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是很多人心目中2018年最佳剧集,讲述的是一段持续几十年的女性友谊,剧中,埃莱娜(莱农)和拉法埃拉(莉拉)成长在那不勒斯的平民社区中,共同经历童年和青春期的暴风雨。故事也带出更多主题,比如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思想、女性受教育的机会缺失、对妇女的暴力与侵犯等等。今年回归的第二季,豆瓣评分依旧高达9.6,莱农和莉拉经历了心碎与浪漫、成功和背叛的成年之旅,同时见证着一些美好的东西被一一打破。

这周我们来看几部女性主题的影剧。一直以来,女性在成长中被教导调整、让步和牺牲,哪怕她遇到渣男、遭遇不公,而看完这几部作品后,也许你会有一些共鸣或启示。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 L'amica geniale Season 2 (2020)

导演:萨维里奥·科斯坦佐、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主演:玛格丽塔·马祖可、盖娅·吉拉切、弗朗西斯·塞尔皮科

类型:剧情

首播:2020-02-10(意大利) / 2020-03-16(美国)

《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的成功,不仅有对埃莱娜·费兰特的原著小说的高度还原,其对那不勒斯平民社区生活的描绘同样打动人心。

第二季的故事是紧接着莉拉和斯特凡诺的婚礼开启的,回想起上一季中莉拉在婚宴上发现自己遭遇背叛后与莱农对视的表情,令人依旧心疼……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莉拉的新婚之旅,给第二季埋下第一片阴霾。莉拉彻底改变了她对身边男人们的认识,她意识到自己的新婚丈夫、哥哥、父亲,不过将她视为交易的一部分,他们表面上都说爱她,但需要牺牲她的意志的时候,他们并不会有太多顾虑。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这段新婚夜的情节一边引发不适,一边不得不赞导演厉害)

另一边,上一季中令人错愕的莱农跟安东尼奥的恋情,很快迎来考验。尼诺·萨拉托雷再次进入莱农的生活,看似偶然的邂逅将永远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有人把剧里头的男人形容为“全员渣”,斯特凡诺,家暴;莉拉父兄,装聋作哑为虎作伥;安东尼奥,自卑大男子主义;尼诺,那个说着“我会用一辈子努力成为和我父亲不一样的人”的尼诺,也正在不自觉地走向他原本厌恶的角色之中……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如果我们光看剧情简介,很容易觉得,故事将朝着抓马的路线进发,那么,第二季开始变得狗血化了吗?

幸好,女主角之间关系依旧是剧情的推动力。莱农和莉拉的关系中有竞争与嫉妒、也有爱与依恋,二者在时间的推移中互相占据上风。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上一季的最后,莱农那段关于“庶民”的领悟戳中了很多人。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这一季中,逃离庶民生活依旧是一个话题,莱农迎来了又一次堪称伟大的意识觉醒。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莱农开始接触到丰富的阶级层面。当莱农带莉拉带去中学老师家里参加聚会,无往不胜的莉拉发现,在这个中产知识分子的场合,竟无人在意她的魅力,相反莱农则光芒四射。在回家的路上,她用羞辱莱农的方式掩盖自己的挫败,同时表达自己对于所谓社会法则的鄙夷。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而这不过是莉拉一系列挑衅式的举动之一,她认为自己在被冠上卡拉奇的姓氏后,就失去了自我。于是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男人压在她身上的不公与暴力,但只有莱农知道,她其实有多么脆弱。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莉拉的叛逆一步步在升级,《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如同一场战争。实际上,埃莱娜和莉拉都挣扎着,想在迅速变化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过,莉拉不被迫遵从社会给他们安排的模式,她所坚持的东西并没有变,她不想让自己被变化的环境所侵蚀。而莱农,选择了做一个理性而被动的见证者。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而现实中,你愿意做莉拉还是莱农?尽管大家都爱莉拉,但更多人能从莱农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爆炸新闻》Bombshell(2019)

导演:杰伊·罗奇

主演:查理兹·塞隆、妮可·基德曼、玛格特·罗比

类型:剧情 / 传记

上映日期:2019-12-20(美国)

将福克斯新闻频道的大丑闻搬上大银幕,《爆炸新闻》本身就能够自带话题,更何况电影集结了查理兹·塞隆、妮可·基德曼、玛格特·罗比三大女星,她们将在片中成为掰倒罗杰·艾尔斯——福克斯新闻创始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大亨之一——的重要力量。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早在预告推出时候,网友还给她们起了个名——C(Charlize )N(Nicole )M(Margot)组合(此处应有哔哔哔消音声)。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再分享一张三女神的宣传照)

电影讲述的是2016年,美国福克斯新闻台前执行长罗杰·艾尔斯被多名员工指控性骚扰,名誉跌落谷底的事件。罗杰斯在2017年去世。《爆炸新闻》这部电影的出现,有Me Too和Time’s Up的背景因素推动,又赶上哈维·韦恩斯坦受审时上映,时机相当合适不过了。

