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回想的神經科學基礎

作者丨小柯


《科學》

Volume 367 Issue 6482


研究揭示回想的神經科學基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Kareem A. Zaghloul及其研究團隊發現在人類記憶檢索過程中皮質脈衝序列發生重置。


該研究於2020年3月6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皮層中波紋振盪反映了單個峰值活動的潛在爆發,這些爆發被存儲在記憶特定的序列中。


尖峰序列在記憶形成過程中反覆發生,並在成功的記憶檢索過程中重放,並且該重放與內側顳葉的波紋有關。


這些數據證明,人類的情節性記憶是由特定神經活動序列編碼的,回憶涉及重置這種活動的時間順序。


據瞭解,情節記憶檢索被認為依賴於過去經驗的重放,但是在情節記憶編碼和檢索過程中人類單個單元活動如何在時間上排布仍然未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2/1131

小柯報道: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0/3/20203914532137055303.shtm


研究揭示大鼠心理應激的主要驅動力


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院Kazuhiro Nakamura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他們發現了大鼠心理社會應激反應的主要驅動力。


2020年3月6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在大鼠中發現了一條中樞主神經通路,該通路通過將皮質側突應力迴路連接至下丘腦來促進自主神經和行為應激反應。


來自與情感相關前腦區的社會心理壓力信號激活了VGLUT1陽性的穀氨酸通路,該通路從未探究的前額葉皮層區的背足小腦皮質和背腱膜(DP / DTT)傳遞至下丘腦的自主中心-丘腦下丘腦(DMH)。


遺傳缺失和光遺傳學研究表明,DP / DTT→DMH通路在社會心理壓力條件下促進產熱、高溫和心血管交感反應,而對基本體內穩態無影響。


該通路還參與了來自社會心理壓力的迴避行為。


鑑於DP / DTT→DMH通路可產生多種應激反應,DP / DTT可以作為治療心理疾病的潛在靶標。


據瞭解,心理壓力引發各種生理反應的機制尚不清楚。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2/1105

小柯報道: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0/3/20203914504824755301.s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