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初至平和大溪,原本只是想看看吳鳳故里,卻意外發現吳氏宗祠邊上有座規模巨大的壺形土城 —— 壺嗣城(建於明洪武4年 1371年),續而又參觀了同在大溪的莊上城(清順治至康熙年間 1654年 —1677年),證實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土樓”和壺嗣城一樣,都是規模巨大的壺形土城。當時,有人告訴我,大溪還有另一座土城,叫店前城(也是明朝,具體時間不明),因時間比較倉促,沒有前行,留下一絲遺憾。後來,陪外國建築專家到大溪時,專程前去尋訪,終於補上了“大溪三城”裡的最後一城。


莊上城並不是突然出現的。早在明正統年間,大溪葉氏便遷居大溪莊上村,並修建一座圓形土樓,稱“舊寨樓”。清順治11年(公元1654年),莊上城始建,至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竣工。引起我注意的是,莊上城的建設時間,恰好與天地會創始人道宗修建詔安

長林寺(建於1654年)與大溪高隱寺(建於1674年)同步,且雙方相距甚近,如高隱寺與莊上城直徑僅七公里遠。


道宗是當時“萬氏集團”的軍師。所謂“萬氏集團”指崇禎時期,以萬禮、道宗為首的盤據於漳州南部的一支地方軍事勢力。順治七年,“萬姓集團”投靠鄭成功,進行"反清復明"活動。道宗修建詔安長林寺即在“萬氏集團”投靠鄭成功之後。故長林寺的修建,得到了鄭成功及其眾多親信的支持。這裡,我要提及一位當時修禪於靈通山被稱為“菜埔老爹”的明朝遺老——張士良。張士良進士出身,曾當過大明寧波知府,儒學、佛學、書法、兵法無不精通,是黃道周至交好友。長林寺修建時,道宗把他請來撰寫了《長林寺記》與《長林寺弟子報恩題名志》兩方碑文。張士良與天地會之間的密切關係,不言而喻。


巨堡、天地會、明朝遺老……


幾次大溪之旅呈現出了一個神秘的漳南山地世界。


譬如土城。土城很可能是漳州南部一直被忽視的用於巨族聚居的極具代表性的重要民居範式。土城與土樓一樣,超越了民系的區隔,在漳州南部普遍存在。我在雲霄將軍山拜謁陳政墓時瞭解到,唐軍將士開漳時,做過兩件重要事情,一是屯田,二是築堡。土城、土樓這兩種帶有軍事功能的民居範式,或許也與唐初的屯田之堡有一定的關係。


為了進一步瞭解張士良,我與朋友驅車前往張士良的故鄉——雲霄火田菜埔堡


雲霄火田是漳州故郡,菜埔堡在漳郡故址附近。在這裡,我見識到一座全漳州最像城池的土城——菜埔堡。


菜埔堡同樣可以稱為菜埔城。


菜埔堡是張士良倡建並主導下的傑作。這座神奇的小城擁有極為系統的防禦設計,如從漳江引水且設有吊橋的護城河,遍佈槍眼設垛口的三合土城牆,突出城牆兼有馬面功能的角樓,環城一圈的寬闊跑馬道。


在城池的功能上,菜埔堡比“大溪三城”完備多了。


在菜埔堡內部的張士良故居,有介紹稱張士良是明末平和進士,原來當時的菜埔堡還屬於平和縣的管轄之下。


張士良比道宗(生於1613年)大三十多歲,年齡上可以說是道宗的前輩,但論關係卻和道宗情同密友。

菜埔堡讓我想起道宗老家小溪的龜頭城(遵疇寨)與道宗出生地延安樓。


太巧合了,菜埔堡北門門額鐫刻“拱極門”,而龜頭城(遵疇寨)的門額上同樣鐫刻著“遵疇拱極”四個字。“拱極”應有忠君之意,典故或出自孔子所言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北辰就是北極星,常用來形容帝王。張士良曾在靈通山上刻有“天子萬壽”四個字,明明白白地表達出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


忠的當然是明朝的君。


菜埔堡北門外的“貞德垂芳”石牌坊,是為褒揚張士良祖母朱氏守寡奉姑而立。這讓我想起了延安樓門前的牌坊。延安樓門前也有個牌坊。不知兩者有無聯繫? 也是奇怪。

城內的民居大多是清末至民國風格,已不是建城之初的樣子。我懷疑早期貼近城牆的地方應該還有一條窄細的內置式跑馬道,用來方便對外射擊。


菜埔堡建於1623至1625年,比長林寺、莊上城都早了三十多年。從地圖上看,菜埔堡距萬禮與道宗在詔安的家九甲社很近。兩地之間是否有關係,值得探討。另外,有一種說法,說張士良曾於茲修禪的靈通獅子巖曾經是張士良父親的產業。如此說來,黃道周、林纖等明代漳南鄉賢群英薈萃於靈通山,可能與張士良有關。


張士良所寫的《長林寺記》、《長林寺弟子報恩題名志》兩碑,今天已成為研究天地會的珍貴文物資料。

天地會這種組織能力出眾的秘密社團不可能是烏合之眾。它背後定然有一些智識分子在推動。之前看到一位姓曾的漳州學者認為黃道周可能是天地會的教父,經瞭解黃道周的經歷,我也支持這種觀點。但到菜埔堡之後,我忽然意識到天地會的背後,很可能潛藏著一個極有韜略的明朝遺老群體。這個明朝遺老群體,與道宗之間亦師亦友,相當於道宗的顧問團,智囊團。


黃道周、張士良顯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已經無力迴天,黃道周依然臨危受命奮戰在抗清第一線,併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是“向死而行”。同樣忠君反清的張士良卻早早辭了官,甚至遠 離防禦力極強的菜埔堡,前往靈通山獅子巖隱居。種種跡象表明,隱居的時間裡,張士良並沒有閒著,而是與同處山林之中胸懷大志的道宗交往甚頻。


張士良臨死之前的十年內,一個名叫天地會的秘密組織在他眼皮底下誕生了。


我把這種謀略,視為“為生而隱”


沒有黃道周的慷慨就義,就沒有熱血的理想,沒有張士良的隱忍蟄伏,就沒有致遠的智慧。那位叫道宗的和尚,高舉黃道周的大義,習得張士良的謀略,不負眾望,其創辦的秘密社團,竟在幾百年之後真正的終結了大清王朝。


孫中山就是天地會的人,他曾寫過一些與之相關的文字:“洪門者,創設於明朝遺老,起於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圖恢復,誓不臣清,捨生赴義,屢起屢蹶,興虜拼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而明朝之忠烈,變殘廢殆盡。二三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之根苗,流傳後代,故以反清復明的宗旨,結成團體,以待後有起者可藉為資助也。此殆洪門創設之本意。”


在菜埔堡,一位憂心忡忡,卻思慮深遠的明代鄉賢,從歷史中緩緩走了出來,一襲青衫,兩鬢如霜。拄著竹杖,遠眺夕陽……


而那片神秘的漳南山地,竟愈來愈變得有趣。


初稿寫於2018年4月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本文攝影:蘇芳傑


雲霄記憶:“菜埔老爹”與菜埔堡


作者簡介:林鴻東,1976年生,漳州平和人,福大畢業,鷺客社創辦人,在廈門翔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