塞隆饰演的是当时福克斯新闻女主播梅根·凯利,妮可·基德曼饰演新闻记者、电视评论员格蕾琴·卡尔森,这两位都是现实存在的人物,拜特效化妆所赐,两个女神完全变成了跟原型一样的形象。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格蕾琴在2016年控告罗杰性骚扰,罗杰反口指她是因为收视率太差被炒,才出此下策。格雷琴一开始并没有获得其他女职员的支持,但随着福克斯当家主播梅根·凯利也站出来指控罗杰的性骚扰史,最终罗杰不得不直面他多年潜规则女主播的后果。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相比两个在媒体帝国摸爬滚打多年的前辈,玛格特·罗比饰演的凯拉则是一个综合了几位女性遭遇的虚构人物。她的设定就是个初入新闻界的女孩,充满热情和企图心。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三位女星的交集并不多,“飙戏”算不上,仅有预告中那场电梯同框、心中各有盘算的画面,可是真的精彩,能随手诞生数个表情包。

作为“普通人”的代表,玛格特·罗比的角色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戏份。尤其当她被罗杰要求把裙子拉高的那场戏,可能是这部电影中最令人不安的时刻。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凯拉在离开罗杰的办公室前,还怯怯地问:可不可以不要让别人知道刚刚发生的事?

这里体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你可以从凯拉身上找到人们时常质问那些性骚扰受害者的问题的答案。比如,为什么不不拒绝?为什么你不公之于众?

当丑闻曝出后,梅根·凯利来找凯拉谈话,言谈中自曝自己也曾经遭到性骚扰,后者的一句灵魂拷问也发人深思……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梅根开始意识到,作为对自己的性骚扰经历保持沉默的女性,是否不愿或不知不觉地延续了这种文化?

罗杰·艾尔斯的结局,后来我们都知道了。尽管有人认为《爆炸新闻》很多地方没能够深度挖掘有些浪费题材,但如果对于此前不了解此事的观众,还是一次很好的普及,电影还是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办公室性骚扰从来不应该存在,但为什么每次发生这种事,大家第一反应是去给犯错的人找理由?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82年生的金智英》 82년생 김지영 (2019)

导演:金度英

主演:郑有美 / 孔刘 / 金美京 / 孔敏晶 / 朴成妍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2019-10-23(韩国)

回到东亚来看另一部现象级的女性主角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国上映后引发争议不断,甚至连主演郑有美乃至男主角孔刘都受到网友责难。哪怕它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韩国女子,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过的种种困境而已。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出生在 1982 年的金智英,是家中的老二,弟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小时候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弟弟。在韩国家庭,这一切似乎都很正常。要说她成长中遇到什么“不幸”?好像算不上,她记忆中最害怕的一次,是小时候从补习班搭公交回家,发现自己被男生尾随,最后被好心的女乘客搭救的经历。而迟些赶到的父亲,在回家路上则教育她:“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补习?为什么把裙子那么短?”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这是很多女孩子似曾相识的经历啊:危险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就是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金智英长大毕业了,在公司的工作出色,但因为性别原因跟好机会擦肩而过;嫁了人,全职做家庭主妇,默默承接了一路以来的女性境遇,虽然放弃了很多东西,但她认为自己对生活很满足。

只是当她望向窗外夕阳时,心里总会一沉……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电影讲的是社会、家庭是如何在造成金知英精神问题的过程中起了作用,压迫的传统如何从内到外不知不觉地摧毁这名女性。《82年生的金智英》没有发表宣言,有它的低调之处,但却将镜头转向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角色,让你认真对待相关的主题。演员们也都展现出动人的演技,比如智英突然“成为”外婆与妈妈的一段对话……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智英妈妈在家中崩溃的时刻,也有很多人跟着哭崩了。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但《82年生的金智英》不只是拍给女性们去找共鸣然后跟着里面的人物痛哭一场的电影,它还试图去唤起男性的同理心。这里面的男性群像很值得讨论,如前面所说,金智英不是那种遭遇了很多“不幸”的人,特别是她还有个能够支持她的老公。她的父亲、弟弟虽然缺乏这种意识,但也不算无可救药。

妇女节特别策划:女性的宿命不该是“渣男”

电影中有一些社会问题的犀利呈现,比如公司厕所里的摄像头、攻击全职妈妈为“妈虫”的路人等,但电影并不是要对这些社会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而是要提高人们的意识。据说书和电影都触动了韩国社会的神经,甚至引发一波厌女情绪的反击。但是,哪怕有一点同理心的人,看完这部电影,你也该至少对自己的母亲充满感激之情,而她,也许也曾是金智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