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洞彻书法溢澄明 旷达自在书方圆

杨蜀连

书法家舒炯,中等个头,气质儒雅,面容舒朗, 眉眼慈善,谈吐练达,举止平和。与之交流,犹如面对古代谦谦君子,内敛低调而随和。听闻其常常于雅静之中,饮一壶清茶,运一番内功,然后驻足书案,气韵笃定,提笔落墨。于是,挥毫走墨之间 , 一腔豪情或者笃定便在古朴宣纸间顿然遨游飘逸腾飞起来。

早就听闻舒炯先生四岁开始习书,至今半世已过,却从未间断,因而,这种因岁月积淀,因日月浸润,因挥毫千万米,因悟道于心的成竹在胸,就不是一般书写者所能领悟的境界了。

【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认识舒炯先生很多年,也多次见面于一 些艺术界人士的茶会上,这次因专访,第一次前往他位于成都市区二环路边上的工作室“心香山馆”。进电梯上七楼,走出电梯,一切瞬间安静下来。一眼望去 ,迎面一面古雅的墙面上四个厚重沉稳的大字“心香山馆”。推门而入,眼前顿时溢满书香与雅韵:古董、书画、 长卷、魏碑与狂草交融而辉映,这里是书法家舒炯创作、研习、读书、静思的地方, 也是成都男人舒炯品茶、会友、 交流、授课的地方。

舒炯自述,他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成都市区一个满族之家 ,自小耳闻目染,潜移默化间蒙受了传统文化的熏染。回忆儿时,舒炯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全家住在川大校园里的情景:树林很美,鸟儿很多 ,花草茂盛,蝉鸣真季。毛笔字写得非常好的爷爷以及父亲,在夏日的阳光下教着自己识字写字。

或许,就是这些点滴的记忆如一个个唯美的画面,深刻停留于舒炯的脑海,因此,一直以来,舒炯都是以一颗平和谦逊之心,以及独立强大的精神支撑着自己的艺术之路。

【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梦溪笔谈句》

长大后的舒炯七十年代高中毕业后也差点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却因自己唯一的才十几岁的妹妹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去世,骤然间成为家中独子而免于下放。舒炯于是靠着自己一手好书法来到省展览馆工作,主要给每一次的美术展览写标签布展什么的杂活。后来,舒炯又到当时成都的西城区科委工作,主要办“卫生知识宣传栏”。当然 ,这些工作都是因为舒炯有一手好字。

就在这样漂泊似的艰苦岁里,年轻的舒炯依然坚持每天至少八个小时的书法临帖练习、揣摩与领悟,他入帖遍临汉魏六朝、凡兰亭、法二王、颜鲁公麻姑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星月荏苒,时光飞逝,手指结茧。

在很多人眼中, 从四岁开始习书,十七八岁就因书法名扬成都,似乎注定天生就应该成为一个书法家的舒炯,却是一步一个脚印,一天摞习作、一夜一些思考地靠着自己的毅力、勤奋、好学、坚持与悟性,才达到了如今用笔如仙风道骨般的灵动流畅、卷舒自如、纵横潇洒、清丽遒劲之韵味!


【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楷书 138cm*70cm

也有很多人称舒炯为“炯公”, 我想,绝不是意味着他是毫叁老者或者仅仅出于尊重,而是舒炯身上所散发出的一种人格魅力:笃定、随和、宽厚、睿智、善良,这些美德清润入字,透彻心扉,感染着他身边每一个人,温暖而自然!

细观舒炯之书法,可以发现:其书法作品功力深厚,方圆成趣,点墨韵致之间颇有唐宋风范,更有自家风貌,这就好比舒炯对中国书法的深邃思考与探索。

2012年,舒炯先生受中央美院的邀请,去做了一场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这场演讲叫《修炼之道》。舒炯认为: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也是一个体道、证道而通神的过程。

【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心无挂碍》

在舒炯看来,书法的修炼有四个过程:其一是书写过程,需要干锤百炼;其二是技进乎道”,书写时要融入书写者的情感;其三是文化的修炼,要有儒家"正身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的德行;其四是体道,就是当书法达到一定境界时,书法就不只是一门技术或者艺术了, 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而是人生修炼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所以,舒炯先生常常对朋友或者学生们讲,自己的书法修炼就是个悟道的过程,通过静下心来悟道,排除世间烦扰与杂念,以一颗澄明之心体道,艺术思考才能更加自由,对艺术的感悟和理解才能更加深刻。

”书法的宗旨,当以追求主体精神的无限自由为最高目的。这种精神须脱却一切束缚,而后超越时空,遨游天地之。”是书法家舒炯的行书之道,更是他遵循古人石涛笔里当随时代的意境抒发,以及在几十年来探索中国书法的内在规律,提升心性修为与道相合的修行过程。这样始终如一的坚持与淬炼,才形成了今天舒炯书法艺术的"以情感物,有会于心,挥毫走墨,以达心手双畅从而物我无碍,而得大自在的旷阔境界!”

