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常用的印章有哪些?

華聖傳媒


您好!作為一名書法篆刻愛好者,由我來回答你提出的書法作品常用印章有哪些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也是許多書法初學者最常問的問題之一,一幅書法作品,沒有印章襯托,就有點像出嫁的姑娘沒有嫁衣一樣,缺點感覺。

其實,書法作品常用的印章有三方就夠了。引首章、姓名章、字號章。

引首章是用來辨識作品開頭的,大家都知道書法作品遵循古法,是從右往左,從上往下讀的,內容以吉祥詞居多,也可以是齋號名等以朱文體現。

姓名章是用來表明書寫者姓名的,多字四字白文(例如某某某印),至於印風可根據書寫者作品的書體決定,作品是行草,可以用寫意印,作品是楷書可以用工穩印,差異不要太大即可。

字號章是代表作者字號的印章,古以字號行,如蘇東坡,吳煕載等,字亦表其人。當然還有一些沒有字號的朋友,也可以用齋號代替,同樣可行。

說到這裡,可能有朋友要問了,我既沒有字號,也沒有齋號,那麼兩方落款章怎麼刻?其實這種情況你可以刻名章(富貴之印) 白文,姓氏章(王氏,覺得王氏單調可以加出生地,如常山王氏)朱文,兩方完整的落款章就完成了。

最後,講幾點書法落款蓋章注意事項:

1.印章要小於落款字體,以免喧賓奪主;

2.只蓋名章、姓氏章,名章在上,姓氏章在下;

3.選擇一款好印泥,讓蓋的印更清晰,使用完的印章要用紙巾擦洗乾淨,方便下次使用,若是長時間不用,還應擦油保養,以免開裂。

4.最重要的一點既然是書法作品上蓋,不要選擇機刻印章,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找一方好印章(畫畫的好不好先看字,字寫的好不好先看章)。

不足支持請各位印友補充,更多用印知識可留言交流,謝謝大家。


90後篆刻郭進


書法作品裡常用的印章很多,但通常情況下有五枚印章就基本能夠滿足一般的創作需要。


姓名章,一陰一陽,需要2枚

一幅書法作品完成後,在落款時肯定要用到姓名章。這是書法作品的身份證明,只有加蓋了作者姓名的印章,這幅作品才是完整的。

姓名章有兩種形式:

一是將完整的姓名刻於一方印上,比如名叫“王大海”的人可以刻“王大海印”,這是最傳統的印章方式。這樣的印可以刻兩枚,一般一枚用陽文(又稱朱文),另一枚用陰文(也稱白文),姓名印多用正方形,顯得莊重正規。

二是將名和姓分別刻印,還以上述“王大海”為例,可以刻一枚“王氏之印”或“王氏”,另一枚刻“大海之印”或“大海”,兩枚印也用正方形印石,分一陰一陽來刻。


書齋號章,一枚即可

寫書法的人往往喜歡有自己的書齋名號,這時就可以刻一枚書齋號章,在書法作品上加蓋,顯得很雅,也很有意趣。比如,我的書齋名叫“方圓居”,我就請上海一位網友刻了一枚“方圓居主人”閒章,也經常使用,很雅緻。

書齋號章一般用長形印石或不規則印石,可陰可陽,一般作為閒章使用。


其他閒章,兩枚備用

創作書法有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的瑕疵,比如出現行距太大、或某年地方太空等情況,可以用加蓋閒章的方式來彌補。

這樣的閒章可陰可陽,可以是肖形章,也可以是趣味章,可以用方形,也可以用不規則印石,但一般不要太大。這樣的印章有兩枚備用足夠,不必過多。


方圓居文化


眾所周知歷史中的印章分為官印和私印,而私印的種類又有很多可以說,比如說什麼肖形印、花押印、詞語印、齋堂館閣印還有收藏鑑賞印都可以劃入私印範疇。

那麼相對於書法作品而言,私印的用處可就多了。

結合古今來看,在書法作品用,常見的印章有三大類,分別是,姓名章、收藏鑑賞印以及閒章。


  • 姓名章

說白了就是題款署名用章,其中包括姓氏章、名章、字號章,一般分為陽文和陰文兩種,寫完作品後題款,以蓋一名章一字章,或一姓氏章一名章最為正宗。


但是也不一定要這麼嚴格執行,有的落款如果只寫名,那麼就蓋字章,如果落款只寫字,字就是別名,比如蘇軾,字子瞻,這種情況用姓名章為好。


姓名章基本就是代表原創專屬,版權意識自古以來就是被人重視的,在自己的作品上蓋章表示原創作品。


因古人向來以禮為主,在書寫時,無論是給誰的作品,都要遵循輩分。比如說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

△ 齊白石


  • 閒章

學術語中又稱為詞語印,這種章沒有侷限性,內容很豐富,什麼都可以印入,比如成語、俗語、俏皮話,牢騷話都可以印。


但在書法中,閒章又有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的區別。


△ 江山如此多嬌


那麼小編就簡單說一下這些閒章的特點。

首先引首章又可以分為多種,比如說齋號章、雅趣章、年月章之類。齋號十分好理解,在宋朝之後,若是書畫家沒有個齋號那是相當沒面子的,於是大家就會給自己取個齋號,比如說紀曉嵐的齋號,閱微草堂、蒲松齡的齋號聊齋等。


