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改地名,有六個縣叫一個名

1914年以前,中國有六個“新城縣”,分別在山東、吉林、江西、浙江、貴州、直隸。1914年1月30日,中華民國內務總長宋啟鈐向總統府提交一份《擬改各省重複縣名撮舉理由分別說明請鑑核批示文》,並附有《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


方案得到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批准:“批具呈已悉,應如所擬辦理”。1914年,將山東新城縣改為耏水縣,吉林新城縣改為扶余縣,江西新城縣改為黎川縣,浙江新城縣改為新登縣,貴州新城縣改為興仁縣,只保留了直隸新城縣。


1914年1月內務部改定各省重複縣名一覽(表一,按省區排列)


直隸省


1.保安縣→涿鹿縣(陝西也有保安縣)


2.東安縣→安次縣(湖南、廣東、四川也有東安縣)


3.龍門縣→龍關縣(廣東也有龍門縣)


4.廣昌縣→淶源縣(江西也有廣昌縣)


5.開 縣→濮陽縣(四川、貴州也有開縣)


6.建昌縣→塔溝縣(江西也有建昌縣)⑴


7.祁縣→安國縣(山西也有祁縣)


8.西寧縣→陽原縣(廣東、甘肅也有西寧縣)


山西省


9.鳳臺縣→晉城縣(安徽也有鳳臺縣)


10.太平縣→汾城縣(江蘇、浙江、安徽、四川也有太平縣)


11.寧鄉縣→中陽縣(湖南也有寧鄉縣)


12.樂平縣→昔陽縣(江西也有樂平縣)


13.永寧縣→離石縣(河南、江西、廣西、貴州也有永寧縣)


14.寧遠縣→涼城縣(奉天、湖南、甘肅、新疆也有寧遠縣)


15.歸化縣→歸綏縣(福建、貴州也有歸化縣)


奉天省


16.奉化縣→梨樹縣(浙江也有奉化縣)


17.鳳凰縣→鳳城縣(湖南也有鳳凰縣)


18.東平縣→東豐縣(山東也有東平縣)


19.寧遠縣→興城縣(綏遠、湖南、甘肅、新疆也有寧遠縣)


20.醴泉縣→突泉縣(陝西也有醴泉縣)


21.廣寧縣→北鎮縣(廣東也有廣寧縣)


22.懷仁縣→桓仁縣(山西也有懷仁縣)


23.靖安縣→洮安縣(江西也有靖安縣)


24.鎮安縣→黑山縣(陝西也有鎮安縣)


吉林省


25.臨江縣→同江縣(奉天也有臨江縣),今屬黑龍江省


26.新城縣→扶餘縣(直隸、山東、浙江、江西、貴州也有新城縣)


黑龍江省


27.大通縣→通河縣(甘肅也有大通縣)


28.餘慶縣→慶城縣(貴州也有餘慶縣)


江蘇省


29.太平縣→揚中縣(山西、浙江、安徽、四川也有太平縣)


30.桃源縣→泗陽縣(湖南也有桃源縣)


31.華亭縣→松江縣(甘肅也有華亭縣)


32.清河縣→淮陰縣(直隸也有清河縣)


33.山陽縣→淮安縣(陝西也有山陽縣)


34.安東縣→漣水縣(奉天也有安東縣)


山東省


35.寧海縣→牟平縣(浙江也有寧海縣)


36.樂安縣→廣饒縣(江西也有樂安縣)


37.海豐縣→無棣縣(廣東也有海豐縣)


38.新城縣→耏水縣(直隸、吉林、浙江、江西、貴州也有新城縣)(2)


河南省


39.唐 縣→沘源縣(直隸也有唐縣)(3)


浙江省


40.太平縣→溫嶺縣(山西、江蘇、安徽、四川也有太平縣)


41.嘉禾縣→嘉興縣(湖南也有嘉禾縣)


