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盛的根基在於縣域經濟圈的經濟強盛


中國強盛的根基在於縣域經濟圈的經濟強盛


兩千多年曆史經驗告訴我們——郡縣治天下安

觀察中國經濟從改革開放以來,每隔幾年西方國家都預測中國經濟即將崩潰。我們看到的結果是每次經濟危機都能軟著路,而且經濟渡過危機再次高速增長,才有了今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秘訣在於頂層設計中最大的緩衝區就是縣域經濟圈。

就拿2008年的經濟危機說,全球失業率增高、各種遊行抗議此起彼伏,經濟都在倒退。反觀我們沒有任何遊行抗議,因為我們的工人都是縣域經濟圈出來的農民工,城市失業了可以回到縣域經濟圈、回到家鄉種地,才有今天看到的經濟鉚足了勁的高速增長。

很多人認為中國應該繼續發展超大型中心化城市,包括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以前我們的老師是美國,我們可以說是美國最好的學生。學習美國幾十年造就了今天我們的強大,可是今天我們看到是美國努力促進製造業迴流。中美經濟領域產業領域變成了主要矛盾,而我們是主要矛盾分非主要方。目前的摩擦本質上國家資本的競爭、產能過剩,而演化成市場競爭的結果。對於我們來說疊加經濟雙週期谷底,超強美國的競爭性打壓。我們這次還能軟著路嗎?縣域經濟圈還會成為渡過危機的緩衝區嗎?

我的觀點是:用問題產生的原因這次大概率是解決不了問題了,原因如下:

第一、兩個國家根本問題原因不同:美國2%的農業人口,原因是現在美國主流人口非原住民印第安人,目前印第安人不到60萬(被殖民者屠殺、資源掠奪)。我們華夏大地全是原住民,兩千多年的農業文明國家。

第二、目前兩個國家勢能不同:(此處略去300字)

第三、兩個國家發展路徑不一樣:(此處略去150字)


中國強盛的根基在於縣域經濟圈的經濟強盛


我們的建議解決方案——郡縣治天下安:可以參考德國城市規模,我們縣域平均(除去邊緣地區)人口和德國前十大城市人口是不相上下的。

一、讓人才在縣域發展,這個我們在教育上有成功案例:以前為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很多師範生畢業就直接回地方教書,這才有了今天我們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廉價勞動力。同樣今天我們各類縣域走出的經濟人才、經營人才回到縣域相信也可以解決優先於經濟發展問題。

二、讓資源就地充分發揮價值,以前縣域資源都是簡單低附加值的加工,甚至沒有加工。純粹資源輸出型,自然造成的結果很多縣域基本沒有產業。

三、讓資金留在縣域內推動經濟發展,人在本地消費在本地、社保在本地、自然資金就能留在本地,從而進一步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這三條建議當下是否能做到,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以前很多縣域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缺人才、營商環境、人口分散、交易成本高等。目前整體情況如下:

1、大學擴招20年,每年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現在變成了問題,說明受高等教育高素質人才太多,為什麼一定要都留在一線城市內?目前我們欣喜的看到,很多高校畢業生畢業就回到家鄉,建設家鄉發展經濟。

2、縣域經濟圈現在的營商環境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這幾年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對於不利於發展建設的貪腐、黑惡勢力基本根除。

3、交易成本問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通過電子支付已經很好的解決了,支付寶、微信支付在縣域經濟圈內集鎮、鄉村都已很普遍了。

4、人口分散,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縣域8億多人口智能機普及率在95%左右,信息目前獲取的途徑已經多種多樣,雖生活在農村只要他願意隨時可以做到與世界同步了。


中國強盛的根基在於縣域經濟圈的經濟強盛


讓縣域經濟圈變強盛的關鍵是讓兩千年的小農經濟與現代工業經濟進行有機的融合,每個縣域經濟圈都很強大,自然就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強盛的縣域經濟支撐,不管世界發生什麼樣的經濟危機,我相信我們都能夠軟著陸。

一、讓縣域經濟圈變的強盛的基礎如下:

1、基礎縣域經濟圈經濟變強盛的基礎在於:街道、鄉鎮,今天在城市文明經常談到商圈問題,事實上街道、鄉鎮就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商圈。只是之前發展中心化城市,虹吸效應造成了今天的鄉鎮功能變的單一了。

2、人口基礎:縣域經濟圈人口基數大,有人就有市場。

3、設施基礎:基礎設施完善鄉鎮都已經實現了“五通”,很多農村也實現了“五通”。

4、教育基礎:九年義務教育基本全覆蓋。

5、90後人口基數大於一、二線城市。


二、縣域經濟圈變強盛的路徑:以鄉鎮、街道為聚集中心,讓這個中心功能豐富起來。鄉鎮、街道是向上連接城市、向下連接鄉村、集市。需要豐富的功能如下:

1、解決生活需求問題;

2、解決部分就業問題;

3、解決基礎教育至高中階段(更好);

4、解決基本醫療問題;

5、解決精神需求問題(現在鄉鎮文化娛樂好像就打牌);


三、目前大多數縣域經濟群體(除去東部沿海發展地區外)為如下幾類:

1、少部分生產企業;

2、商貿流通企業;

3、個體工商戶;

4、農業相關從業者;


解決上述建議誰來投資那?首先我們要找到過國家在全國縣域經濟圈投資近20萬億,這近20 萬億是沉默成本。我相信一定有有識之士看到這個沉默成本,商業化定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基礎上助力縣域經濟圈強盛起來。我總結有下幾種方式;

一、縣級政府可以給予願意發展縣域經濟的創業者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非農業土地支持、閒置廠房改建支持,前期稅收支持等;

二、本地商人投資;

三、招商引資,能結合資源帶動產業鏈;

四、吸引在外人才迴流,建設家鄉;

五、鼓勵支持創新型小微企業;


我們的社會制度理論是馬克思哲學也是德國人,我想我們縣域發展也可以學習德國城市發展經驗。

我是互聯網創業者,以上內容是我從事縣域經濟圈創業四年來走過的縣域看到的社會現象後自己一點思考。

我的創業項目是基於區塊鏈思想結合移動互聯網,服務末端供應鏈,構建去中心化電商:解決縣域經濟圈商貿流通企業與終端門店、消費者之間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電商解決方案。去中心化模式,每個縣域都必須有合作方,就需要有能力的人落地執行,就可以初步留住一部分人才了,探索下來整體達到的結果如下:

1、讓商貿流通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掌握話語權;

2、滿足縣域經濟圈新生代消費者的需求;

3、讓人才在縣域內有一定的發揮才能的機會;

4、讓資源最大限度的在縣域內流動起來,比如農產向上;

5、解決一定的就業問題:同城眾包配送、分銷推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