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Xiongan New Area)以来本地三县的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从以前的工厂加工制造业逐渐转型为各具特色的服务行业,在交通工具上人们则更多选择了绿色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电动公交车,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时代的变迁不仅仅影响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许多岁时节气也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本地区人民自古以来就有欢度春节的习俗。以农历来计算,从腊月初八开始,直至第二年的正月十五。

腊八:清晨早起,要吃用黄米、高粱米、鸡头米,红豆、花生仁、枣、栗子等煮成的“腊八饭”,并有“谁家灶筒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的俗语。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腊月二十三:古称“糖瓜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这一天全家老少吃糖瓜。建国后,此习俗沿袭多年。八十年代后,祭灶活动多数停止,吃糖瓜之习仍存。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除夕: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家家户户大扫除,贴对联(当年如有长辈亡者不贴对联),年画。东南乡晨起上坟祭祖。中午改善生活。入夜,各屋点长明灯,院中撒芝麻秸,称“踩岁”,放鞭炮,接灶王,迎财神,敬天地,包饺子,全家人守岁。建国后,接灶王、迎财神、敬天地等活动已少见。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正月初一:五更起,人们穿戴一新,放鞭炮,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饺”。饭前,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平辈互拜(现少数人家还沿用此习)。长者给小孩压岁钱。饭后,晚辈给同族和乡里长者拜年,长辈在家等候同族或乡里晚辈来拜年。若当年家中有长辈去世的,则闭门守孝,初二外出拜年。从初四开始给亲友拜年直至十五。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正月初三:(东北乡初二)也称“鬼年”,男人早晨起来准备供品,上坟祭祖。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当天吃饺子,为“捏破五”。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正月十五:称“元宵节”,也称“灯节”。东南乡村早起吃饺子,放鞭炮。北乡中午吃饺子,放鞭炮,称之为小年。晚上吃元宵。从十四日开始至十六日家家户户晚上放灯花,十四为人灯,十五为神灯,十六为鬼灯。花会整日活动于各乡镇。晚上部分村镇举行灯会,热闹非凡。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今非昔比」雄安新区早期岁时----民情·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