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截止3月2日,雄鹿是聯盟進攻效率第三的球隊,百回合得分113.2分,與火箭的113.8分差之毫釐。他們的比賽節奏是聯盟第一快的,或許這很難想象,一支時常保持一名大中鋒在場的球隊,竟能跑得如此飛快。其一,他們擁有揚尼斯阿德託昆博,一個滿是肌肉的超級大蜘蛛,總能帶起全場的速度;其二,他們強調更多的回合數和更多的三分出手,這讓雄鹿的進攻回合時間大大縮短。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其他進攻數據,助攻率59.8%聯盟中游、進攻籃板率24.4%聯盟倒數第三、失誤率14%聯盟第11位、有效命中率55.7%聯盟第一、真實命中率58.7%與熱並列聯盟第一。作為典型的“魔球”球隊,他們的三分球出手百回合32.7次聯盟第四,命中率36.2%聯盟第12位,場均投進三分球11.8次聯盟第四——三分產量高高的但是效率一般。所以讓他們達到聯盟第一有效命中率的,除了更多的三分出手外,是他們有保障的兩分球。雄鹿沒有徹底摒棄他們的中距離,而是相對小頻率的情況下提升命中率,再兼大產量的籃下出手,所以效率有所保障。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吹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球隊時刻保持大中鋒來延續蹲坑護框策略時,尤其是大洛28.8%的三分球命中率和小洛33%的三分球命中率擺在桌面上時,仍要保障“魔球”的有效運轉並且保持效率是非常難的事情。不要忘了,雄鹿還有本身不能創造廣闊的進攻空間又非常需要空間的魔王字母哥,所以如何保障進攻運轉就是一件比較值得討論的事情。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一、雄鹿非常主動加快轉換節奏,並且為此投了一些把握度不高的三分


根據官網數據,雄鹿在進攻時間還剩18-22秒之間時,場均出手三分球多達8.1次聯盟第一,命中率是35.5%。時間還剩15-18秒時,場均出手三分球9.3次連第三,命中率是35.2%。兩種時間的都比平均命中率36.2%要低。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雄鹿為什麼要這麼積極地出手一些把握度不高的三分球呢?因為他們要加快轉換節奏,更多的回合數意味著更多的高效出手,當雄鹿的得分效率越高,他們就越想獲得更多的出手機會。所以比賽中,常有雄鹿球員推進,只一次傳球甚至不傳球,並且沒有突破的情況下,直接出手三分,為的就是節奏。第二,他們有可能想要儘量少的將比賽落入陣地。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他們陣地戰會怕哪支球隊,但就字母哥而言,他一定更喜歡不停轉換而不是落入陣地。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由於雄鹿出手了大量快頻率的三分,導致他們的三分數據下滑。在7-15秒的出手三分球時,雄鹿場均出手16.1次聯盟中游,命中率是37.8%。當在4-7秒出手三分時,雄鹿場均出手2.3次聯盟倒數第二,命中率是38.1%聯盟第六。當比賽時間只剩下0-4秒時,雄鹿場均出手三分2.5次聯盟倒數第二,命中率是32.2%聯盟第二。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事實上,不只是三分球,雄鹿的全部出手都呈現出一種時間越早出手越多的情況——他們正無時不刻不在爭取搶攻的機會,而且很少將出手壓制進攻時間即將耗盡。即便他們在回合結束前的進攻依舊保持了非常高效的命中率,雄鹿也不願意將比賽節奏拖得過於緩慢。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二、揚尼斯的陣地進攻起手式,雄鹿的進攻環境以及效率保障