42.新城縣→新登縣(直隸、吉林、山東、江西、貴州也有新城縣)


43.石門縣→崇德縣(湖南也有石門縣)


安徽省


44.建平縣→郎溪縣(直隸也有建平縣)


45.建德縣→秋浦縣(浙江也有建德縣)(4)


福建省


46.永福縣→永泰縣(廣西也有永福縣)


江西省


47.德化縣→九江縣(福建、四川也有德化縣)


48.瀘溪縣→資溪縣(湖南也有瀘溪縣)


49.龍泉縣→遂川縣(浙江、貴州也有龍泉縣)


50.新昌縣→宜豐縣(浙江也有新昌縣)


51.新城縣→黎川縣(直隸、吉林、山東、浙江、貴州也有新城縣)


52.興安縣→橫峰縣(廣西也有興安縣)


53.長寧縣→尋鄔縣(廣東、四川也有長寧縣)


54.安仁縣→餘江縣(湖南也有安仁縣)


55.義寧縣→修水縣(廣西也有義寧縣)


56.永寧縣→寧岡縣(山西、河南、廣西、貴州也有永寧縣)


湖北省


57.興國縣→陽新縣(江西也有興國縣)


58.長樂縣→五峰縣(福建、廣東也有長樂縣)


59.壽昌縣→鄂城縣(浙江也有壽昌縣)


湖南省


60.乾 縣→乾城縣(陝西也有乾縣)


61.興寧縣→資興縣(廣東也有興寧縣)


62.安福縣→臨澧縣(江西也有安福縣)


63.永定縣→大庸縣(福建也有永定縣)


廣東省


64.東安縣→雲浮縣(直隸、湖南、四川也有東安縣)


65.海陽縣→潮安縣(山東也有海陽縣)


66.會同縣→瓊東縣(湖南也有會同縣)


67.西寧縣→鬱南縣(直隸、甘肅也有西寧縣)


68.新安縣→寶安縣(河南也有新安縣)


69.新寧縣→台山縣(湖南、廣西、四川也有新寧縣)


70.鎮平縣→蕉嶺縣(河南也有鎮平縣)


71.昌化縣→昌江縣(浙江也有昌化縣)


72.長寧縣→新豐縣(江西、四川也有長寧縣)


73.長樂縣→五華縣(福建、湖北也有長樂縣)


74.石城縣→廉江縣(江西也有石城縣)


75.萬 縣→萬寧縣(四川也有萬縣)


76.永安縣→紫金縣(福建、廣西也有永安縣)


廣西省


77.懷遠縣→三江縣(安徽、陝西也有懷遠縣)


78.新寧縣→扶南縣(湖南、廣東、四川也有新寧縣)


79.安化縣→宜北縣(湖南、貴州、甘肅也有安化縣)


80.永安縣→蒙山縣(福建、廣東也有永安縣)


81.永寧縣→古化縣(山西、河南、江西、貴州也有永寧縣)(5)


82.永康縣→同正縣(浙江、雲南也有永康縣)


四川省


83.大寧縣→巫溪縣(山西也有大寧縣)


84.德化縣→德格縣(福建、江西也有德化縣)


85.定遠縣→武勝縣(安徽、雲南、陝西也有定遠縣)


86.東安縣→潼南縣(直隸、湖南、廣東也有東安縣)


87.東鄉縣→宣漢縣(江西也有東鄉縣)


88.太平縣→萬源縣(山西、浙江、江蘇、安徽也有太平縣)


89.清溪縣→漢源縣(貴州也有清溪縣)


90.新寧縣→開江縣(湖南、廣東、廣西也有新寧縣)


91.石泉縣→北川縣(陝西也有石泉縣)


貴州省


92.平遠縣→織金縣(廣東、甘肅也有平遠縣)


93.龍泉縣→鳳泉縣(浙江、江西也有龍泉縣)(6)


