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井水,造就豆腐飘香的建水


建水,云南东南方向的一座小县城,唐代南诏时期建城。一座如水平静的古城,要了解建水,绝对绕不开的是这小小的豆腐摊,旁边的玉米粒是用来算账的,是不是很有一种远古 “结绳计数” 的商贸味道呢?

豆腐块由白色逐渐亮黄微焦,由紧实规则变得膨胀园鼓,食客们围坐小桌,夹起烤好的豆腐块,蘸上各自调好的蘸水入口,同时摊点主人会在面前放置一颗豆子用来计数:五毛钱一块!这就是建水人的吃法。

街头巷尾的游走商贩的筐内,豆腐块也是常见的物品。称上一袋子,可以回家烤着吃,豆腐在建水人的味蕾上深深滴扎根。

制作豆腐块的小作坊,几位妇女手脚麻利地制作豆腐块,一块纱布抓起一撮散沙的豆腐,几次反转包裹,一颗豆腐块就完成,用重物压上,沥干水分。

包豆腐的厨娘们此时成了指挥家舞蹈家,双手上下翻飞,节奏很快却丝毫不乱。据说一位“豆腐西施”一天能包裹2000个!

颇有年代感的木板装满排列整齐的豆腐块,被装上晾晒架,经过日光和微风的抚摸吹拂,就变成了让建水人魂牵梦绕的故乡美食。

好水才能出好豆腐,建水让上天如此眷顾,古城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古井,从未枯竭。

风靡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建水豆腐让很多人记住了它,一夜而为天下知。实际上,几百年前,它已经早早就融入了建水人的寻常生活。

这就是那口上了电视的大扳井,《云南通志》载:“溥博井在城西半里许,俗称大板井,终年水洁,雨后尤清,供全城饮之,水洁味甘,贯甲全滇”。水质极佳,清冽甘甜,水面永远荡漾在那里,不满不溢不增不减。

建水古城有上百口古井,被誉为“古井博物馆”,现在大部分都能使用。单眼、双眼、三眼、四眼,形态各异的井口,青石镶砌的井口上深深的凹痕绳迹条条赫然,是岁月留给建水的印记。

探头往下,湛蓝的天空倒映水面,井水一汪汪如镜片般明亮平静,这温润透亮的井眼,仿佛看尽了建水的世事沧桑。

建水的古井,大都建有一方小庙,承载着融入文明的渊泉。

肩挑手提的劳作,几百年来清冽的井水滋养着一代代建水人,历经风霜,从未改变那份清澈灵动。提桶来此,与其说是打水,不如说是打捞那一段芬芳绵长的远久岁月。

夜幕下的小店小摊,围坐炉火边,在很多建水人心中,生活离不开豆腐,烤的人悠闲,吃的人从容,时间就从这一烤一吃中静静流淌开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