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理財調查:七成看重資金安全 近五成疫情後要“攢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看到許多企業爆出現金流緊張的新聞,又聽說有認識的朋友被降薪,太扎心了!”在北京一家培訓機構做老師的李萌說,“女人一定要自己手裡有錢,有錢才有安全感。”

女性理財調查:七成看重資金安全 近五成疫情後要“攢錢”

今天,又到了咱們女性一年一度的節日。近幾年,“婦女節”這個詞已經逐漸被“女神節”、“女王節”取代,僅一字之差,就體現了女性社會價值和獨立意識的提高。

如今,80後、90後的女性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主力軍,不僅能在職場獨當一面,也成長為理財大軍的絕對主力,對於家庭理財擁有著更大話語權和影響力。她們有哪些理財的小技能?疫情之下,又是如何守護手中的“錢袋子”?

“買房真香”

四成女性計劃獨立買房

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該劇圍繞著買房問題,展開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就拋出一個最有爭議的話題,父母全款為兒子買房,到底該不該加未來兒媳婦的名字。

拋開劇情不說,房子對現代女性的意義非同小可,它不僅僅是一個房子,更是一份歸屬感,一份未來穩定的保障。

電視劇中的女孩要求給房子加名,但事實上,據58同城、安居客發佈的《2020年女性置業報告》顯示,從資金來源上,約四成女性計劃獨立買房。在置業計劃方面,計劃五年內購房的女性佔比達81.7%,20-29歲的女性群體中有超過4成比例打算購買首套自住房,30歲以上女性中有60%的人購房是為了二套改善住房。而除了自住房,也有不少女性買房是為了投資回報。

80後的呂思在北京市某事業單位工作,她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後又生了二胎,她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因為剛畢業時曾經在一個房地產公司實習,所以一直都關注房產,結婚前我和老公向親戚朋友借錢全款買了房,婚後幾年我們一直在還親友的錢,還完後我們手頭又有錢就開始繼續添置房產。”

女性理財調查:七成看重資金安全 近五成疫情後要“攢錢”

之後幾年,只要攢夠首付錢,她就會拉著老公一起去看房,至今又購入了一套住房和一個商鋪,隨著房價和租金的上漲,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在她看來,房產既可以保值,變現也快。“即使真的遇到著急用錢,也可以直接拿著房本去銀行抵押。”呂思說。

90後邁入30歲

從大膽投資到趨於求穩

雖然對於不少女性來說,“買房是真香”,但買房首付款也需要積攢一段時間,這時其他理財方式就顯得更為重要。

中新經緯記者調查發現,女性在投資上的態度更為謹慎。就中新經緯發佈的女性理財問卷調查結果來看,68.1%的女性認為理財最重要的是資金安全性的保障,選擇“盈利多少”的女性僅佔被調查人數的9.4%。整體上看,女性對於理財的態度偏保守,以“穩健”為主。

女性理財調查:七成看重資金安全 近五成疫情後要“攢錢”

在理財方式上,女性更偏向基金、銀行理財等中等風險的產品,47.2%的女性沒有購買股票。中新經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已步入職場80後、90後女性,恰好經歷過P2P發展的高峰期和暴雷期,也部分影響了她們的投資理念。

90後的張亦菲是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員工,從大二至今,她的理財經歷已經長達10年。

張亦菲開啟理財之路是源自大二時一次課上老師推薦,“當時紙白銀、紙黃金挺火,老師建議去工行開個戶玩一下,有利於理解金融交易的細節,而且室友當時在炒股,我就這樣開始了炒股+炒貴金屬的大學生活。”

張亦菲的啟動資金來自平時積攢的生活費和獎學金,誤打誤撞下買了紙白銀,一開始還不錯,不料日本央行在2010年10月推出量化寬鬆政策,規模為30萬億日元。之後貴金屬開始一路下跌,此後兩年,紙白銀價格依舊毫無起色。大學畢業後,張亦菲決定長痛不如短痛,賠了一萬多元割肉清倉了。

這次給張亦菲的教訓很深刻,此後多年她沒有再碰過貴金屬,直到2019年,她感到國際形勢有些緊張,於是又買入些金條避險,結果收穫了意外驚喜,國際金價大漲。

說起炒股,張亦菲也是頗有心得,在買入紙白銀的同時,她還嘗試開了A股賬戶,買入了人生中的第一隻股票—萬科A,後來又陸續買入了幾隻基建類股票,雖然她已經記不清具體名稱,但是這筆投資為她帶來了幾千元收益。拿著賺來的錢,她為自己購買了一臺電腦和一部相機。