94.歸化縣→紫雲縣(綏遠、福建也有歸化縣)


95.開 縣→紫江縣(直隸、四川也有開縣)(7)


96.清平縣→鑪山縣(山東也有清平縣)


97.清江縣→劍河縣(江西也有清江縣)


98.新城縣→興仁縣(直隸、吉林、山東、浙江、江西也有新城縣)


99.安平縣→平壩縣(直隸、雲南也有安平縣)


100.安化縣→德江縣(湖南、廣西、甘肅也有安化縣)


101.永寧縣→關嶺縣(山西、河南、江西、廣西也有永寧縣)


雲南省


102.定遠縣→牟定縣(安徽、四川、陝西也有定遠縣)


103.南安縣→摩芻縣(福建也有南安縣)(8)


104.寧 縣→黎 縣(甘肅也有寧縣)(9)


105.臨安縣→建水縣(浙江也有臨安縣)


106.開化縣→文山縣(浙江也有開化縣)


107.靖江縣→綏江縣(江蘇也有靖江縣)


108.新興縣→休納縣(廣東也有新興縣)(10)


109.趙 縣→鳳儀縣(直隸也有趙縣)


110.安平縣→馬關縣(直隸、貴州也有安平縣)


111.威遠縣→景谷縣(四川也有威遠縣)


112.永康縣→鎮康縣(浙江、廣西也有永康縣)


113.永昌縣→保山縣(甘肅也有永昌縣)


114.鎮邊縣→瀾滄縣(廣西也有鎮邊縣)


陝西省


115.定遠縣→鎮巴縣(安徽、四川、雲南也有定遠縣)


116.懷遠縣→橫山縣(安徽、廣西也有懷遠縣)


117.孝義縣→柞水縣(山西也有孝義縣)


118.三水縣→栒邑縣(廣東也有三水縣)


甘肅省


119.平遠縣→鎮戎縣(廣東、貴州也有平遠縣)(11)


120.寧遠縣→武山縣(綏遠、奉天、湖南、新疆也有寧遠縣)


121.海城縣→海原縣(奉天也有海城縣)


122.沙 縣→洮沙縣(福建也有沙縣)


123.安定縣→定西縣(陝西也有安定縣)


124.安化縣→慶陽縣(湖南、廣西、貴州也有安化縣)


125.涇 縣→涇川縣(安徽也有涇縣)


新疆省


126.寧遠縣→伊寧縣(綏遠、奉天、湖南、甘肅也有寧遠縣)


127.新平縣→尉犂縣(雲南也有新平縣)


備註:


(1)塔溝縣:1914年8月(時間待證)改名凌源縣,以地瀕大淩河上源而得名。


(2)耏水縣:1914年4月(時間待證)改名桓臺縣,以縣城內有齊桓公戲馬臺遺址而得名。


(3)沘源縣:1923年3月改名唐河縣,以縣境有唐河流經而得名。


(4)秋浦縣:1932年10月改名至德縣,以唐於縣境置至德縣而得名。


(5)古化縣:1933年2月改名百壽縣。


(6)鳳泉縣:1930年4月改名鳳岡縣。


(7)紫江縣:1930年4月改名開陽縣。


(8)摩芻縣:1929年6月改名雙柏縣。


(9)黎 縣:1931年12月改名華寧縣。


(10)休納縣:1916年11月改名玉溪縣,以縣北有大溪(亦稱玉溪)而得名。


(11)鎮戎縣:1928年3月改名豫旺縣,1938年4月又改名同心縣。


1914年1月內務部改定各省重複縣名一覽(表二,按威妥瑪式拼音順序排列)


1.An-fu


安福縣→臨澧縣(湖南省)以縣北臨 澧水而得名。


安福縣(江西省)


2.An-hua


安化縣→宜北縣(廣西省)以地當宜山縣北而得名。


安化縣→德江縣(貴州省)


