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獨臂將軍,也是最早去世的開國上將,岳父是開國少將

在1952年幹部評級時,賀炳炎被評為準兵團級。1955年授銜時,準兵團級幹部的授銜,對應的是中將。

57名準兵團級幹部中,有53名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3名被授予少將軍銜。唯獨賀炳炎,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了唯一的準兵團級上將。

授銜時,賀炳炎才42歲,是最年輕的10位開國上將之一。

他是獨臂將軍,也是最早去世的開國上將,岳父是開國少將

其時,57位開國上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蕭華,只有39歲。

40歲的開國上將有兩位,一位是陳錫聯,一位是劉震。

41歲的有三位,他們是李天佑,葉飛和楊成武。

42歲的有四位,分別是韓先楚、賀炳炎、楊勇和韋國清。

賀炳炎之所以能以準兵團級成為上將,主要是因戰功卓著,也與他出身於賀龍部隊、是紅二方面軍的傑出代表有關。

賀炳炎長期與賀龍一起戰鬥,是賀龍帳下第一猛將。在戰爭中,凡遇到險仗、惡仗,不論賀炳炎是否在身邊,賀龍都會大喊一聲,“賀炳炎,上!”

賀炳炎是湖北松滋人,其父賀學文是賀龍的屬下,後來壯烈犧牲。賀炳炎參加紅軍時才16歲,但每次戰鬥都衝鋒陷陣,以命相搏。只用了五六年的時間,賀炳炎就成了賀龍麾下紅五師的師長。

他是獨臂將軍,也是最早去世的開國上將,岳父是開國少將

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賀炳炎負傷11次,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35年12月,命懸一線,受傷過重,右臂保不住了,必須齊根鋸掉。賀龍聽後急了,痛苦地說:這隻右臂抵得上我一支部隊!但為了保住賀炳炎的命,在無麻醉藥的情況下,鋸掉了其右臂,手術近3個小時,賀炳炎疼痛得把醫務人員塞在嘴裡的毛巾都咬爛了。手術後,賀龍掏出一塊手帕,小心翼翼地撿起幾塊碎骨,包起來揣到懷裡。

賀龍對賀炳炎說,我要把它們留起來,長征剛開始,以後會遇到更大的困難,到時我要拿出來對大家說,這是賀炳炎的骨頭,共產黨人的骨頭,你們看看有多硬!

就在手術後的第7天,賀炳炎又回到了前線,繼續指揮部隊馳騁疆場……

後來的戰鬥中,自幼習過武的賀炳炎單手揮刀,威風絲毫不減當年,殺得敵人心膽俱裂。“獨臂刀王”聲名大振,“獨臂將軍”美譽遠揚。

抗戰初期,賀炳炎又一戰成名。1937年10月首戰雁門關,任八路軍120師716團團長的賀炳炎率部伏擊日寇,戰鬥中他揮舞著大刀,砍死了好幾個日本鬼子。看到八路軍如此凌厲的攻勢,日寇嚇破了膽,紛紛後退。此役,賀炳炎部殲滅日寇500餘人,海內外報紙稱之為“雁門關大捷”,有力地振奮了民族精神。

1938年1月起,賀炳炎任第120師獨立第3支隊司令員、第358旅副旅長兼晉綏軍區第3分區司令員,率部轉戰於冀中、冀南、冀魯豫等地,取得蓮子口、板橋等戰鬥的勝利,領導開闢了大清河北抗日根據地。

1940年,賀炳炎參加百團大戰,在米峪戰鬥中殲滅日軍1箇中隊,生俘日軍20名。

1944年11月,賀炳炎奉命率358旅百餘名幹部同359旅王震部南下,部隊擴展到1個獨立旅4個獨立團,領導組建江漢軍區,賀炳炎任司令員,屢建奇功。

在解放戰爭時期,賀炳炎轉戰西北戰場,先後任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晉綏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第五旅旅長、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軍長等職,參加了保衛延安、解放青海等重要戰役。全軍聞名的“硬骨頭六連”,就出自其麾下。

他是獨臂將軍,也是最早去世的開國上將,岳父是開國少將

建國後,賀炳炎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省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1955年9月被授上將軍銜,榮獲3枚一級勳章。

雖身患各種疾病,高血壓,哮喘等等,但是賀炳炎仍然堅持帶病工作,而沒有好好治療,不幸於1960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享年47歲,是開國上將中最早去世的,也是去世時年紀最輕的一位。

賀炳炎的妻子是姜平,她是開國少將姜齊賢(建國後曾任國家農墾部副部長)的女兒,湖南婁底人。

姜平15歲時隨母親到延安,19歲時嫁給了賀炳炎。

開國將軍中,還有一對翁婿:開國上將周士第的女兒周博雅,嫁給了開國少將彭富九。(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