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初至平和大溪,原本只是想看看吴凤故里,却意外发现吴氏宗祠边上有座规模巨大的壶形土城 —— 壶嗣城(建于明洪武4年 1371年),续而又参观了同在大溪的庄上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 1654年 —1677年),证实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土楼”和壶嗣城一样,都是规模巨大的壶形土城。当时,有人告诉我,大溪还有另一座土城,叫店前城(也是明朝,具体时间不明),因时间比较仓促,没有前行,留下一丝遗憾。后来,陪外国建筑专家到大溪时,专程前去寻访,终于补上了“大溪三城”里的最后一城。


庄上城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早在明正统年间,大溪叶氏便迁居大溪庄上村,并修建一座圆形土楼,称“旧寨楼”。清顺治11年(公元1654年),庄上城始建,至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竣工。引起我注意的是,庄上城的建设时间,恰好与天地会创始人道宗修建诏安

长林寺(建于1654年)与大溪高隐寺(建于1674年)同步,且双方相距甚近,如高隐寺与庄上城直径仅七公里远。


道宗是当时“万氏集团”的军师。所谓“万氏集团”指崇祯时期,以万礼、道宗为首的盘据于漳州南部的一支地方军事势力。顺治七年,“万姓集团”投靠郑成功,进行"反清复明"活动。道宗修建诏安长林寺即在“万氏集团”投靠郑成功之后。故长林寺的修建,得到了郑成功及其众多亲信的支持。这里,我要提及一位当时修禅于灵通山被称为“菜埔老爹”的明朝遗老——张士良。张士良进士出身,曾当过大明宁波知府,儒学、佛学、书法、兵法无不精通,是黄道周至交好友。长林寺修建时,道宗把他请来撰写了《长林寺记》与《长林寺弟子报恩题名志》两方碑文。张士良与天地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


巨堡、天地会、明朝遗老……


几次大溪之旅呈现出了一个神秘的漳南山地世界。


譬如土城。土城很可能是漳州南部一直被忽视的用于巨族聚居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民居范式。土城与土楼一样,超越了民系的区隔,在漳州南部普遍存在。我在云霄将军山拜谒陈政墓时了解到,唐军将士开漳时,做过两件重要事情,一是屯田,二是筑堡。土城、土楼这两种带有军事功能的民居范式,或许也与唐初的屯田之堡有一定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了解张士良,我与朋友驱车前往张士良的故乡——云霄火田菜埔堡


云霄火田是漳州故郡,菜埔堡在漳郡故址附近。在这里,我见识到一座全漳州最像城池的土城——菜埔堡。


菜埔堡同样可以称为菜埔城。


菜埔堡是张士良倡建并主导下的杰作。这座神奇的小城拥有极为系统的防御设计,如从漳江引水且设有吊桥的护城河,遍布枪眼设垛口的三合土城墙,突出城墙兼有马面功能的角楼,环城一圈的宽阔跑马道。


在城池的功能上,菜埔堡比“大溪三城”完备多了。


在菜埔堡内部的张士良故居,有介绍称张士良是明末平和进士,原来当时的菜埔堡还属于平和县的管辖之下。


张士良比道宗(生于1613年)大三十多岁,年龄上可以说是道宗的前辈,但论关系却和道宗情同密友。

菜埔堡让我想起道宗老家小溪的龟头城(遵畴寨)与道宗出生地延安楼。


太巧合了,菜埔堡北门门额镌刻“拱极门”,而龟头城(遵畴寨)的门额上同样镌刻着“遵畴拱极”四个字。“拱极”应有忠君之意,典故或出自孔子所言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北辰就是北极星,常用来形容帝王。张士良曾在灵通山上刻有“天子万寿”四个字,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


忠的当然是明朝的君。


菜埔堡北门外的“贞德垂芳”石牌坊,是为褒扬张士良祖母朱氏守寡奉姑而立。这让我想起了延安楼门前的牌坊。延安楼门前也有个牌坊。不知两者有无联系? 也是奇怪。

城内的民居大多是清末至民国风格,已不是建城之初的样子。我怀疑早期贴近城墙的地方应该还有一条窄细的内置式跑马道,用来方便对外射击。


菜埔堡建于1623至1625年,比长林寺、庄上城都早了三十多年。从地图上看,菜埔堡距万礼与道宗在诏安的家九甲社很近。两地之间是否有关系,值得探讨。另外,有一种说法,说张士良曾于兹修禅的灵通狮子岩曾经是张士良父亲的产业。如此说来,黄道周、林纤等明代漳南乡贤群英荟萃于灵通山,可能与张士良有关。


张士良所写的《长林寺记》、《长林寺弟子报恩题名志》两碑,今天已成为研究天地会的珍贵文物资料。

天地会这种组织能力出众的秘密社团不可能是乌合之众。它背后定然有一些智识分子在推动。之前看到一位姓曾的漳州学者认为黄道周可能是天地会的教父,经了解黄道周的经历,我也支持这种观点。但到菜埔堡之后,我忽然意识到天地会的背后,很可能潜藏着一个极有韬略的明朝遗老群体。这个明朝遗老群体,与道宗之间亦师亦友,相当于道宗的顾问团,智囊团。


黄道周、张士良显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已经无力回天,黄道周依然临危受命奋战在抗清第一线,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向死而行”。同样忠君反清的张士良却早早辞了官,甚至远 离防御力极强的菜埔堡,前往灵通山狮子岩隐居。种种迹象表明,隐居的时间里,张士良并没有闲着,而是与同处山林之中胸怀大志的道宗交往甚频。


张士良临死之前的十年内,一个名叫天地会的秘密组织在他眼皮底下诞生了。


我把这种谋略,视为“为生而隐”


没有黄道周的慷慨就义,就没有热血的理想,没有张士良的隐忍蛰伏,就没有致远的智慧。那位叫道宗的和尚,高举黄道周的大义,习得张士良的谋略,不负众望,其创办的秘密社团,竟在几百年之后真正的终结了大清王朝。


孙中山就是天地会的人,他曾写过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字:“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起屡蹶,兴虏拼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而明朝之忠烈,变残废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的宗旨,结成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


在菜埔堡,一位忧心忡忡,却思虑深远的明代乡贤,从历史中缓缓走了出来,一袭青衫,两鬓如霜。拄着竹杖,远眺夕阳……


而那片神秘的漳南山地,竟愈来愈变得有趣。


初稿写于2018年4月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本文摄影:苏芳杰


云霄记忆:“菜埔老爹”与菜埔堡


作者简介:林鸿东,1976年生,漳州平和人,福大毕业,鹭客社创办人,在厦门翔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