安化縣→慶陽縣(甘肅省)以舊為慶陽府治而得名。


安化縣(湖南省)


3.An-jen


安仁縣→餘江縣(江西省)以城當餘水(亦稱餘江)之北而得名。


安仁縣(湖南省)


4.An-p’ing


安平縣→平壩縣(貴州省)以明於縣境置平壩衛而得名。


安平縣→馬關縣(雲南省)以縣治在馬白關而得名。


安平縣(直隸省)


5.An-ting


安定縣→定西縣(甘肅省)以金於縣境置定西縣而得名。


安定縣(陝西省)


6.An-tung


安東縣→漣水縣(江蘇省)以縣北有漣水而得名。


安東縣(奉天省)


7.Ch’ang-hua


昌化縣→昌江縣(廣東省)以縣境有昌江流經而得名。


昌化縣(浙江省)


8.Ch’ang-lo


長樂縣→五峰縣(湖北省)以明於縣境置五峰石寶長官司而得名。


長樂縣→五華縣(廣東省)以縣北有五華山而得名,而舊名長樂是以五華山下有長樂臺遺址而得名。


長樂縣(福建省)


9.Ch’ang-ning


長寧縣→尋鄔縣(江西省)以城東有尋鄔水而得名。


長寧縣→新豐縣(廣東省)以南齊為新豐縣地而得名。


長寧縣(四川省)


10.Ch’i-hsien


祁 縣→安國縣(直隸省)以漢於縣境置安國縣而得名。


祁 縣(山西省)


11.Ch’ien-hsien


乾 縣→乾城縣(湖南省)


乾 縣(陝西省)


12.Ch’ing-ch’i


清溪縣→漢源縣(四川省)以縣西北飛越山為漢水之源而得名(隋曾於縣境置漢源縣)。


清溪縣(貴州省)


13.Ch’ing-chiang


清江縣→劍河縣(貴州省)以位於沅江支流清水江(亦名劍河)南岸而得名。


清江縣(江西省)


14.Ch’ing-ho


清河縣→淮陰縣(江蘇省)以秦於縣境置淮陰縣而得名。


清河縣(直隸省)


15.Ch’ing-p’ing


清平縣→鑪山縣(貴州省)以縣東南有香鑪山及明曾於縣境置鑪山所而得名。


清平縣(山東省)


16.Chao-hsien


趙 縣→鳳儀縣(雲南省)


趙 縣(直隸省)


17.Chen-an


鎮安縣→黑山縣(奉天省)以縣境有小黑山而得名。


鎮安縣(陝西省)


18.Chen-p’ing


鎮平縣→蕉嶺縣(廣東省)以城據蕉嶺之上而得名。


鎮平縣(河南省)


19.Chen-pien


鎮邊縣→瀾滄縣(雲南省)


鎮邊縣(廣西省)


20.Chia-ho


嘉禾縣→嘉興縣(浙江省)


嘉禾縣(湖南省)


21.Chien-ch’ang


建昌縣→塔溝縣(直隸省)以縣治土名塔子溝而得名。


建昌縣(江西省)(1)


22.Chien-p’ing


建平縣→郎溪縣(安徽省)以桐水經縣南稱郎溪及縣治稱郎步溪而得名。


建平縣(直隸省)


23.Chien-te


建德縣→秋浦縣(安徽省)


建德縣(浙江省)


24.Ching-an


靖安縣→洮安縣(奉天省)


靖安縣(江西省)


25.Ching-ch’uan


涇 縣→涇川縣(甘肅省)


涇 縣(安徽省)


26.Ching-chiang


靖江縣→綏江縣(雲南省)


靖江縣(江蘇省)


27.Feng-t’ai


鳳臺縣→晉城縣(山西省)以唐於縣境置晉城縣而得名。


鳳臺縣(安徽省)


28.Feng-hua


奉化縣→梨樹縣(奉天省)以縣治本名梨樹城而得名。


奉化縣(浙江省)


