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白眼狼”神器是这样炼成的


防“白眼狼”神器是这样炼成的

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但养小不养老,父母老了,反遭儿女嫌弃,倾其所有养大的孩子变成“白眼狼”,在现实的部分地区、部分家庭时有发生是不争的事实,也不能不说是令人悲哀和发人深省的。

01.“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一种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

我们通过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透视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父母与子女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既纠缠不清又不可分离,同时子女和父母之间存在着传递性。子女身上带着父母传递下来的基因,又会以父母的身份,继续传递给下一代,这种一脉相承、不可或缺的关系也意味着是最亲密的关系。这种最亲密的共生关系培育了中国传统的孝悌文化,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防“白眼狼”神器是这样炼成的

父母是赐予我们生命、哺育子女成长的人,所以,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天经地义的义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很多孝顺父母的感人故事。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影响了无数代人;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陈斌强用孝心感动华夏大地,他用瘦弱的肩膀背着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去上班,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 风雨无阻。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孝道:小时候母亲驮着他,长大了他背着母亲,走完一段又一段崎岖山路。

防“白眼狼”神器是这样炼成的

02.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传统文化受到多元外来文化的碰撞,传统孝道文化传承过程时常出现错位

外来文化的冲击。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的流入,对传统的孝道文化造成深远影响。

“代沟”的天然存在。由于时代进步和个人经历、性格等的局限,老人和子女的“代沟”是天然存在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思维方式、处事角度、对家庭话语权的认知等大有不同,产生各种矛盾也就不足为奇了,尤其是婆媳关系,号称天下最特殊最难处理的关系,都对孝道文化传承产生消极影响。

父母的言传身教与过分溺爱。孝悌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孝顺和恭敬,而是在慈爱的基础上才有孝顺恭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引路人,

如果父母自身人格不够健全,或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方式,不能以身作则打样,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抑或过分溺爱孩子,恨不得包办一切等,就会对孩子的性格以及心理健康及独立生活能力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北大才子吴谢宇弑母一案,结局令人唏嘘感慨,其家庭教育的残缺难辞其咎,再如题主所言的父母年老,儿女嫌弃,个中原因难免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或过分溺爱有缺陷或不到位相关。

父母陪子女长大,子女陪父母变老的传统受到挑战。有些子女嫌弃自己年迈的父母唠叨,嫌弃父母没有能力给他好的生活,嫌弃父母体弱多病,帮不上子女的忙,个人卫生邋遢,还有的嫌弃老人传闲话、好管闲事,不一而足。

防“白眼狼”神器是这样炼成的

03.那么,现实中,子女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常见,可费力巴拉养出了“白眼狼”也常有。面对这种局面,作为年迈的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一是管住嘴:少管闲事,少操闲心,别传闲话,尽量不干涉子女的工作生活。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子女已成年,自有主见,你不可能陪他们一辈子,放手让他们锤炼,哪怕失败吃亏,都是阅历教训,大可不必事事插手干涉,更不必唠唠叨叨,好作参谋;人老了,就要两耳不问不闻家庭事,儿女征求你的意见,那是对你的尊重,意思下就行了,即使最后没有按着你的意思来,也不要倚老卖老太霸道或蛮不讲理,该放手就放手。

二是迈开腿:有个好身体,不给子女添累赘。老人要合理饮食,注重锻炼,坚持健身运动,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情。身体健康了,不给孩子们添累赘,实现年老后所立目标:年轻时,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时,不拖累你生的人。

防“白眼狼”神器是这样炼成的

三是管住钱包,看住老屋: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当我们步入老年,或子女成家时,对余生的生活、医疗等收支要有个提前亮的预算,留下足够棺材本、养老钱,雷打不动;再一个就是看住老窝,藏好房本,任凭子女巧舌如簧,别弄丢栖身的老宅,落得风烛残年,露宿街头的结局。

四是善待老伴:少年夫妻老来伴,有伴才有家。养儿防老不可靠,老伴才靠谱,世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老伴一起慢慢变老。

五是若条件允许,不和子女同堂生活。单独居住,或选择入住养老中心,也不失是对老人和家庭负责的一种生活方式。两辈人仅隔“一碗汤”的距离,既亲情很近又有各自清净独立的生活空间,眼不见为净,可以避免许多家庭矛盾产生。

防“白眼狼”神器是这样炼成的

说到底,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修行路上多忧伤,修行路上多磨难,照样有九九八十一难。修炼自己,完善自我,让子女没机会嫌弃你,是当老人的最高级修为。

防“白眼狼”神器是这样炼成的


防“白眼狼”神器是这样炼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