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青花茅山道士图三足香炉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青花茅山道士图三足香炉 底部

青花茅山道士图三足香炉,明弘治,高12.2cm,口径19.9cm,足径12.4cm。

炉呈筒式,圆口,直腹,平底,下承以三小足。通体青花装饰,口、足上分别绘回纹与变形蕉叶纹。腹部主题图案为茅山道士图。外底施白釉。无款识。

此炉青花略有晕散,从造型和画风上看,是典型的民窑作品。绘画题材选取的是西汉的传说:相传西汉景帝时,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今江苏省西南部的茅山修炼学道,并为民治病,后得道成仙,三人之间常乘白鹤往来。画面中的人物形神兼备,用笔潇洒,自然景色写实逼真,表现了弘治朝瓷绘的娴熟技巧。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白地酱彩花果纹盘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白地酱彩花果纹盘 盘心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白地酱彩花果纹盘 底部

白地酱彩花果纹盘,明弘治,高5.0cm,口径26.0 cm,足径16.0cm。清宫旧藏。

盘内外施白釉并以酱彩装饰。内底绘折枝花纹,内壁绘折枝花果纹。外壁绘折枝花纹。所有图案均先暗刻线条。内底、口沿及足墙上均画有酱彩弦线。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 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在暗刻的花纹上施以酱彩,与洁白的釉色相互映衬,取得较好的装饰效果。其造型、纹饰等均延续宣德、成化白地酱彩折枝花果纹盘。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白釉青花加绿彩云龙纹盘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白釉青花加绿彩云龙纹盘 盘心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白釉青花加绿彩云龙纹盘 底部

白釉青花加绿彩云龙纹盘,明弘治,高4cm,口径20.8cm,足径13cm。

盘撇口,浅弧腹,圈足。足内外壁均用刀斜修,足端相对较薄。内壁近口沿处和内底各画青花双弦线两道。内底和外壁均绘云龙纹,以黑线勾出轮廓填绿彩。外壁釉下模印缠枝莲纹和变形莲瓣纹。口沿下饰青花弦线和朵花纹。圈足外墙有青花弦线4道。圈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黄釉描金双耳罐

黄釉描金双耳罐,明弘治,高31.6cm,口径18.8cm,底径17cm。

罐直口,溜肩,肩以下渐敛,平底,口、肩之间置对称曲带形双耳,口、底大小相若。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罐身上下共有描金弦纹7道,双耳上各有青花线2条,下腹部相对的两面以金彩绘二牛。底素胎无釉。

此罐以舒缓的曲线构成丰满匀称的形体,体虽硕大,却无笨拙之感,古朴中透出俊秀之美。罐上所施黄釉色泽淡雅,浑然一色,描金弦纹熠熠生辉,装饰效果高贵典雅。

我国传统低温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时产品最负盛誉。由于弘治黄釉瓷器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黄色浅淡娇嫩,故亦称“娇黄”。明代黄釉瓷器以盘、碗居多,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类黄釉描金罐除置曲带式耳者外,尚有置兽耳者,也有不置耳的,均属宫廷祭祀用器。其传世品多属清宫旧藏。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碗心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底部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

碗撇口,口下渐收,圈足。里口绘青花海水纹一周,碗心绘莲池游龙纹。外壁绘两条龙在莲池中穿行,随着龙的游动,莲花、水草亦呈翻舞状。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莲池纹在元代陶瓷器物上已经出现,明初永乐、宣德时将莲池纹与龙纹相结合,弘治时承继,并成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纹饰题材之一。此碗釉白质润,纹饰线条纤细柔和,青花呈色蓝中微带灰色,是弘治青花中具代表性的器物。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 盘心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 底部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高4.2cm,口径26.2cm,足径16.5cm。

盘口微撇,弧壁,盘心略内凹。通体青花黄地,其法为先烧制出青花折枝花果盘,然后于花纹外白釉地上涂满黄釉,使浓重的青花与油亮的黄釉形成鲜明的对比。此盘里心绘折枝栀子花,内壁绘石榴、柿子、葡萄、莲实纹样,外壁有缠枝花一周。外底白釉上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娇黄釉于成化时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到弘治时取得突出的成就,器物以盘碗为主。弘治朝官窑瓷器以娇黄釉最为著名。这件青花盘就是以娇黄釉涂地,使鲜丽的娇黄与深艳的青花相映成趣,是一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 碗心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 底部

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明弘治,高8.2cm,口径18.7cm 足径7.6cm。清宫旧藏。

碗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内底及外壁均以暗花海水绿彩云龙纹装饰。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胎体上刻划海水纹饰,施透明釉后,在暗刻花纹以外的空白处画出龙的轮廓,将龙身上的釉层剔掉,并在露出的胎上刻划龙嘴、发、鳞等细部,入窑经高温焙烧后,再在露胎处填绿彩,然后入彩炉经低温焙烧而成。内底、口沿及足墙均画绿彩弦线。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 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白釉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永乐时期,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时期均有烧造。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 底部

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明弘治,高32.2cm,口径16.5cm,足径18.5cm。

罐广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近底处微外撇,浅圈足。肩部对称置双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祭蓝釉地上描金彩装饰,口沿边、肩部、腹下和胫(jìng 音敬)部各画双弦纹,腹部绘二牛,双耳的轮廓线亦描金彩。圈足内无釉露胎,无款识。

此罐为弘治朝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皇家祭祀用器,类似的器物还见于弘治朝的黄釉器。这种罐常以描金为饰,但金彩多有脱落。此罐金彩基本完好,弥足珍贵。

祭蓝又称“霁蓝”、“积蓝”、“宝石蓝”等,名称繁多,实为一物。其特点是色泽深沉,均匀稳定。祭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装饰,有的则刻、印暗花。

【故宫馆藏明代陶瓷欣赏】


黄釉金彩牺耳罐

黄釉金彩牺耳罐,明弘治,高32cm,口径19cm,足径17.5cm。

罐广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平底,肩两侧置对称牛头形耳。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外壁自上而下饰金彩弦纹9道。底素胎无釉。无款识。

明代黄釉瓷器造型以盘、碗居多,罐则少见,且为弘治朝所独有,除双兽耳罐以外,还有绶带耳罐。

明代黄釉瓷器除作御用餐具外,据文献记载,还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祀用器。《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载:“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

低温黄釉器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制作,但以弘治朝产品最受人称道,其烧制水平达到了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因当时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呈色娇嫩,故又有“娇黄”的美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