29.Feng-huang


鳳凰縣→鳳城縣(奉天省)以縣治鳳凰城而得名。


鳳凰縣(湖南省)


30.Hai-ch’eng


海城縣→海原縣(甘肅省)以地有海都原而得名。


海城縣(奉天省)


31.Hai-feng


海豐縣→無棣縣(山東省)以春秋時為無棣邑及隋於縣境置無棣縣而得名。


海豐縣(廣東省)


32.Hai-yang

海陽縣→潮安縣(廣東省)


海陽縣(山東省)


33.Hsi-ning


西寧縣→陽原縣(直隸省)以漢為陽原縣地而得名。


西寧縣→鬱南縣(廣東省)以縣境在鬱水之南而得名。


西寧縣(甘肅省)(2)


34.Hsiao-i


孝義縣→柞水縣(陝西省)以縣境有柞水而得名。


孝義縣(山西省)


35.Hsin-an


新安縣→寶安縣(廣東省)以晉於縣境置寶安縣而得名。


新安縣(河南省)


36.Hsin-ch’ang


新昌縣→宜豐縣(江西省)以三國吳於縣境置宜豐縣而得名。


新昌縣(浙江省)


37.Hsin-ch’eng


新城縣→扶餘縣(吉林省)


新城縣→耏水縣(山東省)以縣北有耏水流經而得名。


新城縣→新登縣(浙江省)以三國吳曾改新城縣為新登縣而得名。


新城縣→黎川縣(江西省)以境內有黎川而得名。


新城縣→興仁縣(貴州省)以縣境本為由普安縣劃出之興仁等四里而成而得名。


新城縣(直隸省)


38.Hsin-hsing


新興縣→休納縣(雲南省)以元於縣境置休納縣而得名。


新興縣(廣東省)


39.Hsin-ning


新寧縣→台山縣(廣東省)以縣北有三臺山而得名。


新寧縣→扶南縣(廣西省)以唐於縣境置扶南郡而得名。


新寧縣→開江縣(四川省)以縣境有開江流經而得名。


新寧縣(湖南省)


40.Hsin-p’ing


新平縣→尉犂縣(新疆省)以縣境為漢尉犂國地而得名。


新平縣(雲南省)


41.Hsing-an


興安縣→橫峰縣(江西省)以縣北有橫峰山而得名。


興安縣(廣西省)


42.Hsing-kuo


興國縣→陽新縣(湖北省)以三國吳於縣境置陽新縣而得名。


興國縣(江西省)


43.Hsing-ning


興寧縣→資興縣(湖南省)以唐為資興縣地而得名。


興寧縣(廣東省)


44.Hua-t’ing


華亭縣→松江縣(江蘇省)以舊為松江府治而得名。


華亭縣(甘肅省)


45.Huai-jen


懷仁縣→桓仁縣(奉天省)以其地古屬渤海桓州而得名。


懷仁縣(山西省)


46.Huai-yüan


懷遠縣→三江縣(廣西省)以縣境在潯、溶、融三江環繞中而得名。


懷遠縣→橫山縣(陝西省)以橫山主峰在縣南而得名。


懷遠縣(安徽省)


47.Hui-t’ung


會同縣→瓊東縣(廣東省)以縣境在海南島(亦稱瓊州島)東境而得名。


會同縣(湖南省)


48.I-ning


義寧縣→修水縣(江西省)以縣境有修水流經而得名。


義寧縣(廣西省)


49.K’ai-hsien


開 縣→濮陽縣(直隸省)


開 縣→紫江縣(貴州省)


開 縣(四川省)


50.K’ai-hua


開化縣→文山縣(雲南省)


開化縣(浙江省)


51.Kuang-ning


廣寧縣→北鎮縣(奉天省)以隋時曾封縣西之醫巫閭山為北鎮而得名。


廣寧縣(廣東省)


