書法雄奇芳樸,嚴整敦厚,以方嚴為尚。


從《慶餘年》的範閒“醜書”想到魏晉時期的書法

兩晉時期,書法的家族師承傳統發展到了頂峰,出現了衛氏、索氏、陸氏、郗氏、庾氏、謝氏、王氏等書法世家。此外,在司馬氏中,從司馬懿到司馬昱共十一人有書名;阮籍與侄阮咸皆能書,人稱“大小阮”;王渾與王戎、王濟父子,楊肇、楊潭父子,李式(式也是衛夫人之侄)與李充兄弟皆能書……至於史籍無載、書名不顯者更是不甚枚舉。


從《慶餘年》的範閒“醜書”想到魏晉時期的書法


從《慶餘年》的範閒“醜書”想到魏晉時期的書法


從《慶餘年》的範閒“醜書”想到魏晉時期的書法

兩晉南北朝時期正是世族門閥盛行時期,門閥制度規定貴胄子弟不必經過任何努力就可以平步青雲,坐致高官;士族子弟們不必為自己的仕途去競爭,不必為自己的生計去奔波勞頓,他們能夠集中精力從事他們喜愛的文學藝術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正是這樣,門閥制度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最突出的代表便是詩文方面的謝氏家族和書法方面的王氏家族。

中國書史,以魏晉為最,猶如千年詩作不越唐,經典之所以成為你經典,必有其道理。


從《慶餘年》的範閒“醜書”想到魏晉時期的書法

所以說在那個年代,範閒的現代技能,能不能讓他出人頭地不論,只是這一手“醜書”,足夠讓他在各大家族中抬不起頭來。所以說,範閒趕緊回家練字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