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央黃色,入通於脾

黃色是通脾的。“中央黃色,入通於脾”作何解釋?前面講過“取類比象”—中國哲學,或者中醫是把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怎麼歸類的?不是看形狀,不是看大小,而是看它背後的真相—也就是看其神韻,或者叫神氣。對應到肉眼能看見的就是“黃色”——黃顏色的、位置處在中央的,是跟人的脾對應的關係。什麼意思?是不是這個黃色,在波段上這一段,和我們脾的某些特徵之間有某種關係呢?

黃色和脾的氣是共振、共鳴的。前面我們講過,“東方青色,入通於肝”——生髮。碧的、綠的、藍的都是青色。入肝經的那些中藥,大多數是青色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經常用的麻黃沒摘下來時—炮製之前它就是青綠的。以麻黃為主的方子叫“麻黃湯”。在《湯液經法》裡邊,“麻黃湯”是真正的“小青龍湯”,它入肝經、鼓舞肝氣,肝氣一衝動,出一身冷汗,體內的寒氣就被逼走了。所以,很多青綠色的藥,比如青皮,色青、入肝經、味清淡,是解肝經熱毒的;還有青蒿,可以調治瘧疾。

“往來寒熱”,屬少陽證,“少陽之為病,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這個青色就對應進去了。前面我們還講過,紅色、赤色、赭、紫,這些顏色都入心。在中藥裡邊,很多活血化瘀的藥都是紅色的。比如赤芍、丹參、茜草等。大家都知道:茜草原來是染衣服的原料。西方工業革命中,因為採用人工合成的茜草素,免去了從植物中提取的工序,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還有去西藏的人,為了避免高原反應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都要提前熬點紅景天吃。還有代赭石、紫草,都是紅色的。

黃帝內經:中央黃色,入通於脾

黃色的東西能調動脾的消化吸收功能,接下來,我們講“黃色”,“黃色入脾”。它叫“中央黃色”。什麼叫“中”,什麼叫“央”?中就是中間, Middle或者central,在中間居於高處的叫“央”。我們經常說“夜未央”,就是夜沒到那個極點、極黑的狀態。前面講過,肝病是對應頸項的。頸椎病、強脖子、槓頭都是肝病。脾在中央,“俞在脊”—脊樑的“脊”,脊樑在中;胸椎、腰椎,在高處。它又在“中”,又在“央”,對應的就是脾。

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大地,也是互相比類的—你趴在那兒,你的脊柱就是最高的地方,就是“中央”。又是“中”,又是“央”。所以,脾吸收不好,小孩子面黃肌瘦的一疳積、食積,跟非洲小難民似的,怎麼辦?捏脊,提後背的最高處,就能促進脾的消化。《黃帝內經》說“毒藥攻邪”,就是說,身上有邪氣的人,要用有毒的藥。身上沒有邪氣,就不要整天亂吃藥—是藥三分毒。那麼,正常人平時吃什麼呢?“五穀為養”。植物的種子最容易消化吸收。或者說,在耗損自身能量最少的基礎上,最好的食物就是“五穀”—植物。但“五穀”裡面也有各種顏色,相比之下,容易被脾吸收的是黃色的粟。

黃帝內經:中央黃色,入通於脾

“滄海一粟”就是指小米,最容易消化吸收。我們經常說,“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小米是最好的糧食,比牛肉罐頭要厲害得多。黃色的東西能調動人脾的消化吸收功能。意思就是說,如果你的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或者吸收功能不好的話,就應該穿黃色衣服,家裡裝修應該刷黃牆。講到“中央黃色。我有個問題,“黃帝”有兩個寫法,有人說是黃色的“黃”,有人說是“三皇五帝”的。我們講的是《黃帝內經》,是黃色的“黃,有什麼講究嗎?當然有講究。黃帝之前那個神農氏,叫炎帝。他在南方起家,南方屬火,紅色,火生土。炎帝之後是黃帝,黃帝在中原發家。理論上來說,黃帝之後應該是西方有人起來了,土生金嘛。事實上,沒有這麼機械。我是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來歷。

神農叫炎帝,也叫赤帝。他是南方起家,代表長江流域的文明。黃帝出生在軒轅丘,有人考證在新鄭一河南鄭州;有人考證在黃河流域,在陝西或者山西這一帶。但是他代表的是一種黃河流域的文明,所以他叫黃帝。這是歷史上講的“三皇五帝”。

黃帝內經:中央黃色,入通於脾

“中央黃色,人通於脾……”說到這個地方,我聽說有一些中醫診所會把他的診室分成兒種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病人來了,在不同的診室裡邊治病,真是講究。這就是說,我們中醫復興以後,那些古老的文明—那些儀式,那些規矩,都會慢慢的恢復。人的很多虔誠,敬畏之心都是通過這些儀式培養出來的。現在,好多東西都被革命了,都被打破了、遺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