【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欧阳修玉楼春诗》 草书 181cm*49cm

很特别的是,舒炯先生说到中国武术与书法艺术的关系时就特别兴奋。他自幼书法受爷爷、父亲的启蒙后,专门拜师李灏先生专心学习书法,同时期,他又跟随孟凌云老师学习古诗词与武术,因而舒炯自小脑海里就埋下了“习文必习武”的理念。

他至今仍然坚持早晚练功,历数春秋,半生历练,一介书生, 却有武功之力。 很显然,几十年的练武,才让今天的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并能够靠意念协调肌肉与动作,并把武术里的一些悟道用于书法的书写过程中。

采访中,舒炯提到意念临帖时说:我可以靠意念临帖,意念运笔,这是除了在纸上运笔书法外,我自己独特的一种研习书法的锻炼,我深信这是几十年来以习武之身来习文的殊胜之处。


【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王维使至塞上诗》 楷书 136cm*70cm

在“心香山馆”展厅里,一幅长达十几米的长卷十分醒目,这幅《书法赋》是当代著名女词人蔡长女士与舒炯先生共同合作之佳作,并由舒炯亲笔手书。

据舒炯介绍,书写这篇长卷时,他不吃不喝六个多小时,一气呵成这篇《书法赋》。问之:为何中途不可以休息?舒炯答曰:“这篇长文,需心人合。”用意念来增强控制力,一 气呵成,才可以使这幅作品呈现流畅舒朗、大气磅礴、气韵均衡之风范。

此作品一经问世,便震惊中华,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不但专程从北京赶赴成都为舒炯心香书馆揭牌,还亲笔为这幅长达十七米、具有2000余字的行草惊世之作题跋。随后,作品还曾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录制,有传承中华书法之巨大影响。

作为一个资历深厚的书法家,舒炯随和谦逊地谈到了创作时的一些特别状态,他说,一 般来说,情感激越时他喜欢书写狂草与行书;情感平和时, 一般书写隶书或者正体。

在很多藏家与专家眼中,舒炯的行书意蕴非凡,浓淡相宜,行云流水,堪称精品。但在我眼中,舒炯的隶书却有另外一种韵致:浑厚方正,圆融静简,刻肌刻骨,瑰为旷放,颇有古人的于规矩之中兼有雅致与风骨之俊秀,难得的功力深厚之凸显啊!他还在介绍书法作品时,耐心与我交流关于书法用笔的方笔与圆笔之分。他说:行书里有方笔的运用,隶书中有行书的圆笔,方圆结合,凝练有加,方得书法之美感与筋骨!


【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孟浩然夜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 草书 210cm*47cm

访谈中,舒炯有着人容的淡定与低调的谦和,他君子般的亲切随和以及他谈论中华古今之传统文化时的激情,皆有饱读诗书、引经据典、内敛沉稳且活学活用之大家风范。诚然,他是睿智之人。

或许,此刻,从他坐在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古董木椅上,从他身着随意陈旧的有着盘扣的中式薄棉袄,及脚下的颇具现代感的咖啡色休闲皮鞋上,我们可以读出这样一个符号 :他的书法已经不再是为书法而书法,很显然,他更多的是在修炼一种人生的旷达与自在,那就是心灵深处,真正的自由与释放。正如舒炯自己所言:秀蕴刚兮武涵文,屈伸吐纳如太极。

走出静谧舒雅的“心香山馆”,眼前的街道一片车水马龙,喧嚣异常,车流人流如水流淌,仿佛从古代进入了现代,犹如时空的穿越与转换。我想,每天的舒炯,就是这样从喧器走进静谧、走进书法、走进笔墨、走进属于他的书法世界的。这样的环境转换与心绪转换,于他,于大家,与我们,都是一 个人一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吧。

祝福舒炯先生,让我们能够目睹他更多的书法作品诞生,并读懂它们,体味其中蕴藏的艺术韵味!


【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书坛名家 · 舒炯】书法是人生的修炼过程

舒 炯,别署树庭,室名观云堂,心香山馆。1956年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四岁学书,受业于李灏先生。数十余年来,遍临历代各家,精研篆隶、简帛,兼及真楷,溢而为行为草,取精用宏,化融碑帖,以书证道,道与书合,遂成自家面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文联委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成都市政协第10、11、12、13届常委。出版有《舒炯书法艺术》《色相非相——舒炯书法艺术》《寻梦草堂》《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舒炯》等作品专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