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狙擊手一般只開一槍?

謝龍


狙擊手可以說是戰場上最致命的兵種。一個優秀的狙擊手可以在一場戰役中擊斃擊傷幾十個目標。當然,狙擊手負責攻擊的,要麼是對方指揮官、要麼是對方重要火力輸出、要麼是對方狙擊手,反正一定是重要的目標。好鋼用到刀刃上。

我們一定有印象,想當年描述趙子龍在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那狙擊手就是這樣的神一樣的存在。戰場上公認的,最可怕最令人恐怖的就是狙擊手,能夠在千里之外給人致命一擊。

鑑於狙擊手如此重要,所以在戰爭中,對狙擊手的防備和關照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一個有經驗的狙擊手,一般在一個地方只會開一槍,因為有經驗的士兵能夠從彈道分析出狙擊手開槍的位置,如果這個狙擊手在同一個地方連續開槍,那麼他是非常危險,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這麼這關鍵的一槍就非常的重要了,狙擊手承擔如此重任,所以他們的心裡壓力可想而知,打不中別人,就會打草驚蛇,也很有可能被別人擊斃。所以,一發擊中,是對狙擊手的基本要求。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既迷惑了敵人,又保護了自己,所以在狙擊戰中經常被用到,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根據具體情況,也有連續開幾槍,再換狙擊地點的。








突擊者本尊


並不是只開一槍,而是對於狙擊手而言,開一槍就可能導致射擊位置暴露,對方還擊可不光是輕武器,還有可能是炮群的覆蓋。不光是狙擊手,其實在陣地戰中,步槍手也不應當在一個固定的射擊位置上進行長時間的多次射擊,因為這必然會招來敵人的還擊。

曾有一位山東老八路跟筆者說,“直愣愣地往你面前衝,身邊的人都被打死了都不帶彎腰的,好像相信自己刀槍不入。”但是,當你連續在一個射擊位置打幾槍之後,從日軍衝擊隊列後面,就會有子彈甚至炮彈衝你飛過來,“專找腦殼、脖子之類要命的地方打。” 據石覺將軍的兒子石齊先生也曾對逼著講過,石覺先生晚年還記得當年基層軍隊中流傳著“日軍挨第一槍會判斷大致方向、第二槍會瞄準發射者、連打三槍可能就會被日軍打死”的提法。抗美援朝期間張桃芳這樣的頂級狙擊手,也曾遭遇過敵方狙擊手的狙殺。張桃芳藉助多個預設射擊陣地,通過來回轉移陣地迷惑對手,最終贏得了這次狙擊手之間的生死對決。

當然在中俄的狙擊體系中,使用半自動步槍是允許補射的。西方之前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執行的狙擊作戰中,如果射擊位置與目標距離較遠(1000米以外),對方是隻有輕武器的有機物裝,也經常會進行補射,在超長距離狙擊中,每一枚射失的子彈,都可以認為是校正射擊。這點上更像炮兵,本來射擊距離較遠的情況下,上級對使用大口徑反器材步槍的狙擊手的定位也更類似於火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