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殘的發生,李淵出面有能力制止或避免嗎?

大馬哈魚12


李淵其實也是無能為力,因為無論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都已經在滅隋的戰鬥中成長起來,並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勢力,因為這倆兒子實在都太能幹了,我們現在從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個方面來討論這個問題。

先說李建成,作為東宮太子,作為最後的失敗者,其實李建成手下也匯聚了一群得力干將,像魏徵,大將薛萬徹等等。但是李建成政治上比較仁慈,見到李世民勢力逐漸壯大,擔心對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脅,於是拉攏了李元吉,找個藉口把秦叔寶、尉遲敬德調離了秦王府。我覺得他是想削弱李世民,但並沒有想殺了他,於是錯失了良機。

反觀李世民,可就沒那麼優柔寡斷。所以說李世民有帝王之相,真正的帝王翻起臉來就得六親不認。李世民太優秀了,身邊聚集了許多優秀的文臣武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個個都是名垂青史的良將。這些人和李世民在戰鬥中一起成長,忠心耿耿。當得知李建成要打壓李世民時,秦王府裡這些謀臣良將一起勸說李世民乾脆做了李建成。李世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下手。最終造成“玄武門兵變”,李世民得以登基,才成為一代帝王。

而李淵在起義建國的過程中,完全倚靠這兩個兒子,說白了,他其實就是光桿司令,能打能斷的大臣不在東宮就在秦王府,這些人世界隸屬兩位王子,李淵未必調得動。在兩虎相爭的形勢下,李淵即使事先有所知曉,也是無能為力。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他乾脆退位當了太上皇,實在是兒子太優秀了……


顧空城


唐朝是我國最燦爛的時代之一,軍事、政治、經濟……都遙遙領先。然而這樣一個王朝,皇室中卻從來沒有過親情可言。從唐朝立國開始,就有玄武門之變。那麼,玄武門之變時如果皇帝李淵出面,能夠解決嗎?我覺得也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李淵圖片

偏心讓李淵迷失

大唐的建立,毫不含糊的說是李世民一個人打下大半江山,這也是李淵十分偏心喜歡李世民的根本原因。李淵偏心喜歡李世民,表現在很多地方。首先,封他為秦王這不必說,每個皇子都有的待遇。其次,因為喜歡李世民單獨給他建立了一座天策府,封為天策上將軍。最後,還讓李世民統領全國兵馬因為需要他的能征善戰。

李世民劇照

然而,他做的這些事卻忽略了一個人的感受就是太子李建成。因為他的偏心,反而造成太子和李世民水火不相容。

李建成因為李淵偏心李世民,擔心自己東宮之位受到威脅,經常在朝廷給李世民下套。兩人明爭暗鬥好不熱鬧。可是,身為皇帝的李淵卻因為自己的偏心,對這一切視若無睹。在他看來這只是兄弟之間的小打小鬧,不會發展到性命相博。可是這一切,反而是他的偏心造成的!

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

李淵大權旁落

李淵以為他身為皇帝,可以掌控整個帝國,卻沒發現自己早已變成了吉祥物。太子李建成從唐朝建立一直都參與國事。毫不誇張的說,整個長安城就是太子的地方。他擁有生殺大權,無人敢忤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李世民不得不先下手。他從各地班師回朝,威望無人可及。太子時刻都擔心自己的位置會被奪走,肯定會想辦法整死自己。想要活命,只有自己先下手殺掉太子。於是,就暗中調離軍隊在玄武門。等待太子上朝,就一擁而上,一決生死。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即使李淵出來他也無法做出什麼改變。因為他的兩個兒子已經把他完全架空了,他這個時候才發現沒有人真正的為他效忠。他根本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

玄武門之變

李淵小看了皇位誘惑

自古帝王家,最是無人情。皇位,可以讓所有人迷失。太子李建成為了保住皇位,可以一路陰死李世民。而李世民,也會因為自己功高震主對皇位產生覬覦之心。可是皇位只有一個,李淵也只能給其中一人。可是,他在有能力的時候逃避這一切,等他想做主改變的時候,才發現已經晚了。李淵太小看皇位的誘惑力了,如果他用皇帝或者父親的身份強行去改變,也許歷史上也會說唐高祖李淵死於玄武門之變。

李淵圖片

由此可以看出,其實玄武門之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淵自己造成的。他的偏心與逃避,讓他錯失了改變這悲慘結局的機會。而最後,他也只能成為玄武之變的一個推手,無法也無力去改變這一切。


無敵紫荊




漁樵之人W


李淵是制止不了的,如果能制止的話,豈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們互相殘殺,坐視不管呢,不論誰好誰壞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話說隋末大亂,到李家趁勢而起打天下的時候,過程當中李世民功勞是最大的,不誇張的說佔了一大半的功勞,而平定天下之後,李淵登基,李建成立為太子之後,建成怕李世民功勞大大的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就和李元吉聯手對付李世民,甚至要謀害其命,卻走漏了消息,李世民走投無路被逼無奈,於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率領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門設下埋伏,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促成這一事件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李淵開始是想讓兄弟之間和睦相處的,卻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沒有明確的主意,使得兄弟相爭不已,二是李淵後期安於後宮享樂,有的妃子挑撥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關係,李淵也沒有處理好,甚至是聽信饞言,導至兄弟倆積怨成深,最後是李世民也確實有野心的人,覺得自己才能大功勞高,反而還受排擠,這可咋整?一不做二不休弄死他們得了。