全世界都知道字母哥在陣地戰中極度需要進攻空間,他是當今聯盟最強的籃下殺器,同時也是牽制破壞對手防線、幫助隊友得到更舒服的進攻空間的超級球員。從比較極端純粹的角度考慮,只要給揚尼斯搭配4個能投能守的隊友,基本就穩了。所以揚尼斯的大部分進攻起手式,來自於個人持球的一星四射。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但是,字母哥的持球個人進攻並不失分高效,揚尼斯的面筐單打每回合得到0.902分,好於59%的其他球員;背身單打每回合得到0.943分,好於61%的其他球員。雖然得分效率都是中等水平,但在雄鹿中等水平就意味著平庸。字母的投射劣勢帶來了外線得分效率不佳的問題,他必須要衝擊到內線或者靠近籃筐的位置才能穩定得分。雄鹿讓字母大量持球進攻,一來是為解決字母投籃不好不能拉開空間的麻煩,二來是利用字母聯盟頂級壓縮對手防線的能力,為隊友創造空位。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所以,雖然字母的面揹筐單打效果一般,但球隊整體仍能打出優秀的進攻。當字母的面筐單打後傳球給隊友,賽季共91個回合,每回合可以讓隊友得到1.021分;背身單打後傳給隊友,賽季共92個回合,每回合可以讓隊友得到1.076分,都比字母自己進攻效率要更高。同時,字母的面筐單打包含傳球回合數可以排進聯盟前五、背身單打包含傳球回合數排在聯盟第八,搭配雄鹿全隊定點接球后終結每回合得分聯盟第二的效率,打出了比較舒服的陣地進攻。雄鹿將字母的持球進攻產量最大化,既充分利用了字母的空間壓縮能力,也很好地規避了字母投射能力帶來的空間問題。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那麼字母沒有持球的時候,大部分時間在做什麼工作呢?為隊友擋拆或者手遞手。這種方式是字母進攻的另外一種起手式,字母賽季共96次為隊友掩護,每回合得到1.188分。而為隊友手遞手的表現則更為常見,雄鹿全隊手遞手每回合可以得到1.032分,排在聯盟第四位。字母手遞手後為隊友掩護,隨後選擇外拆或者內切都可以,對手在忌憚字母內切的威懾力——揚尼斯每次空切得到1.262分,必然不敢放棄字母主動協防持球人,那麼手遞手之後拿球的那位,在一定時間內面前是寬廣空闊的——這是雄鹿為何維持較高中距離命中率的原因之一。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三、替補輪轉沒有揚尼斯時的起手式


字母哥不能永遠在場,當他下場時,球隊基本保持基本進攻策略不變:快速轉換、定點拉開以及持球人與五號位擋拆之外,加入了一定的內線持球策應。兩名射手埋在兩側底角,內線球員在三分線45°持球,另外兩名球員在弧頂三分線上相互無球掩護後拆開,由內線球員相機行事。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這個起手的好處在於,球隊的空間是拉滿的,對方內線被拉開,其他防守人很難協防,兩名無球掩護防守人也很難確定雄鹿隊球員的跑動位置,遇上防守交流不好的球隊,非常容易出現空位機會。如果沒有跑出空間,再由持球人發起面筐單打或者擋拆,後續的變化就非常豐富。由於雄鹿的內線幾乎永遠在外線,對手在面對布萊索、喬治希爾和米德爾頓時,防守的麻煩也就永遠存在。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四、戰術執行的後手


雄鹿肯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揚尼斯大量的三分不中以及強攻失利,簡單來說就是字母攻不進、在場時又顯得拖空間時,雄鹿的陣地進攻該怎麼辦?目前看來有兩種。一是將球交給米德爾頓(50.8%+43.8%+90.7%)這位高效的得分手。他在中距離的投籃全部高於聯盟平均水準,在相對平和的防守壓力下,利用擋拆或者直接面筐單打是可以為雄鹿打開局面的。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二是以大洛為代表的,戰術做軸後的自行決斷。這時並不一定要讓大洛找到空位點,也可以看情況進行背身單打——本季背身單打超過100個回合且每回合得到1.07分好於87%的球員。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五、進攻上限


但是,雄鹿的後手,在一定程度上級別不夠。以整個賽季的長度看,雄鹿無論是轉換、常規陣地還是後手進攻都比較高效,但常規賽並不一定適用於季後賽。設使雄鹿與對手在攻防上互有來往,一時難解難分的話,對手一旦出現變量,雄鹿很難拿出更好地解決辦法。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舉例就是上賽季的東決,當雙方在同一級別時,小加的三分和範喬丹的突然復甦,會讓整個局勢扭轉,而雄鹿卻拿不出足以應對的辦法,說白了就是後手的級別不夠——你不能依靠米德爾頓的單打或者擋拆,甚至是大洛的背身拿到總冠軍——除非米德爾頓打出了歐文在16賽季總決賽的系列賽表現。


問題是,如今東部有能夠達到與雄鹿同一級別的隊伍嗎?例如雄鹿本季第50勝,2月26日對猛龍的比賽,字母全場14投5中,米德爾頓22分發揮中規中矩,雄鹿依然贏了猛龍11分,原因是猛龍沒辦法攻克雄鹿的防守——雙方綜合攻防不是同一個級別的。那麼76人、凱爾特人、熱火就是同一級別的球隊嗎?現在看來似乎並不是。

深度:限制字母不等於成功 雄鹿的進攻為何如此穩定?

雄鹿的進攻不是沒有漏洞,而是在你找到漏洞並死死掐住了它之前,雄鹿也許就已經讓你喘不過氣來了。在季後賽裡,我們或許會繼續多次提到級別這個詞。沒有人是無敵的,只是其他人的級別跟不上,就算知道怎麼贏,也沒人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