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別稱“榕城”的來歷

榕城原名玉窖村,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建為縣治。迄今為止,榕城的名稱,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榕城”名稱最早見於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當時有一名叫梁克家的泉州才子前來揭陽京岡村任私塾教師,當他來到城東的館舍時,時值九月,城東的小洲梅花早於往年幾個月盛開,城中人皆感奇異,梁克家即賦《榕城書舍九月梅花》七律詩一首:“花菊殘梧九月霜,誰將先暖入東堂?不因造物於人厚,肯放南枝特地香!九鼎燮調端有待,百花羞澀敢言芳?看來冰玉渾相映,好取龍吟播樂章!”(見《揭陽縣誌。藝文》),這是已發現有文字可考的“榕城”名稱之始。至明代邑人劉漢、澄海解元謝宗宣曾分別以《榕水流聲》和《過榕城》為題賦詩,郭之奇詠“兩溪明月”詩中,也有“雙溪垂帶拽榕城”之句。這些都為榕城定名的年代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揭陽城為什麼叫榕城?郭之奇曾寫過一首《金城榕色》的詩,詩云:喬木森森望鬱蒼,相傳嶺國古榕鄉。四時霜蓋煙疏密,一片雲叢綠混茫。道左何年歌杕杜,州南此日誦甘棠。天為炎土垂休息,故使餘陰百里涼。該詩關於榕樹的描寫進一步詮釋了關於揭陽自古多榕樹的事實。明代揭陽桃山人劉漢寫過一首五言詩《榕水流聲》:古榕潮汐地,百折繞平田。吞吐涵明月,盈虛漾碧天。養源宗楚令,知味契伊川。賦罷臨流興,曲肱一枕眠。詩中“古榕潮汐地,百折繞平田”更是揭邑多古榕的有力佐證。另據《揭陽縣誌。物產》載:“揭最多榕,故名為榕城。”可見揭陽境內自古多榕樹,是“餘蔭百里涼”的“古榕鄉”。所以,以榕城名縣治。

揭陽別稱“榕城”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