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职场中的内向者:消除别人对你的性格偏见,只需用好这5点策略

文末有详细思维导图,建议收藏和复盘


如果比起和同事周末一起唱K,你更愿意呆在房间里,显得孤僻不合群;

如果比起和一群人闲聊,你更愿意自己享受一个人读书的感觉;

如果你总是在想清楚后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迟钝不够机灵……

那么,你可能会认为这都是内向性格所导致的。

那么,内向性格真如别人所说的那样吗?其实,外界对内向性格的人有着很深的偏见

今天,我们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内向性格如何在职场中消除误解,不再让性格成为职场发展的"背锅侠"

  • 内向性格的特征
  • 职场中对内向性格的5大偏见
  • 如何在职场中消除别人对内向性格的偏见?


致职场中的内向者:消除别人对你的性格偏见,只需用好这5点策略

01

内向性格的特征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内向,即对自己内心活跃的思考和幻想的兴趣;以及外向,对外面的人和可见之物的兴趣。——纳博科夫


早有研究发现,内向是一个人伴随终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

哈佛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卡尔·施瓦兹教授认为,那些在2岁时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也就是说,人的性格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一样,只是性格中的一种类型,特别注意的是:性格绝对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那么内向性格有哪些特征呢?

在心理界影响深远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其著作《心理类型学》中提到:

内向者往往是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

内向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们之于身边事物的意义上,而外向者则会投身到事件当中。内向者会在他们独处的时候为自己充电,而外向者则会在社交活动满足不了自身需求的时候为自己充电。

由此看出,内向性格者更倾向于从自身获取能量,同样更加关注自身而非外界的变化。


致职场中的内向者:消除别人对你的性格偏见,只需用好这5点策略

内向者更加关注自身


随着不同观点的发展,当代心理学在内向和外向的区别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内向者和外向者在激励体系汇总所需要的外界刺激程度不同。

内向者认为适量的刺激“恰到好处”,就像和自己的密友在一起呷了一口红酒。而外向者更倾向于带有冲击性的刺激,比如结识新朋友,进行热烈的集体唱歌等等。

因此,内向者对待事物更加敏感,当外界出现的刺激,外向者感到正好时,内向者会感到刺激过量,因此产生不适。

总结下来,内向者有以下性格特征:

  • 倾向于从自身获取能量,更加关注自身
  • 生性敏感,易于羞涩
  • 做事步调缓慢,更有目的性
  • 讨厌冲突,擅长倾听

总而言之,内向者更像一个思想者,而外向者更像一个行动家。

而思想家的这些性格特征,往往会被外界误解从而产生偏见。

02

外界对内向性格的5点偏见

有时候,外界对内向性格的误解往往让在其中的人深受其扰,甚至痛恨自己的性格,这些偏见根深蒂固,给我们的职场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信以下这些内容,你经常会听到:

  • 他这个人太闷了,性格一点也不好玩
  • 他只会闷头做事,也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 他太放不开了,我感觉他太拘谨了
  • 这件事估计她做不了,她不会沟通
  • 我感觉这件事交给小王更靠谱,小李感觉能力好像不太行...

这些场景中充满了对内向性格者的误解,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1.没有个性特点

2.闷头做事,不会展示自己

3.敏感多疑,固执拘谨

4.沟通能力差

5.刻板印象,不容易成功

很多时候,这些看起来不合理的评价让我们感到悲观,甚至让我们认为,内向的性格严重影响了我们在职场的发展。


致职场中的内向者:消除别人对你的性格偏见,只需用好这5点策略

外界的偏见让内向者深受困扰


其实内向从来都不是错,内向性格的人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消除这些误解,告诉外界:我们只是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给你们造成了这些假象。

职业发展受限,从来不是因为你的性格,而是性格中的某些特质,不利于你更好的在职场生存 ,将这些特质改造好,就会变的更适合职场发展。

03

如何在职场中消除别人对内向性格的偏见呢?