△ 半窗花雨


△ 好夢


雅趣章的內容很廣泛,沒有特定的規定,俗語啊、宣言啦、警示句都可以,你看乾隆就有很多雅趣章,比如“古希天子”、“十全老人”,都可以歸納到雅趣章的。

△ 閒雲野鶴


至於年號章,就更容易理解了。說白了就是記載這個作品是啥時候做的,蓋上表示日期。


再來說說攔邊章和壓角章,在書畫作品中攔邊章只管一邊,而壓角章則可管兩邊,它們的作用一般是用來填補空缺之處的,比如說一幅畫,覺得邊角空缺了,有些突兀,那麼就會用攔邊章蓋上,通常內容與雅趣章類似,不過在蓋章的還是有忌諱的,一般不允許排放在一邊。


腰章的話就是長篇幅作品會用到的章了,如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就可以加蓋攔腰章了,內容與雅趣章也是類似的,因為都屬於閒章,對內容而言沒有那麼多侷限性。


  • 收藏鑑賞印

有的呢是在自己所收藏的書畫上鈐印,以表明歸屬,或者在他人收藏的書畫上鈐印,以示鑑定負責。


如果你看過《國家寶藏》應該知道乾隆帝有個愛好就是給書畫作品蓋章,而他蓋的那些章通常都是收藏鑑賞章,比如說“三希堂精鑑”、“宜子孫”、“御書房鑑藏寶”,“養心殿鑑藏寶”,這些都屬於鑑賞印。



不過一般來說,很多人都會把收藏鑑賞印歸納到閒章的範疇,不過小編認為分開說也沒什麼不好,通俗易懂。



看更多美學知識和東方傳統手藝,歡迎關注【東家·守藝人】,本回答來源於東家Su.


東家APP


不邀自來回答問題。

我是汶水才子。對於書法作品常用印章有哪些?我回答如下:


書法作品就是一幅完整的作品,當然也包括印章,無章代表書法作品的不完美。印章也就成為書法愛好者所必備的東西,與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一起,不可缺少的。蓋上自己的印章表示作品完美無缺,也證明自己的書寫作品,同時蓋一些閒章,也顯示書寫者個人的雅趣和愛好,使書、印完美結合起來,為書法作品增輝,給人一種更強烈的藝術效果。當然,書畫愛好者有自己刻印,也有找篆刻家代刻。到底常用印章有哪些?我的歸類如下:


一是姓名章。對於此類章就是書寫者自己名字的印章。有姓名一起的章,也有分開的,有刻一個姓的另一刻名字,最好一個陽文另一刻陰文。



當然,章的大小要與落款字大小一樣或稍微小點。


二是閒章。閒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等等。

1.引首章。就是蓋在作品開頭處,大都是橢圓形、長方形、半圓形、葫蘆形、自然形或者肖形等等。內容呢?大都是齋號、齋名,還有自己喜愛的墨池風濤、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等等有雅趣的、有警示語的作用。



2.攔邊章。主要是蓋在作品邊上的,有攔邊聚氣的功效。


3.壓腳章。主要是蓋在作品左下角、右下角處,有補作品空間的作用。

4.攔腰章。若在一幅大作品中,只蓋引首章和名章,略微顯空,此時在作品中間蓋一攔腰章估計出美噠噠效果。


三是鑑藏章。就是鑑藏者的蓋章。



汶水才子


姓名、字號、齋室、閒章



一領青衫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大致有三種:起首印、壓角印和名號印。

一、起首印

用於作品右上角第一、二字附近,形狀有長方形、葫蘆形、聯珠形、半月形等,內容多為齋館名、籍貫地名或字數不多的格言警句之類。

起首印使用較多,但也可不用。



二、壓角印

用於作品右下角略高處,大都是正方形,內容多為作者喜歡的語句或成語。

現代書法作品中壓角印使用較少。


三、名號印

用於作品落款處,一方兩方均可。一方往往刻作者姓名;兩方則上方印刻作者姓氏,下方印刻作者名字;也有上方印刻姓名,下方印刻作者字號。

兩方印,最常見的是正方形,其次是圓形。一般上方用朱文印,下方用白文印。

一件作品中的印章不宜過多,數量一般用奇數:一三五。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一、姓名章(題款署名用章)

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二、閒章

閒章亦稱佈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攔腰章。

1、引首章(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

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佈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引首章按內容可分為齋號章、雅趣章、年號章、月號章

2、攔邊章(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3、壓角章(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

4、攔腰章

上述種種閒章實則不“閒”,若鈴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現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三、鑑藏章

鑑藏章是鑑賞收藏者用章。據載,鑑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御藏書畫。後來鑑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鑑賞、過目等。鑑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有些鑑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