結尾說到李淵為何制止不了這個事情的發生,為什麼啊?為什麼呢?因為他壓根就不知道啊,雖然心裡大體有點數,沒想李世民來這麼一下子也忒快了,當時李世民率眾殺死建成和元吉之後,讓尉遲敬德去報告李淵,這時候李淵正和蕭禹,裴寂坐在一隻小龍船上,遊湖呢,見到敬德武裝帶甲立於岸上,心中驚駭,問何事,敬德說太子和齊王造反讓秦王給殺了,特讓我來護駕,聽得李淵是目瞪口呆,腦瓜子嗡嗡作響,一旁的蕭禹,裴寂聽後趕緊勸說李淵把國事交於秦王。

所以說李淵當上太上皇都是稀裡糊塗的,更別說是去制止了。



暢意觀天下


關於“李淵是否有能力制止玄武門之變”一事,是這樣。

按著東方思維,治病當以病在肌膚時,容易施治,如果病入膏肓,就投鼠忌器啦,誰也沒有辦法啦。對於人事,也要治在萌芽狀態之時,用衣袖一拂嫩芽就脫落啦,非常省事,如果變成大葉粗枝,恐怕用鋸也很難鋸斷。

另外,當時的李淵,可能覺得只玩勢力平衡自己的寶座才最穩固,其有意讓諸皇子掐架,自己從中漁利。更有可能煽風點火,讓兄弟手足相殘。這種怪異的敗家哲學還一直被奉為至理名言,被偷偷使用。致使窩裡鬥逐步升級,勢同水火。等到玄武門之變按著既定計劃發動起來,所有人就大都避之唯恐不及,誰也制止得了。所以,史載李世民因玄武門之變這場人間慘劇就哭著親父親李淵的乳頭。這一切都是李淵姑息縱容,身在其位卻不謀其政造成的。

所以,李淵只能為自己的過失買單,禪位李世民,因為李淵確實愧對天下萬民。



唐燏00


我們先回顧下當時的態勢。

1.先說說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功績。

先說李世民。李淵起兵造反,李世民參與謀劃,結交豪傑;和李建成一起帶兵9天平定西河;霍邑遇雨力柬不退兵為李唐奪得長安打下堅實基礎,贏得戰略優勢;對待屈突通問題建議要抓住時機快速拿下長安,為李唐搶先拿下鞏固長安,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機遇;打敗了薛舉第一次犯唐,為李唐在長安站穩了腳跟;消滅了薛皋為李唐安定了西部邊境,搶到了養馬基地為爭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地基;消滅了劉武周安定了北部邊境;一戰消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安定了東部,統一了全國。

再說說李建成的功績。作為主將9天平定西河;霍邑建議不退兵,但還是執行了李淵退兵的命令;對待屈突通問題建議不能留有後患,帶兵堵住了屈突通,部將第一個衝上長安;後面再沒有在主戰場帶兵衝殺,留在長安輔佐李淵治理朝政,為李世民、李靖提供了穩定的後方基地。

2.再說說雙方的團隊。李世民獨當一面,依靠人格魅力和海一樣的胸襟籠絡了大批文臣武將,這都是些什麼人呢?那都是虎狼之人,不安分的主,也都是家道中落或寒門子弟渴望建功立業位極人臣的人。

李建成利用自己太子的有利位置也籠絡了大批朝野重臣和人才。也都是渴望能夠更進一步位極人臣的。

3.從功績上說李世民功高蓋主了,不只是蓋了李建成,還蓋了李淵。如果李世民不是李淵的兒子那結局很悲催,肯定兔死狗亨。但是李世民是李淵的兒子,這給了李世民另外一條路,通過自己的表現或抹黑李建成打動李淵立自己為太子,或者解甲歸田做個富家翁。但是李世民是個立志濟世安民的人,曾經滄海難為水,回不去了。所以李世民努力成為太子了,差點成功了。利用楊文乾的愚蠢炮製了太子造反的事故,李淵差點信了,但李建成在謀士魏徵的建議下化險為夷了。這是一把雙刃劍,傷不了別人就會傷到自己。李淵對李世民產生了懷疑,對他進行了打壓,文臣武將一個個調離了天策府。李世民遇到了空前危機,要麼坐以待斃,要麼奮起一擊,沒有第三條路,老虎露了牙沒人會把你當病貓。李世民有拼死一搏強烈願望,還有一大幫文臣武將,有這個資本,所以他拼了,也成功了。

