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大结局!强大的外戚多重要?分析外戚发展史

《鹤唳华亭》大结局了,结局喜中有悲,但总体来说是可以让人接受的,电视剧并没有完全按照小说原著来演,原著的结局是太子死了,是一个很悲惨了结局。剧版的结局喜的是太子终于打败了齐王,获得了皇帝的认可,悲的是,舅舅顾思林死了。从大结局来看,太子能赢,顾思林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若是没有顾思林,也许皇帝真的会废了太子。可见,外戚势力强大对保太子来说,是有利的。但是皇帝是很排斥这个忠于太子的外戚的,从而也反感太子。留着齐王也是为了制衡外戚。本文就来分析一下古代外戚政治。


《鹤唳华亭》大结局!强大的外戚多重要?分析外戚发展史


外戚政治起源

战国中后期,秦,赵,齐,韩等国都出现了以太后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干政的现象。最早的便是秦国宣太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芈太后了。宣太后的弟弟魏冉扶持昭王即位,是对秦国有功的,他的能力与军功都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由此导致外戚势力做大,秦王被架空,秦国内部矛盾就显现出来了,最终秦王出手剪除了宣太后的势力。为什么秦国最先出现外戚干政呢?

《鹤唳华亭》大结局!强大的外戚多重要?分析外戚发展史


这与周朝以来形成的世卿世禄制有关,官职与爵位的继承有严格的宗法制度,重视血缘传承。每个诸侯国内的重要官职都是世代传承的,虽然也要诸侯任命,但是多是出自自家贵族,都与诸侯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外戚势力自然是无法掌权的。而秦国一直被称作是秦夷,秦国民风开放,不重视宗法血缘上的官位继承。商鞅变法也是在此基础上,限制了秦国公室,使得更多的下层民众可以通过军功来获得官职和爵位。秦国广纳贤才,丞相多是其他诸侯国的人,秦国公室力量不足,自然无法限制外戚,恰巧秦国内乱,魏冉又扶持昭王登上王位,宣太后又是个有能力的人,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外戚政治拉开了序幕。不过,秦王还是很轻易地就剪除了宣太后的势力,早期的外戚干政是很依附于君主的。

外戚高速发展期

汉代是外戚权力不断扩大的时期,尤其是东汉时期。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这是《外戚传》中的记载。

外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可以干预政治,是因为皇帝需要外戚来加强中央集权,至少外戚是自己人,对皇帝忠诚。新皇帝登基的时候,又不是很熟悉政务,需要外戚的辅佐,在当太子的时候也是一大助力,就像《鹤唳华亭》中太子有着舅舅顾思林保护才能最终获得胜利。汉武帝重用卫青,不仅仅是因为卫青的才能,他也是皇帝的小舅子,也是外戚。但是随着卫青的威望和军功越来越大,汉武帝也不放心了。所以,外戚获得大权也是为皇权服务,一旦皇帝感受到了外戚的威胁,便不再信任。

《鹤唳华亭》大结局!强大的外戚多重要?分析外戚发展史


外戚在两汉历史上是很重要的,霍光扶持了汉昭帝,汉宣帝,史丹扶持了汉成帝。而到了东汉,外戚一度凌驾于皇权之上。这也没办法,东汉皇帝都很短命,很小就去世了,外戚在皇位交接过度的阶段会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东汉皇帝驾崩的时候还没有子嗣,这时候只能从宗室中过继,外戚则决定了由谁来继承皇位。东汉梁冀扶持了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权力极大,十分跋扈。小说《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让大家熟知了草包外戚,何进。何进与宦官势力争斗,听信了袁绍的愚蠢建议,“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最终何进被宦官杀了,董卓进京,三国乱世开始了。因为东汉时期外戚的权力过大,并且容易坏事,曹丕登基后,便限制了外戚的权力。

《鹤唳华亭》大结局!强大的外戚多重要?分析外戚发展史


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外戚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以门阀为基础的外戚