1. 在合适的工作场景中充分发挥自身“红点”,打造好职场个人品牌


“红点黑点”计策是判断个人职场竞争力的自身特点属性。红点是你已经被市场以及周围人认可的优势技能或者特点,黑点则相反,是与其他人相比,被证明做的比较失败的事情。

挖掘并利用你的“红点”,至关重要。

有个成语放在这里非常合适,“人尽其才”,想要取得一些成绩,首先我们要尽可能做最符合自身优势的事情。


致职场中的内向者:消除别人对你的性格偏见,只需用好这5点策略

挖掘自身优势至关重要

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普通,你的身上肯定有一些特点是被别人认可的。而很可能,你从来没有认真的去利用这些优点,而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自身的缺陷上。

认真的观察一下自己,内向性格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

  • 团队聚餐时,你更能注意到他人的情绪变化,拥有更敏锐的观察力
  • 听到同事闲谈曾经的辛酸往事时,你往往更能感同身后,产生“心疼”的感觉,这说明你拥有非常强的共情能力
  • 非常好的同事和你畅聊后,非常开心,因为你非常擅于倾听,让她感觉你值得信赖

是不是觉得在这些方面,你比其他人做的更好呢?

也许你会说 这些特点我都有,但是和工作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不然,你只是没有将你的优势在工作场景中展现出来,将你的“红点”与合适的工作场景相匹配,你会更快脱颖而出。

观察力敏锐 ——你的领导表现出同往常不一样的状态时,你是否能够发现其中的端倪,询问一下呢?也许你就有了一次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即使没有,领导也会对你有了更深的印象。

共情能力——遇到了更加感性的客户,你是否能够充分体验她的想法,理解她的痛点,最终收获她的信任与订单呢?

倾听能力——在与客户或者合作伙伴进行谈判时,你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诉求上,而非反复强调自己的利益,最后更快的找到了双方利益的平衡点,迅速达成合作呢?

也许你的工作没办法触及所有工作场景,但是在你所能接触到的场景中发挥出你的优势,是不是你就赢了呢?

你不是没有“红点”,关键是为自己的“红点”找到合适的工作场景。

2. 快速切换“工作模式”,强化目标导向

毫无疑问,一个害羞的人会害怕陌生人的注意,但这并不是对陌生人的恐惧。他在陌生人面前会缺乏自信,但在战场上可能会是一个无畏的英雄。

——查尔斯·达尔文

内向性格的我们,在生活中可能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可以是我们的“生活模式”,没有人可以干扰。

但是当我们工作时,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和周围的同事交流联系,免不了上传下达,协同办公。

这时,我们需要将“生活模式”迅速切换到“工作模式”,明确工作的目标和要达到的效果。

切换到工作模式意味着,我们要暂时性放弃自身的内向属性,一切以完成工作目标为指向。


致职场中的内向者:消除别人对你的性格偏见,只需用好这5点策略

目标导向

如果工作需要你暂时变得“外向”一些,那就把自己“伪装”的外向点,我们要始终记着:职场上一切结果说话,你的所有暂时性改变,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

在这点上,创业者罗永浩做的非常好。我们熟知罗永浩,是惊异于他开手机发布会,一场商业发布会,开出了相声大会的感觉,让听众大呼过瘾。在台上的他,激情四射,段子一个接着一个,怎么看都像个外向者。

但实际上,罗永浩是一个极其内向的人,在私下里,它具备内向者所有的特点,习惯独自待着,喜欢独自阅读,思考等等。

罗永浩为什么能在开发布会时表现出这样的性格反差呢?

