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允礼,我原想饶你的,可你偏要自己找死,也就别怪我心狠了

其实《甄嬛传》中的皇帝,最初并不想对果郡王赶尽杀绝,曾经给他过机会,也想给他台阶,可果郡王偏偏执迷不悟,自己找死,那也就怪不得皇帝无情了。

之前的皇帝确实念及手足之情,想要放果郡王一码的。但这小子太过分,纠缠住甄嬛不放,还日夜惦记。皇上忍无可忍,也只能将其处置了事。

皇帝:允礼,我原想饶你的,可你偏要自己找死,也就别怪我心狠了

果郡王自从第一次为甄嬛吹奏“惊鸿舞”的时候,皇上就已感觉到了不对劲儿。毕竟那暧昧的交织太明显:果郡王用灵魂在吹奏,甄嬛用灵魂在跳舞,果郡王一进来,甄嬛立刻如打了鸡血一般,整个状态都不一样了。

连局外的我们都感觉有些许令人窒息的暧昧在交织,更何况是当事人?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便果郡王对甄嬛有几分好感,也在情理之中,点到为止的欣赏无可厚非。

皇帝:允礼,我原想饶你的,可你偏要自己找死,也就别怪我心狠了

令人忧心的是曹琴默的那次挑拨:“听闻莞妹妹与皇上相识,还是果郡王做得媒呢”。曹琴默委婉地将“皇帝冒充果郡王赢得甄嬛好感”的事,给揭发了出来。皇帝当时就疑心大动,但无凭无据,眼下也不过是私心揣测,随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惊心动魄宫廷宴,信物璎珞失御前

最惊险、也最令皇帝愤怒的一次是:果郡王参加宫廷宴会时,一不小心失落了挂在腰间的璎珞。而璎珞里面装有“甄嬛”的剪纸肖像和几片杜若的花瓣。

当时的皇帝好奇地将那璎珞解开:发现果郡王随身携带着的、竟是一枚酷似甄嬛的肖像!原本多疑的皇帝杀心骤起,眼睛里已不自禁地充满了煞气。

皇帝:允礼,我原想饶你的,可你偏要自己找死,也就别怪我心狠了

这时,在座的一位王爷趁机补刀道:“这枚肖像,看上去倒有几分像熹贵妃啊!”连在座的王爷都看出这枚肖像是熹贵妃了,难道皇帝眼瞎?皇帝说道:“嗯,确实有几分像。”

此时的果郡王命悬一线,而一直深爱果郡王的叶澜依急忙为果郡王开脱,说道:“这枚肖像乍一看上去,是有几分像熹贵妃,但若说像二小姐,也未尝不可。”所谓的“二小姐”就是刚进宫不久的玉娆。

皇帝:允礼,我原想饶你的,可你偏要自己找死,也就别怪我心狠了

皇帝却当即否定了这种说法,反驳道:“这枚肖像边沿都被十七弟摸毛了,说明时间已经很久了。而小姨前几个月才进宫,十七弟并不认识,这种说法不成立。”

果郡王与甄嬛此时虽然强作镇定,暗里却早吓得已魂飞魄散。

浣碧挺身而出挡祸患,允礼执迷不悟下刀山

千钧一发之际,浣碧挺身而出,声称那枚肖像是她的,她与果郡王两情相悦已久。果郡王还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许多碧色的梅花。就是因为自己叫“浣碧”,所以,王爷才对碧色“情有独钟。”

皇帝:允礼,我原想饶你的,可你偏要自己找死,也就别怪我心狠了

此时的果郡王若辨明利害,就该顺水推舟,趋吉避凶。毕竟,浣碧已经为他搭好了台阶,皇帝也准备相信浣碧这个临时编制的台阶。

皇帝也希望有个台阶可以下,因为目前的局势太明朗了:就是果郡王在觊觎甄嬛,觊觎自己的女人!他不希望在大庭广众之下印证这件事,希望允礼能趁机应承下来。这样大家都有面子,也可暂时堵住悠悠之口。

皇帝:允礼,我原想饶你的,可你偏要自己找死,也就别怪我心狠了

谁料,这个作死的果郡王在被皇帝赐婚后,竟然当场拒绝,还一脸的不情不愿。这哪里像与浣碧“两情相悦”的样子啊?很显然是浣碧在撒谎。那也就说明,果郡王爱的并非浣碧。

既然排除了浣碧,又排除了玉娆,那答案只能有一个了——“甄嬛”。也就是说,果郡王等于变相承认了他暗恋的女人和心中所谓的“妻子”是甄嬛。

皇帝:允礼,我原想饶你的,可你偏要自己找死,也就别怪我心狠了

这换哪个男人能受得了?既然这个弟弟如此不知好歹,对自己的女人纠缠暗恋不休,自己又警醒未果,那也只能杀死算了。毕竟,兄弟俩感情再好,也不愿分享同一个女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