52.Kuang-ch’ang


廣昌縣→淶源縣(直隸省)以縣境之淶山為淶水之源而得名。


廣昌縣(江西省)


53.Kuei-hua


歸化縣→歸綏縣(山西省)以歸化、綏遠二城之首字而得名。


歸化縣→紫雲縣(貴州省)以縣西有紫雲源勝境而得名。


歸化縣(福建省)


54.Li-ch’üan


醴泉縣→突泉縣(奉天省)以地有馬突泉而得名。


醴泉縣(陝西省)



55.Lin-an


臨安縣→建水縣(雲南省)


臨安縣(浙江省)


56.Lin-chiang


臨江縣→同江縣(吉林省)以松花江、黑龍江在縣北合流為混同江而得名。


臨江縣(奉天省)


57.Lo-an


樂安縣→廣饒縣(山東省)以漢於縣境置廣饒縣而得名。


樂安縣(江西省)


58.Lo-p’ing


樂平縣→昔陽縣(山西省)


樂安縣(江西省)


59.Lu-ch’i


瀘溪縣→資溪縣(江西省)以縣境有資溪水而得名。


瀘溪縣(湖南省)


60.Lung-ch’üan


龍泉縣→遂川縣(江西省)以城瀕遂江(亦稱龍泉江)北岸而得名。


龍泉縣→鳳泉縣(貴州省)以龍泉出自鳳凰山下而得名。


龍泉縣(浙江省)


61.Lung-men


龍門縣→龍關縣(直隸省)以龍門關而得名,新舊縣名皆得名於此。


龍門縣(廣東省)


62.Nan-an


南安縣→摩芻縣(雲南省)以唐時稱為摩芻寨而得名。


南安縣(福建省)


63.Ning-hai


寧海縣→牟平縣(山東省)以縣在牟山之陽、其地平坦而得名。(漢曾於縣境置牟平縣)


寧海縣(浙江省)


64.Ning-hsiang


寧鄉縣→中陽縣(山西省)


寧鄉縣(湖南省)


65.Ning-hsien


寧 縣→黎 縣(雲南省)


寧 縣(甘肅省)


66.Ning-yüan


寧遠縣→涼城縣(山西省)以北魏為涼城郡地而得名。


寧遠縣→興城縣(奉天省)以遼為興城縣地而得名。


寧遠縣→武山縣(甘肅省)以縣有武城山而得名。


寧遠縣→伊寧縣(新疆省)


寧遠縣(湖南省)


67.Pao-an


保安縣→涿鹿縣(直隸省)以漢為涿鹿縣地而得名。


保安縣(陝西省)


68.P’ing-yüan


平遠縣→織金縣(貴州省)以境內有織金河流經而得名。


平遠縣→鎮戎縣(甘肅省)


平遠縣(廣東省)


69.San-shui


三水縣→栒邑縣(陝西省)以秦為栒邑及漢為栒邑縣地而得名。


三水縣(廣東省)


70.Sha-hsien


沙 縣→洮沙縣(甘肅省)以地在洮河之東及舊為沙泥堡地而得名。


沙 縣(福建省)


71.Shan-yang


山陽縣→淮安縣(江蘇省)以舊為淮安府治而得名。


山陽縣(陝西省)


72.Shih-ch’eng


石城縣→廉江縣(廣東省)以縣境有廉江流經而得名。


石城縣(江西省)


73.Shih-ch’üan


石泉縣→北川縣(四川省)


石泉縣(陝西省)


74.Shih-men


石門縣→崇德縣(浙江省)以五代吳越於縣境置崇德縣而得名。


石門縣(湖南省)


75.Shou-ch’ang


壽昌縣→鄂城縣(湖北省)


壽昌縣(浙江省)