罗永浩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主持开发布会,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他的工作和事业,所以他及时切换到了“工作模式”,以手机发布会圆满成功,获得更多用户注意力为目标,暂时性伪装成了一个外向者,利用外向者的特点,完成了他的工作目标。

我们可能没办法向罗永浩一样完美的从生活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但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在工作中即时切换工作模式,那么我们的职场表现就会越来越出色。摆脱外界对我们“不会展示自己”的偏见。

3. “摄像头”前置变后置 ,减少自我关注


致职场中的内向者:消除别人对你的性格偏见,只需用好这5点策略

过多关注自我会导致敏感多疑

通常情况下,内向者会给人一种“固执拘谨,敏感多疑”的感觉,而造成这种感觉的根源,是我们总是将生活的“摄像头”对准了自己。

过分的关注自己,会让我们行动迟缓,十分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因此给别人造成瞻前顾后的感觉。

你有没有过这种行为?

  • 给同事,领导发完语音消息总要反复听几遍自己的声音
  • 在和他人探讨观点,遇到反驳时,大脑容易“宕机”,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 想和领导沟通想法,却反复斟酌,犹豫不决
  • 生怕自己的行为引起争议,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

这些现象是由于我们对于自身过多的关注造成的。太在意自身的表现,导致行动力变差,敏感多疑,总是处于换以自己的状态。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就要减少自我关注,将自己的“摄像头”后置,更加关注外面的风景。具体的方法有

a)培养一项真正的兴趣爱好

兴趣就像条拉链,能够将拥有共同追求的人聚在一起。这不仅能让你连接更多人,提高沟通能力,而且能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转移了自身的关注

b)对负面的心理活动即时喊停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评价,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都会给人造成不同的影响,想要不过分关注自己,那么就不能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一旦接受到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时,即时停止思考,避免对自己的不合理的质疑。

4. 用最适合自己而非“最好”的方式,进行高效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内向者不善言辞,其实,内向者不是不善言辞,而是需要合适的沟通方式。


致职场中的内向者:消除别人对你的性格偏见,只需用好这5点策略

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举一个例子来看内向者和外向者的沟通方式的差异。

小美和小芳都是公司的HR,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大量的沟通工作。小丽在办公室能和领导同事打成一片,面试招聘的气氛也很活跃。

而小芳没有那么活泼,但和领导同事相处的也十分融洽。在年终招聘绩效考核评比时,小芳的业绩反而比小丽更好一些。

原来小芳对人才的招聘更加细致,招聘的员工职场稳定性也更强。

究其原因是小芳更擅长 1对1的高效沟通,而HR这项工作需要的更多是1对1的沟通,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小芳,而平常,小芳也经常和同事领导进行1对1的沟通,彼此关系非常融洽。

小芳虽然内向,但是工作依旧很出色。因此,在职场中,内向者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沟通往往很高效。

5. 做出成绩,职场靠成绩说话

在工作中,性格和你做出的成绩之间没有必然关系,但是性格内向往往让人感觉做事不容易成功。

而消除这种偏见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一旦你有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别人对你的误解就会消失。用一组对比来说明这个现象最合适:


致职场中的内向者:消除别人对你的性格偏见,只需用好这5点策略

没有成绩和有成绩的职场评价对比

这就是两者的差别,同样是你,但人们对你的评价会产生天壤之别,关键就是能否在职场中做出成绩。


致职场中的内向者:消除别人对你的性格偏见,只需用好这5点策略

全文总结思维导图


写在最后:

我们来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1)内向者在职场中会遭遇到很多偏见,这和内向者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内向者更加关注自我,敏感羞涩,善于从自身获取能量,擅长倾听等。

2)内向者在职场汇总经常遇到这5点偏见:

人们认为内向者没有个性特点,不会展示自己,敏感拘谨,人际交往能力差,刻板印象,不容易成功。

3)消除职场中人们对于内向者的性格偏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5种方法:

在合适的工作场景发挥自身红点;快速切换“工作模式”,强化目标导向;“摄像头”前置变后置,减少自我关注;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高效沟通;做出成绩,职场靠成绩说话。

外向者能够左右世界,内向者能够创造世界。作为一个内向者,我们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消除人们对内向性格的偏见,创造出自己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