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社區養老模式 妥善解決養老問題

自古以來,敬老尊老都是中國的傳統道德,無論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或是“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都飽含著濃濃的敬老之情。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數量在增加……我國目前的老年人口近1.3億,佔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20%以上,中國已進入老年型社會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具有速度快、數量大以及是在經濟不太發達的條件下進入老年型社會的等鮮明的特點。根據我國的國情,開展社區養老助老服務來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從而妥善解決養老問題刻不容緩。

我國社會發展實際的社區居家養老新途徑。擴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功能。我們現在社區居家養老提供的服務內容主要圍繞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三大類,且偏重於日常生活護理和家政服務,也就是說主要關注物質生活的幫困需求,精神思想服務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事實上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更趨向於醫療保健服務和精神慰藉服務,因此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絕不能搞“一刀切”。社區除了提供家庭鐘點工、老年應急服務、職業介紹、陪伴服務、家庭病床、心理諮詢、託老所等服務供老人選擇,還應對老人提出的不同需求,根據實際情況為其提供相應的人性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務。社區要擴大服務的範圍同時也要大力發展福利設施,除了興建新的公共設施,還可通過整合周邊資源來完善設備,改善居住生活條件,提高服務水平。具體說: 首先,根據實際情況改建和美化室內室外活動場所,這樣有利於老年人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文化娛樂活動,例如太極拳隊、時裝模特表演隊、書畫社、老年人合唱團、秧歌隊、舞蹈隊等各種興趣活動小組,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在社區多增加體育健身器械的供給,豐富其種類,這樣可以為老年人鍛鍊身體提供更多的方便。

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機構體系,加強制度建設及評估機制。首先,隨著大部分制度改革的開展,政府各個部門要轉變觀念,認清我國城市中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開展並不只是民政部門的工作,也不是隻一個民政部門就可以開展好的,它還更需要其他各部門的緊密配合。例如,需要地方財政部門給予財力和政策上的支持;需要衛生部在社區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社區老人看病提供方便,解決他們看病難的問題;需要文化部多重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可通過建立老年人協會把老年人組織在一起,開展各種有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作為居家養老的直接提供者,社區是基層自治組織,對居家養老服務和老年群體的管理負有直接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居家養老服務結構體系,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規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開展。同時通過採取服務監督員定期走訪服務對象開展評估工作的方法,對居家養老服務的效果進行評估,以此不斷完善評估工作,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良性發展。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人生的遲暮之年,更應該讓老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因此,廣泛開展居家養老、社區託老、公辦養老與社會機構養老多種模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工作,促使社區養老實現了規模化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