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成长,是在附和他人后,找到自我

在看《怦然心动》这部电影之前,我把“少年”和“成年”分割为人生的两个阶段,

前者轻浮浓烈,后者稳重释然,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体会着不同的人生百态,所以不同年龄的人,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直到看完这部电影,我才体会到原来生活早就教会我们可以贯穿一生的道理。

《怦然心动》:成长,是在附和他人后,找到自我

作为一部小成本的青春爱情电影,在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也没有绚丽夺目的特效下,一部只是讲述小学生恋爱故事的电影,却让很多成年的观众产生了久违的共鸣,里面的每个出场人物,都反映了我们身上的一部分影子。

不理解,有时候来自于自身的局限

在同龄人眼中,朱莉是一个行为怪异且固执己见的女孩。

她喜欢爬在树上看她认为美丽的风景,却不去管理自家糟糕的院子;为了一个梧桐树不被砍掉,朱莉不在乎记者的拍摄,待在树上几个小时抗议施工;因为喜欢布莱斯,朱莉会不顾大家的眼光,主动拥抱他,并追着要和布莱斯玩耍,也不在乎布莱斯愿不愿意和她玩耍。

《怦然心动》:成长,是在附和他人后,找到自我

按照社会公序良俗对“好女孩”的定义,朱莉是一个“异类”,用布莱斯好友——加特利的话来说,朱莉是一个噩梦般的邻居,无所不知的讨厌鬼,鸡屎宝贝。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朱莉家的院子灌木丛生,肮脏不堪,是因为她的爸爸把所有的钱用在了照看她智障的叔叔,以至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来修理院子;朱莉之所以喜欢那棵梧桐树,是因为自己在树上俯瞰过整个小镇的景色;至于对布莱斯的穷追不舍,和校花成为情敌,朱莉看似不自量力的喜欢,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自信,自信自己是一个值得被喜欢的女孩。

《怦然心动》:成长,是在附和他人后,找到自我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所有的情绪和行为都是有情可原。”

但是因为教育、文化、经历等一系列的影响,让每个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逻辑和理念去看待世界,爬树抗议施工的朱莉在同龄人眼中是个怪人,在布莱斯爷爷眼中却是个有骨气的女孩,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如果没有共同的经历,一般人都只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别人的行为和情绪,也正是因为这种“活在自我世界”的解读,才会产生一系列的误会和错怪。

嘲笑,是失败者掩饰自卑的遮羞布

整部影片,观众最讨厌的大概就是布莱斯的父亲——史蒂芬。布莱斯一直不明白自己的爸爸为什么老是嘲笑朱莉家的院子又脏又乱,嘲笑朱莉爸爸的画作,嘲笑朱莉双胞胎哥哥的音乐梦想,这嘲笑的背后,实际上是史蒂芬对自己的不屑。

《怦然心动》:成长,是在附和他人后,找到自我

在与朱莉一家聚餐的时候,史蒂芬知道了朱莉的双胞胎哥哥为了追求音乐,放弃学业之后,脸上已经有了不自在的表情,当妻子说出自己曾经是个优秀的萨克斯手时,史蒂芬在饭桌上简直如坐针毡,就连他的儿子都看得出他的伤感,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外表干净整洁的中年男人也许曾经也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他不得不放弃追求。

而朱莉一家让他看到了那朝气蓬勃却不属于自己的希望。

史蒂芬一厢情愿地相信朱莉的哥哥们不会成功,这就像有些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

《怦然心动》:成长,是在附和他人后,找到自我

失败是很打击人的自尊心,为了维护自尊心,有些人选择用嘲笑来证明自己的不在乎。正如一句话:“有些人高傲地生活,自卑地生存。”史蒂芬用高人一等的姿态和带刺的话语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但是内心深处却是深深的自卑,他自卑自己的无能和失败,在生活面前,他是一个妥协者,而对朱莉一家的嘲笑,也只是他“苦中作乐”的一种手段。

成长,是不再人云亦云,而是看清心中所想

对于朱莉的感觉,布莱斯经历了厌烦、迷茫和喜欢的三个阶段,对于一个12岁的男孩来说,他一开始和其他人一样,排斥朱莉格格不入的行为,用大众给的标准,去否定朱莉的为人,当发现自己开始在意朱莉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不愿意承认,而是向自己的好友寻找答案。

《怦然心动》:成长,是在附和他人后,找到自我

当我们的喜欢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时,我们甚至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一旦养成习惯,我们就会适应了在别人眼光中安分守己,而这样的代价,就是杀死自己的内心。

朱莉的存在,让布莱斯意识到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反倒让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他的同学取笑朱莉对他的喜欢,他的朋友讨厌朱莉,他的父亲看不起朱莉一家,但是没有人向布莱斯解释,为什么他总是会被朱莉戳中痛点;为什么他的外公会用“绚烂”去形容朱莉,为什么作为初中生的朱莉却会用大人的语言描绘感受。

如果我们过分地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每当内心产生疑问,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逃避因为疑问代表着你不能“从众”,从众心理能带给我们的只是安全感,但是安全感不等于幸福,而幸福的基础就是自己去认可自己的选择。

影片的最后,布莱斯和朱莉一起种下一颗梧桐树,那是布莱斯第一次为朱莉付出,也是布莱斯第一次主动在喜欢的人面前敞开心扉,也是布莱斯第一次遵从自己的内心,去追寻自己的初恋。

《怦然心动》:成长,是在附和他人后,找到自我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好的爱情,是通过一个人看到更大的世界,布莱斯通过朱莉知道了原来在她身上“自大”、“怪异”等标签,只不过朱莉不愿意讨好别人,坚持着自己正确的行为。

最后

虽然是一部少年爱情故事的电影,但我依旧尝试着用成人的角度去解读这部电影,初看这部电影,戳中我内心的无非是男女主之间那纯纯的小美好,回看之后,却喜欢上了那个内心强大,自己掌握主权的朱莉。

我必须承认,成年后的我们有时候真的会被生活束手束脚。

在生活的打磨下,人需要伪装,世俗让我们学会附和别人,某种程度上,妥协也是在保护自己,世事洞明固然聪明,但是倘若自己经历千帆,仍旧可以保持初心,才难得可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