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在當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閉館不閉展,服務不斷線”,推出“園林線上課堂”,持續推廣科普教育。

為了讓您宅在家裡也可以享受一個人的專場展覽,中國園林博物館推出線上觀展,精選出30餘個歷年優秀展覽,以VR虛擬展覽和視頻科普等多種形式,帶您再次“回到展廳”,探尋園林歷史文化脈絡。


由中國園林博物館和中國崑曲博物館於2018年主辦的“園林與崑曲”展覽入選了國家文物局推送第五批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

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虛擬展覽

足不出戶

線上觀看

“園林與崑曲”


領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典魅力

長按二維碼或手機掃描進行線上觀展

↓↓↓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崑曲,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融詩、樂、歌、舞、戲於一體,享有“百戲之祖”的美譽。

江南地區獨特的人文環境,以及人們對詩意生活的追求,孕育了精緻高雅的崑曲藝術。誕生在此地的崑曲和傳統園林一樣,都是當時人們精心營造的藝術生活典範。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中國傳統園林在咫尺之地再造乾坤,恰與百戲之祖的崑曲相唱相和、相伴相生。景面文心的古典園林中,園景和曲情互為映襯,相得益彰,珠聯璧合。

賞一處人居雅境,詩情畫意;

聽一曲悲歡離合,餘韻綿長。


一.百戲之祖 留韻綿長


第一節 崑曲的歷史沿革

中國的崑曲在明清之際曾經輝煌了二百年之久,它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元朝末年,最早發源於江蘇崑山傀儡湖、陽澄湖交接的正儀一帶,起初的名稱叫崑山腔。

明朝中葉,經過當時著名藝人魏良輔、梁辰魚等人的不斷改革與創新,將崑山腔的演唱方法進一步完善,保留了崑山腔原有的連綿悠長的特點,又融入了北曲曲調中豪放蕩氣的特點,很快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成為流行一時的“時曲”,此後稱為崑曲。

第二節 崑曲的藝術魅力

崑曲是歌、舞、介、白各種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綜合藝術,長期的演劇歷史中形成了載歌載舞的表演特色。格律嚴謹、形式完備、聲腔音樂婉轉悅耳柔媚悠長的演唱藝術。又經許多文學藝術家奉獻智慧,崑曲藝術成為融文學、戲劇、表演、音樂、舞蹈、美術於一體,富有詩情畫意的舞臺綜合藝術,她集中國古典藝術與美學之大成,是東方藝術的傑出代表。

音律之美

(1)崑曲曲牌:崑劇的唱腔曲牌,在每一齣戲中是按照「引子-過曲-集曲-尾聲」這樣的次序加以運用的。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2)工尺譜:是漢字文化圈特有的記譜方法,崑曲工尺譜的記寫有數種格式,較常見的有玉柱譜、一字譜和蓑衣譜三種。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3)崑曲樂器:主要由管樂器、絃樂器、打擊樂器三部分組成,主樂器是笛,還有笙、簫、三絃、琵琶等,場次、段落轉接,唱、做、念、舞之間的相互銜接,舞臺情緒氣氛的渲染與轉換等則多用鑼鼓來貫穿。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視覺之美

(1)戲服:傳統戲曲中演員分飾不同角色,有生、旦、淨、末、醜之分,現今一般稱“行當”,在崑劇則叫做“家門”。崑曲行當也分為這五類,但分類較細,故而服裝樣式繁雜,其歷史、美學、手工藝價值頗高,是崑曲藝術中具象且靈動的美。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2)臉譜:崑劇臉譜是演員臉部化妝性格化的圖案譜式,屬崑劇舞臺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原分淨、醜兩大類,明末清初以來,隨著上演劇目的不斷豐富、表演藝術日臻完善,又逐漸演化成淨(大面)、副(二面)、醜(小面)三個行當的臉譜,但以淨行為主,構成了崑劇臉譜的主體。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二 .曲苑蘭香 遊園尋夢(醉春風)


崑曲劇目或由士人創作於園林,或以園林為故事發生地,從而,崑曲劇目與園林自有其必然的歷史聯繫。

崑曲婉轉唱詞裡的水榭樓閣、碧葉流光,或奼紫嫣紅,或斷壁殘垣,緩緩繪出故事裡意境與現實裡的實景,園境與曲境完美契合,匯成崑曲與園林共生的活力與美好。

第一單元 曲中折柳——劇中之園

崑曲和園林藝術都反映了人們的藝術生活和人居理想,很多崑曲經典作品都離不開園林內容,園林也成為戲曲創作的源泉和表演的舞臺,作為一種理想的載體也成為推動故事發生的重要內容。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第二單元 梨園一脈——園中之劇

在明清時期江南的古典園林庭院之中,崑曲成為了最好的點綴和背景音樂,而崑曲也漸漸融入了園林的審美文化。園林中的戲臺作為一種獨特的配置,反映了園林與崑曲融合發展的趨勢和相互關係。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崑曲《牡丹亭》

在中國傳統私家園林中,多考慮到聽戲唱曲的需要,佈置有不同類型和風格的戲臺。在傳統園林戲臺上演繹的崑曲夢,從曾經的式微,到今日的再度中興,一夢已近百年。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拙政園“卅六鴛鴦館”

拙政園“卅六鴛鴦館”臨荷池,向水景,上有捲棚頂,四角有耳房,因此具有極好的音響效果,是聽曲的絕美之地。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第三部分 經典傳承 前緣再續(錦上花)

經歷了浮沉,崑曲終成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當之無愧的人類文化遺產。從“全福班”、“崑曲傳習所”,到現在的崑曲院團,一代代的崑曲人延續著文脈香火。

2001年5月,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崑曲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同時也走向了世界,讓這門瀕臨流逝的經典藝術重現榮光。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中國園林,具有詩情畫意,亭臺水榭、假山青松、小橋流水莫不突出“雅”。而崑曲之高者,所謂必具書卷氣,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園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隱,有動觀、靜觀,有節奏,宜細賞,人遊其間的那種悠閒情緒,是一首詩,一幅畫,宜坐,宜行,宜看,宜想。而崑曲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唱三嘆,曲終而味未盡,宛轉優美。

園林線上課堂(24)|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作為中國物質文化遺產,園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傳統文化中佔著重要的地位,讓人不能忘俗,更不捨相忘。而崑曲作為非物質文化瑰寶,其獨有的魅力已融入華夏民族的血液裡,更以東方之美耀眼於世界。

園林與崑曲的相伴相生,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和諧之美,是中國美的盛情綻放。

庭園深處,春色如許……



“園林線上課堂”將推出更多形式豐富的優質科普,藉助互聯網的力量,讓大家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能瞭解璀璨瑰麗的園林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和科技。美的園林,就在你身邊。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園林”

線上觀展覽 賞文物 品文化

後續還將有更多精彩的“園林線上課堂”系列推送


溫馨提示

1、做好個人工作場所清潔消毒,勤洗手,多通風,增強防護;

2、同一辦公空間內有多人時,佩戴好口罩,保持適度距離;

3、正確獲取權威發佈的疫情信息,不傳謠、不信謠;

4、消除恐懼心理,作出理性判斷,保持良好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