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足宅家读迟子建,一个赤子对家乡从骨子里流淌出的爱和留恋


禁足宅家读迟子建,一个赤子对家乡从骨子里流淌出的爱和留恋

鼠之新年,华夏大地,被一场早有预谋的战争击中。战争的始作俑者是一种戴头冠的多足微生物——专家们叫它“冠状肺炎病毒”。

一声令下,全民参与,围追堵截着那可恶的病毒,更有仁心医者和张牙舞爪的“魔头”做着殊死搏斗。

本和同事们战斗在防疫一线,被一个事件“株连”,只好退“疫”,开启了被“宅”的日子。

虽是“宅”,依然规律。睡觉、吃饭、读书、锻炼,从手机里看世界。没有了外界的诱惑,生活纯粹了许多。

文字成为使我心安的神物。在无限时长的每一天,我成为自己的主宰,活在这个本该是热热闹闹的春天。

因为任性支配时间,我得以一气呵成地阅读迟子建以及她的文字。

禁足宅家读迟子建,一个赤子对家乡从骨子里流淌出的爱和留恋

“迟子建”是一种中性称呼。亲人称她为“迎灯”,要好的朋友称她为“迟子”。未经“授权”,我且把她称之为“迟子”,想必她也不会介意吧!

初识迟子,是在四年前。当时,误以为是个男性,直到看到小说扉页上的照片,才知道她的性别,而且还是个非常漂亮的女性,最起码符合我这个比较传统的人的审美标准。

那是2015年的农历新年,不知从何处听说了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便借来看。从此,我知道了在36个民族之外还有鄂温克人,知道了驯鹿,知道了他们靠萨满治病救人。就特别惊讶于迟子丰富的想象力。她从饱经沧桑的外祖父和善良慈祥的外祖母给她讲的故事中,她知道了,任何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都可以按自己想的去诉说那里的故事。因此,就有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小说。

禁足宅家读迟子建,一个赤子对家乡从骨子里流淌出的爱和留恋

进一步了解她,是在读到她的悼夫文《春天最深切的怀念》时。她的痛,她的恋,跃然纸上。在人生的暮春时节选择的爱人,却在四年之后以非正常的方式与自己告别,这在谁都是一场灾难。庆幸的是,痛过之后,她依然选择了坚强。

冬季正酣时,在朋友书架上看到《迟子建散文集》,腆着脸借下。年前的一次光顾图书馆,又偶遇她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我读书,借是主要一种获取方式。倒不是故意套用“书非借不能读”这句话,而是读过就束之高阁,占用空间,与还回又有什么区别呢?

迟子的童年是在中国最北端漠河的一个叫北极村的村庄度过的。漫长的冬天,窗前的雪山,茫茫的森林,田地里的土豆,迟开的野花,家乡的一草一木在她的眼里俨然一个大花园,那块土地上的自然风物都在她的笔下化成朵朵盛开的文字之花,鲜亮且有香气缭绕。从她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一个赤子对家乡的从骨子里流淌出的爱和留恋。

她写她养过的两条狗:黑子和傻子;她写邻里间的围栏;他写农人的浴室与茅楼;她写飘荡在暮色中的炊烟;她写家里温暖的火炉;她写家里的农具;她写窗户上的窗花。这些在生活中寻常可见的事物都出现在了她的文字中,而且,即便是一块石头,也满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意。她用一枝充满灵性的笔,刻画着她心中的伊甸园,她用诗意的心性,描绘着她精神出发的地方。

迟子是一个极其敏感而时刻思考着的人。也许,敏感和感性正是一个作家具备的特质吧。几盆绚烂开放的鲜花,因我的“勤快”,根部烂掉,几支花盆被堆于墙角。不经意间,干硬的泥土中竟长出了野草,而且此起彼伏。这么一个在我们的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件,也能令她生发出无限遐思。她还把自己平时写就的那些散文文字比作野草。这该是一个多么明朗、智慧的人啊!

禁足宅家读迟子建,一个赤子对家乡从骨子里流淌出的爱和留恋

月亮,常常被文人们寄情托物,它好像一直就是一个被羽化了的仙儿。李白月下独酌,月色洒在他的酒杯里,他吟诵诗篇,她手舞足蹈,伴随着他的只有月下的影子,孤寂落寞融化在月光中。迟子,也同样钟情于月光,痴情于月下万物。在她的眼里,月是轻柔的,是缥缈的,是这个世界触发她灵感的介质。她甚至说,落到手上的月光是绸带,顺手可以用力束头发的。她还说,月光会穿窗而过,连招呼也不打,赤条条地躺在她身边,撩拨她。我惊叹于这样的描写,这样的感受,她是把月光当做了她心中的那个人啊!

迟子的主要成就是小说,然而她也能在小说之外,操起犁铧,耕耘着一片不拘时令、率性生长的草园。这么一个才情俱全的女子,真真的没有辜负做教师的父亲为她起的这个取自曹植的名字。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有质感,有生命,有温度的语言才能打动人。迟子的语言是活泼灵动的,就像初春枝头初绽的那一丝鹅黄。她的语言是意蕴丰富的,就像遮天蔽日的那一抹浓绿。读她的文字,心头时时会跳出一只小鹿,轻盈而欢喜。“到六七月份,哈尔滨树上的花儿大都闭嘴了。不过不要紧,树下的草本花卉依附着大地,七嘴八舌地开了。” 我是第一次见到“七嘴八舌”还可以这样用,想想,也不无道理。另外,她喜欢把抽象的事物,用生活中形象的比喻表达,省却了读者的脑细胞。“激情应该像人的血一样在整部作品中丰沛而均匀地流淌着,它若只拥挤一处,势必会涌起病灶而形成‘栓塞’,不是什么好事情。激情的表达便有个‘度’的问题,如同厨子做饭,掌握好火候是最关键的因素。也如同石匠凿石,用力过猛会使其分崩离析,而用力过猛会使其仍是顽石一块,不堪造就。”想必,写这些理论性极强的文字时,她是携了一些词语的家眷来的,让这些人七嘴八舌绕了周围辩解或絮叨,赢来一片和谐。

禁足宅家读迟子建,一个赤子对家乡从骨子里流淌出的爱和留恋

写下此文时,手机里正有着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迟子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像极了眼下的境况。一百多年前由俄国西伯利亚传入哈尔滨的大鼠疫,清政府任命剑桥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总医官。伍连德通过尸体解剖,发现这是一种可以通过飞沫传染的新型肺鼠疫。在感染人数和死亡数字节节攀升的情况下,他果断上奏朝廷,要求控制铁路和公路交通,调动陆军封城,在哈尔滨傅家店设立隔离区,家家户户消毒,号召疫区人们佩戴口罩。更为巧合的是,她小说的其中两个章节题目就是《封城》和《口罩》。

前不久,《黑龙江日报》独家刊发迟子的抗疫文章《春花依然盛开》。她在文中说:“我相信病毒这条毒蛇,终究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消灭,春花依然会迎风盛开。”

记得,我也曾写过这么几句话:醒来后/若你问我/你梦见了什么/我会告诉你/庚子年的春天/雪化后/祖国开满了花朵

春天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作者简介:邢红霞,女,邯郸市人,70后,系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理事,邯郸市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渤海风》《西部散文选刊》《千高原》《散文风》《河北教育》等报刊杂志。有文章入选集子。多次在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