曹魏对外戚进行限制,但是到了晋朝,外戚势力又登上了历史舞台,不过这次,应该是门阀大族借助外戚的身份来干政。外戚不再是毫无根基地依附与皇权,而是有了自己的基础,使得皇帝也不得不给面子。西晋的灭亡,贾南风要承担一半以上的责任,贾南风作为皇后,做了太多错事,引发八王之乱,西晋很快就灭亡了。东晋是靠门阀大族的支持得以建立的,东晋的皇帝不得不给门阀大族面子。

《鹤唳华亭》大结局!强大的外戚多重要?分析外戚发展史


东晋时期的外戚, 如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都是门阀大族。王导的重孙王献之的妻子是晋明帝女儿新安愍公主;王献之的女儿王神爱又是晋安帝皇后;王导弟王悦之的孙子王暇娶司马皇室鄱阳公主。皇室与门阀大族联姻,增进联系,共同维护贵族的统治。这时候更多的是门阀专治,外戚是加强联系,更加名正言顺的一个身份。正因为外戚是有根基的,所以东晋时期的外戚与之前的外戚又不同。这与剧中顾家颇为相似,顾思林的父亲是中书令,顾思林掌握军权,顾家在老皇帝没登基前就已经有了实力,所以老皇帝也是一直忌惮顾家势力而不敢动太子。

外戚政治的转折期

唐朝可以说是外戚政治的转折期,外戚政治开始逐渐处于政治斗争的下风,慢慢地被淡化。因为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极大提高,武则天直接就登基当皇帝了,武家已经不算是外戚了。之后的韦后之乱,都想学武则天。玄宗对外戚进行限制,但是到了晚年还是因为宠爱杨贵妃,给了杨国忠权力。经过这么多教训,唐朝后期的统治者自然是不再给外戚机会。

“自景龙后, 外戚多加检校官, 不治事”。

驸马“皆除三品员外官, 而不任以职事”。

外戚不再掌握实权,官职也只是为了领俸禄。皇帝娶后妃也不再十分地注重门第,甚至有时候就想娶小门小户的女子,以此来抑制后妃族人涉足政治。再加上唐代后期宦官的崛起,外戚则被宦官打压,外戚政治的权力几乎没有了。

《鹤唳华亭》大结局!强大的外戚多重要?分析外戚发展史


外戚的特殊时期

外戚政治一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总会有皇帝英年早逝,新皇帝年幼,或者皇帝没有子嗣,这时候只能由太后出面主持大局。宋朝出了好几个有名的太后,都曾一度执掌朝政,比如真宗的刘皇后,仁宗的曹皇后,英宗的高皇后,都是为北宋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但是她们并没有做出越权的事,也没有培养起干政的外戚势力,关键时刻出手,度过难关后就还政给皇帝。这与宋朝的制度有关,也与文化思想有关。明朝时也是如此,朱元璋怕外戚干政,所以皇家娶亲不重门第,普通人家的女子最好。前段时间播出的《大明风华》,大家便会记得明仁宗的张皇后,还有明宣宗的孙皇后,在国家危难之际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之所以叫外戚的特殊时期,是因为主要贡献都是皇后太后做的,她们也没有培养自己势力来干政,所谓外戚只是跟着享福,并没有多大的势力。这个时候外戚有的只是富贵,身份显赫,但是真正的职权不大。

《鹤唳华亭》大结局!强大的外戚多重要?分析外戚发展史


总结

清朝时期更是不让后宫干政,可是还是出了个慈禧,这是当时的各种巧合导致的,总的来说,清朝是十分限制外戚的。纵观外戚的历史发展,随着皇权的需要,外戚势力不断扩大,但是也十分依附皇权。东晋时期是个特殊的时期,因为皇帝要靠门阀的支持,所以那时的外戚就是门阀大族,有着双重身份。唐以后外戚势力逐渐减弱。宋明两朝杰出的女政治家很多,她们并没有培植自己的势力来干政,所以外戚势力是在不断减弱的,只有富贵而无实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