4.回到題主的問題,李淵能不能阻止手足相殘。從能力上說李淵能,但李淵面臨政治和家庭情感的糾纏,立場是有搖擺的。一開始起兵是對李世民有過口頭承諾,遇到危機需要李世民時還承諾過,但一想起隋朝滅亡的歷史又猶豫了,加上李建成雖然沒有李世民天縱神武但也是一個有才之人而且沒有什麼過錯,所以李淵立場搖擺,直到楊文幹事件才全面打壓李世民,又因為是自己喜歡的兒子,功勞大大沒有直接下死手。如果李淵夠果斷,在李世民或李建成之間選擇一個,玄武門事件就可以避免。但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深灘低堰


玄武門之變是皇位相爭的結果,無法避免,皇家無親情,就算是李淵出面也無法制止,因為此時的李淵對軍隊已經沒有太大的轄制力了,李建成掌握御林軍,李世民賬下猛將如雲,說白了已經殺紅眼了,李淵已經等同於擺設,誰在這場角逐中獲勝誰就是皇帝,皇位就在眼前誰又會罷手呢,這一點可以從李世民在取勝之後李淵很快退居太上皇讓位與李世民可以知曉,所以玄武門之變無法制止也無法避免。


老餘侃大山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歷史上重要的宮廷政變。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軍事政變,它主要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勢力集團打敗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為首的太子勢力集團,秦王李世民成功射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後,李世民逼迫高祖李淵禪位給自己,這樣從中架空李淵,李世民即位、成為唐太宗,開啟了大唐盛世。

我們首先來說李建成:此人性格鬆散怠慢、貪婪酒色、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自我頹廢還喜歡喝酒嫖娼,這樣的人當太子別說李淵了、即使放在臭名遠揚的朱溫手上也不願他當太子,中國歷史上對太子的制度就是立嫡長制,所以從李建成本身角度講李淵其實是不喜歡不欣賞這個太子。

齊王李元吉:此人和李建成一丘之貉、更誇張的是此人為人巧言令色、陰險毒辣、心機頗重。實足的一個狠角色。作為父親李淵豈能不知兒子有何等能耐。

秦王李世民:從事情實際角度講李世民他是沒有資格也是沒有實力去撼動皇位的,他的性格外表謙和、內心千變萬化、善於攻心。鑑於他那倆個不成氣候的兄弟給秦王創造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好時機,那就是蕩平諸王。屢立戰功、政績卓越不說而且手底下有一幫治國之能臣,給他增加了人脈又增加了威望。更加聰明的是李世民在百姓心中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這也就是得民心者的天下。

所以我們在所有的數據中不難看出李世民是很有眼心的,當然他的眼心最初還是太子和齊王一手造成的,那麼此時的李淵看到李世民這種結果後會得到哪些啟示或警告呢?

我個人總結當時李淵的心態變化就是四個字:無奈、認同

首先說無奈:從家族講都是親生兒子、肯定想把江山託福給能力強,有威望的太子,按照當下李世民最適合。

認同: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手下有眾多謀士軍師、還有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等大將。朝廷團隊穩固團結,相比自己的太子只有一群女人和猥瑣小人常伴左右。

最後得出結論:當事情按照正常規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我們只有服從。想必李淵也是如此,手下所有文臣武將全部服從於秦王李世民的時候,那時候的高祖李淵唯有認同才能保證李家的江山長期穩固!而作為慘敗一方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李淵完全處於無奈當中,他此時很有可能回想當初要是讓太子出征去蕩平諸王就好了,然而自己的太子性格懶散貪戀酒色成為他一生中失敗的源頭。這也讓外表謙和內有心機的李世民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 “聖君”從而開啟了大唐盛世的大門!

江山是由白骨堆成的、我們古往今來所有的歷史事件當中不存在對錯更不存在合理不合理,它只是讓我們有個展望歷史的平臺。每當一個人在成功光芒的背後我們就完全忽略了他手段的黑暗。但是作為我們只是欣賞到了他成功後給我們後人帶了更多更高的啟發。


長期代號9527


制止不了,李世民不殺兄殺弟,死的那個人就是他自己。李世民巳經眾望所歸,只有這一條路可行,也㫐不得以而為之,他不指是為自己負責,也是為了兄弟情義,民族大義才大以滅親的







情俠一休32


李淵當時剛坐江山根基還未紮實,所以一切征戰和保護都靠李建慶,李元吉,李世民,至於李元霸在歷史記載中很少甚至沒有提及,當時李建慶和李元吉雖然說是李世民兄長但貌合神離,

李世民在長期征戰中結識很多天下有識之士和英雄豪傑,而且手握重兵,李淵深知這一點,說白了李淵和李元吉,李建慶是一夥的,但都懼怕李世民,李世民手下強將無數並有徐茂功當軍事,任何人奈何不了,

玄武門事件是一場爭奪權勢戰,李淵深知李世民除掉兩兄長是遲旱的事,因此無力阻制,所以,後來迫於李世民壓力才禪讓皇位於李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