2012年大學畢業後,張亦菲開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活,前兩年是最難的,每月拿著幾千元收入,還要付房租和日常開銷,但是她從不開口向父母要錢。“我從大學時期開始記賬,開始是手寫的記賬本,後來用手機APP記賬,得益於這個習慣使我能更好地規劃資金。”張亦菲談到。

2年後,隨著工資收入的上漲以及積蓄的增加,她又開始嘗試理財,因為當時銀行理財產品起投點是5萬元,所以她選擇了彼時風頭正勁的P2P產品和基金定投。

2015年A股迎來了一次牛市,張亦菲也再次殺入股市,不過在6月股災之後,前期的浮盈又虧了回去。

經歷了A股暴跌和P2P暴雷,她直言“現在最看重的就是本金保障”。

此外,婚姻也影響著女性的理財觀。張亦菲告訴中新經緯記者,自己激進投資在婚後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在理財配置中,銀行理財佔比上升至50%,港股僅買入了騰訊,佔比30%;A股資金佔比下降到了5%。

同為90後的沈嘉淇是一名壽險規劃師,真正開始關注理財是在2014年,此時她剛剛買完房,手裡還剩下一些存款,於是便萌生了理財的想法。

起初她的理財目標是獲取更高的收益,因此投資方式也比較大膽。據沈嘉淇介紹,她在P2P平臺上投過錢,炒過股,還做過民間借貸,但她感到這些投資方式都並不十分穩妥。後來由於P2P暴雷,她瞭解到一些平臺運作不規範等問題,因此最近兩年她對這類投資也越發保守。

目前,沈嘉淇和丈夫兩人每個月的穩定收入在20萬左右,除了基本的生活開銷外,會做一些中等風險的投資。理財方式包括銀行的大額存單和基金定投,每個月她都會存一個一年期的大額存單,再拿出2-3萬元進行基金定投。

隨著年齡的增長,沈嘉淇認為她應該承擔起更多的家庭責任:“雖然有更高的收益很好,但是我覺得本金的穩妥也非常關鍵,現在對於理財的想法就是求穩,不要貶值的太厲害,有一個比較基本的漲幅就可以。”

疫情影響女性理財觀

近五成女性要“攢錢”健康險受青睞

最近,關於“疫情過後的報復性消費”的話題一直廣為流傳,不過與大家在朋友圈裡展現的“我”不同,中新經緯記者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僅4.3%受訪者選擇了“疫情結束後要報復性消費”,46.5%的女性選擇“疫情讓我認識到要更加努力存錢”,剩餘49.2%選擇了“沒有變化”。

女性理財調查:七成看重資金安全 近五成疫情後要“攢錢”

林凌是一家投資公司的項目經理,在北京已經“漂”7年了,看過凌晨4點的太陽,也壓過大半個北京的馬路。如今,她的存款已經快夠得上北京房子的首付。

“我沒有刻意攢錢,但本著節儉的傳統,不會亂花錢。”林凌稱,每月她把除去必要開支的以外的錢都存在了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裡,最近兩年,隨著她工作閱歷的增加和職位的上升,林凌的積蓄也達到了近7位數。

不過受疫情影響,她內心還是有隱隱不安,“超市的菜和肉漲價了,職場的動盪也更多了,也許哪一天會面臨失業,有更多存款也是給自己一份保障。”

此外,在有關保險方面,有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已經購置保險;31.9%的女性選擇再觀望觀望,不著急購買;15.7%的人表示要給自己買一份保險,多一份保障。當被問及如果選擇保險,你會選哪一類時,52.4%的女性選擇了購買個人健康險。

女性理財調查:七成看重資金安全 近五成疫情後要“攢錢”

2015年,在自己生日的前一天,張亦菲為自己買了20萬保額的重疾險,2016年又給老公買了20萬保額重疾險。

“每年過生日的時候,都會收到保險公司的交費提醒通知,就像一份生日禮物。”張亦菲說道,“現在重疾患病越來越年輕化,身邊有朋友患病,我也有些害怕,況且我們倆都是獨生子女,買保險也是給親人一份保障。”

2018年她又將自己和老公的保額分別加至了50萬,如此以來,二人每年需要繳納近2萬元保費。同時,考慮到父母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已經無法再買重疾險,2017年她又為雙方父母配置了百萬醫療險。

最後,疫情之下,不少行業都受到影響,尚未全面恢復復產復工,在家的日子裡,不妨多讀書學習、提高理財技能、做足知識儲備,靜待疫情之後的新投資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