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你不會,換別人做吧!""不,我會!"成功的人,戒掉這種情緒


01


過年前,我和表弟小華一起聚了聚。

表弟一坐下來,就長吁短嘆。

我很奇怪,表弟以前不是這樣子,怎麼今天是一付受了打擊的樣子。



"你怎麼了?"

"上司給了我一項工作,我覺得我完不成,但是又不能和上司講,因為上司也是信任我。"表弟小華悶悶地說。

"那這項工作,你開始做了沒?"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問道。

"還沒,打算過了年,和上司說我完不成。"小華悶悶地低頭說。

"你為什麼覺得自己完不成呢?你上學的時候不是很自信的嗎?"我大感奇怪,因為表弟小華在學校屬於頂尖的學生,而且參加實習,帶他的上級也是對他讚譽有加,所以他才能進這個公司。

"唉,我原來很自信的,可是在這裡,已經弄錯了好幾件事了。"小華抬頭看了我一眼,又低下頭去,低低地說道。

"那為什麼上司把這項工作交給你了呢?這項工作很重要嗎?"我小心翼翼地問道。

"很重要,如果做成了,那我們部門三個月不用擔心經費了。"小華又嘆了一口氣。

"所以,我才怕,我怕自己搞砸了,讓部門遭受損失。"

"你啊,是太欠缺自信了,你的上司敢把工作交給你,就說明他認可你的能力,所以才把工作交給了你。你要自信點,把工作認真完成,以報上司對你的認可。"我一字一句地和他說道。

小華的眼裡突然有了光芒,"這是真的嗎?"他顫微微地問我。

"自然是真的,上司不清楚你的能力,是不會把那麼大的工作交給你的。他對你放心,你也要對得起這份放心,別不自信了,趕快回家去工作。"

我把他趕回了家去工作。

唉,他才工作大半年啊,就這樣沒自信,這可不是好現象。



02


諸葛亮曾經說過:"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誰不是從菜鳥過來的,可是為什麼有人會成功,有人卻隨波逐流了呢?

我們去看成功的人,是不是每個走出來都是非常自信的樣子。可能有人會說是因為成功給了他們底氣,換了自己成功了,自然也會很自信。

這是一個偽命題,不是成功給了他們自信的底氣,而是自信使他們能夠成功。

成功的人,都戒除了這種負面情緒:不自信。

為什麼第一個是不自信,因為大家在沒有成功之前,除了二代之外,大家的起跑線都差不多,沒有多大的區別。

條件一樣,為什麼成功的人就能脫穎而出呢?

因為他們戒掉了不自信的情緒。



德國總理默克爾,從小身體協調性就很差,5歲時,下坡都會經常摔倒。上了小學,很害怕上體育課。

12歲時,他們的體育課教大家跳水。

老師講完跳水的動作要領後,同學們都急不可耐地衝上跳板,往泳池裡跳。而默克爾仍然害怕地躲在最後。

別人已經跳了好幾次,她還一次都沒跳過。

她足足站了45分鐘,大家都以為她要放棄時,她徑直衝上跳板,果敢地躍起,縱身跳入泳池深處。

這一跳,讓默克爾找回了自信。好畢業後,選擇了從政,後來竟然成了德國曆第一位女總理。

默克爾接受媒體採訪,回憶起這個童年小插曲時說:"我就在那一刻有了勇氣,後來遇到什麼事都沒有畏縮過。"

如果默克爾沒有把不自信的自己拋掉,那麼我們就看不到德國的女總理了。



與此相反,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第一任期做的非常好,但是在競選連任時,他犯了不自信的錯誤,他指派手下在競選對手的水門飯店裡安裝竊聽器,又在事發後阻擾調查,最後只能在競選連任成功後黯然辭職下臺,成為第一位辭職的總統。



你看,連貴為總統的他們,也有不自信的時候,但是及時的拋棄不自信,才是成功人士常勝的關鍵。


03


那麼,我們怎麼可以讓自己一直自信呢?這三種方式可以試下:

一、運動

多參加運動,運動是鍛鍊自己自信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不僅僅只是鍛鍊身體。

運動是鍛鍊自己意志的,當你能夠突破自己的極限,比如,只能跑幾百米的人,通過鍛鍊,能跑幾千米,十幾千米,甚至半馬、馬拉松,突破自己極限了,你就能發現,咦,不是那麼難。

而運動帶給你的除了好的身體,也有自信。

你會覺得,我連馬拉松都能跑下來,還有什麼能阻止我的?



二、多看名人傳記

為什麼要看名人傳記?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名人的整個人生,他是小時候是怎麼樣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踏上成功的大道,又是如何保持成功,或者失敗的。

古語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我們只有一個人生,可能不會演員一樣,能演很多人的一生,但是通過看名人傳記,能夠看到他們是如何爭取成功。

大多數名人,都帶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我們要從中吸取他們的教訓,使自己不會再犯。

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讀這些名人傳記,也是站上巨人的肩膀上。

別人已然為我們趟過了錯的路,我們就可以不必再走。

名人也有不自信的時候,但是他們總會很多把不自信給拋掉,繼續按自己制定的一切堅定地前進。

不自信,對於他們而言,只是路邊一塊小石子,踢走就行。



三、學習

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不學習,可能半年就落伍了。

我們要在職場不斷進步,進而成功,那麼就要把學習放在首位。

下學後每天花兩小時學習,那麼一年之後,你就能超過大多數同齡人。

學習的內容,可以先學工作上用得上的,這樣可以迅速在公司裡立足。

等你把工作上需要的技能學得熟練至極時,就可以分出時間來學自己想要學的東西。

比如,你以後想成為一個攝影師,那麼就去學攝影;你想成為一個作家,那麼每天在家學習寫作等等。

鍾南山在35歲事業還很低迷,他被自己的父親一句:"35歲了,好可怕"驚醒,從而奮發向上,拼命努力,在40多歲爭取到國外留學的機會,從此一飛沖天,變成院士。



我們也可以和他一樣,拋棄不自信,拼命去努力,讓自己成功!

共勉!


我的其他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