76.T’ai-p’ing


太平縣→汾城縣(山西省)以東有汾水及南有臨汶故城而得名。


太平縣→揚中縣(江蘇省)以在揚子江之中而得名。


太平縣→溫嶺縣(浙江省)以縣東有溫嶺而得名。


太平縣→萬源縣(四川省)以縣東北萬頃池為鄰邑諸水發源處而得名。


太平縣(安徽省)


77.T’ang-hsien


唐 縣→沘源縣(河南省)以縣境之大湖山為沘水之源而得名。


唐 縣(直隸省)


78.T’ao-yüan


桃源縣→泗陽縣(江蘇省)以漢為泗陽地而得名。


桃源縣(湖南省)


79.Ta-ning


大寧縣→巫溪縣(四川省)以縣有巫溪(亦稱大寧河)而得名。


大寧縣(山西省)


80.Ta-t’ung


大通縣→通河縣(黑龍江省)以境內有大通河而得名,新舊縣名皆得名於此。


大通縣(甘肅省)


81.Te-hua


德化縣→九江縣(江西省)以舊為九江府治而得名。


德化縣→德格縣(四川省)以舊為德爾格忒宣慰司轄地而得名。


德化縣(福建省)


82.Ting-yüan


定遠縣→武勝縣(四川省)以元於縣境置武勝軍而得名。


定遠縣→牟定縣(雲南省)


定遠縣→鎮巴縣(陝西省)以境內有大小巴山而得名。


定遠縣(安徽省)


83.Tung-an


東安縣→安次縣(直隸省)以漢於縣境置安次縣而得名。


東安縣→雲浮縣(廣東省)以縣西南有云浮山而得名。


東安縣→潼南縣(四川省)以縣境位於舊潼川府之南而得名。


東安縣(湖南省)


84.Tung-hsiang


東鄉縣→宣漢縣(四川省)以東漢為宣漢縣地而得名。


東鄉縣(江西省)


85.Tung-p’ing


東平縣→東豐縣(奉天省)


東平縣(山東省)


86.Wan-hsien


萬 縣→萬寧縣(廣東省)以五代南漢於縣境置萬寧縣而得名。


萬 縣(四川省)


87.Wei-yüan


威遠縣→景谷縣(雲南省)以地瀕景谷江西岸而得名。
威遠縣(四川省)



88.Yung-an


永安縣→紫金縣(廣東省)以城跨紫金山而得名。


永安縣→蒙山縣(廣西省)以縣西南有蒙山而得名。


永安縣(福建省)


89.Yung-ch’ang


永昌縣→保山縣(雲南省)


永昌縣(甘肅省)


90.Yung-fu


永福縣→永泰縣(福建省)以唐永泰年間於縣境置永泰縣而得名。


永福縣(廣西省)


91.Yung-k’ang


永康縣→同正縣(廣西省)以明時曾改永康縣為同正縣而得名。


永康縣→鎮康縣(雲南省)以元於縣境置鎮康軍民總管府及明以後為鎮康土州而得名。


永康縣(浙江省)


92.Yung-ning


永寧縣→離石縣(山西省)以漢於縣境置離石縣而得名。


永寧縣→寧岡縣(江西省)以治所在瓦岡而得名。


永寧縣→古化縣(廣西省)以唐為古縣及慕化二縣地而得名。


永寧縣→關嶺縣(貴州省)以縣東北有關索嶺而得名。


永寧縣(河南省)(3)


93.Yung-ting


永定縣→大庸縣(湖南省)以明於縣境置大庸衛而得名。


永定縣(福建省)


94.Yü-ch’ing


餘慶縣→慶城縣(黑龍江省)


餘慶縣(貴州省)


備註:


(1)建昌縣:1914年6月改名永修縣,因與四川省建昌道重名而改。


(2)永寧縣:1914年6月改名洛寧縣,因與四川省永寧道重名而改。


(3)西寧縣:1928年9月劃屬青海省,1945年11月以城區析設西寧市,因市、縣重名,1946年1月改名湟中縣,以地處湟水中游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