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歌曲:我們都要好好的

作詞:門笑凱 錢郅禎

作曲:錢郅禎

演唱:呂薇

斟滿酒的杯還沒舉起,

眼前的團圓飯又成期許;

想說的話沒說幾句,

就和妻兒老小別離。

你逆向奔赴那集結地,

我搏鬥在這風霜裡;

為暖陽重生我們接力,

寒冬很快會過去。

把微笑留給別人,

把危險留給自己;

我們都要好好的,

歲月靜好有期。

把溫暖留給別人,

把困難留給自己;

我們都要好好的,

將大愛傳遞。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錢郅禎,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張家口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層次)、河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河北省優秀文化能人、名家名師。其詞曲作品獲得省部級獎勵30多項,主要作品有《冬奧有我》《大森林記得一棵樹》《我屬於祖國》《我是一棵樹》《紅色中國夢》《山河歲月有情天》《陪一朵雪花過節》等。


滿江紅.眾志成城壯國魂

(新韻)

阮翠萍

獵獵寒風,祥雲變,疫情兇悍。荊楚陷,滿城為患,硝煙瀰漫。黃鶴樓空陰霧蓋,古琴臺靜毒瘤染。神州憤,鐵血寫乾坤,情豪邁。

令果斷,雷火建。赴國難,助江漢。中華何所懼,萬民參戰。百業除瘟開廣宇,三軍霹靂揮神劍。長龍舞,華夏越滄桑,強國建。

注;古琴臺 始建於北宋,是湖北省的重點保護文物,武漢市的三大名勝之一。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七律.禮讚鍾南山院士(新韻)

A BEAUTIFUL SPRING

阮翠萍

冠疫橫行漢水延,

南山攜劍再出關。

長江岸畔呈風骨,

黃鶴樓前寫巨篇。

迎風沐雨兇頑斬,

瀝血嘔心妙策研。

躹躬盡瘁安天下,

義膽忠肝照宇寰。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七律 .火神山雷神山醫 院建成感賦(新韻)

A BEAUTIFUL SPRING

阮翠萍

鄂域疫情肆蔓延,

江城速建兩神山。

八方聚力同舟濟,

四面馳援風雨擔。

龜蛇山下驚雷動,

鸚鵡洲前戰績酣。

軍民共譜春歸曲,

華夏攻堅震九天。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阮翠萍, 懷安縣人,中共黨員 ,中專文化 , 曾任張家口市橋西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等職,現任張家口市詩詞協會常務理事,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作品在多家報刋發表,著有詩詞集《心雲情海》。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趙瑞山 書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靜悟

文/牧羊人


那些噴湧而來的文字

有憂傷的

有吶喊的

有恐懼 憤怒的

當然也有觸及靈魂沉思的

詩人們都很忙碌

早春二月

經歷了什麼

心緒煩亂

是怎樣一場劫難

容不得走出去

攬住一縷春風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唯我越來越不敢

輕意動用每一粒字符

讚美援鄂的乳白

不敢堆積一觸即疼的詞藻

謳歌橄欖綠 橙色的紅

怕這些都顯的無力蒼白

太過浮淺

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夕陽斜下

還是剃度落髮

雙手合十

避開紅塵

為遙遠而又咫尺

這片溫熱的土地

乃至土地上

生死掙扎的同胞

來一次安靜的祈福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晨鐘依舊

暮鼓也依舊

冰消雪融

吹起春風十里

靜待武大櫻花盛開

在這條苦難棧道上靜悟

算不算

一場半百歲月的修行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牧羊人,原名趙瑞山。祖藉懷安縣頭百戶鎮後所堡人。現工作定居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楹聯學會理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有詩歌,散文作品集三部。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七律.農民一一國之根基.悉知武漢建醫院民工拒領工資有感而作(中華通韻)

梁繼餘

農民亙古是國基,

樸素勤勞順四時。

春種秋收謀裹腹,

冬藏夏曬備耕資。

繳糧納稅忠心獻,

送子參軍大義持。

每遇危局英勇上,

刀叢劍樹挺雄姿。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七律.獻給當代最可愛的人.戰鬥在抗疫第一線的人民子弟兵(新韻)

梁繼餘

江城遇難上出招,

定海神針亮劍刀。

勁旅威威天地動,

紅旗獵獵虎狼消。

軍民戮力移山嶽,

將士忠心孝庶朝。

鐵血兒郎蒼宇柱,

環球讚譽慕華嬌。

梁繼餘,男,懷安縣農業局退休幹部,共產黨員。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長期在縣局.鄉鎮從事黨政工作。愛好文學.音樂。曾在全國.市詩詞比賽中獲金獎和優秀獎。現為縣詩協會員,市文學研究會.詩詞協會理事,省詩詞協會會員,中國詩詞學會會員。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由瘟疫引發的思索

詩/景慧蓮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靜謐無聲的深夜,

是那麼的空曠而悠遠

一場瘟疫的肆虐橫行

讓喧囂迴歸於前所未有的靜

那一定是轉世的魔女

在混亂中彈奏著昏沉的悲緒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活著是生命的延續

死亡亦是所有的結束

江漢平原正在經歷著一場生命檢驗

幾千名亡靈的無奈離世

賦予華夏兒女

對於生命和心靈的珍視

還有靜謐中的深深思索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滾動更新的數字

氤氳著危險的惡毒氣息

繼續翻唱著生命的輓歌

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

詮釋著不屈不撓的生命真諦

在突如其來的病瘟面前

激發著十四億神州兒女的

援助熱情和抗疫凝聚力

這讓我們更熱烈地愛著

這片深沉而廣博的土地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景慧蓮,筆名今宸。系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柴溝堡第二中學的教師。開創個人有關原創文學的公眾號《今宸書社》。系張家口市詩詞協會會員,張家口市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懷安縣詩詞協會會員,本人熱愛文學創作,希望與眾多文學愛好者作交流切磋。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七律.致敬倪好日化韓婷婷女士和捐款無名女士

李秀英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冠狀無情人有情,

捐資女士不留名。

心裝大愛伸援手,

物贈包聯慰請纓。

一令封城嚴把口,

三軍抗疫共出徵。

霾消霧散終須有,

明日必傳捷報聲。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李秀英,河北省懷安縣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張家口市詩詞協會理事,懷安縣詩詞分會副會長!喜歡詩詞創作,曾在全國詩詞比賽中獲得不同等級獎項,部分作品已入選《百年詩詞精選第二卷》。


春天

白文龍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春天一年的頭季,

多少文人墨客讚美你。

多少美詩美詞留給你,

春天,你當之無愧。

因為人類不知把多少希望夢想都寄託在你的身上。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一年之季在春,

春天,你承載了人類生存的全部內涵。

春天,你將萬物復甦,是你賦予完美生物鏈的關鍵一環。

春回大地,春滿人間。

山花爛漫,大雁北遷,

耕牛遍地,春播正酣。

復工復產,欣欣向榮。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2020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

那句不經磨難那來的成功喜悅,不經風雨那見的美麗彩虹。

這場突發的國難就當是我們身體的一次發燒吧。

讓我們把身體上的各種病毒來一次徹底的清掃吧。

疫情過後,換來我們更強健的身體,更強大的免疫力。也預示著我們積聚的能量將會更大噴發。

這個春天,國人經歷了宅居生活,

這個春天,國人與困頓無言交鋒,

這個春天,國人正積蓄力量,

這個春天,國人正汲取智慧,

這個春天,彰顯祖國無窮凝聚力戰鬥力,讓外國唾液。

這個春天,也讓國人知道了誰是民族的脊樑,中國的希望。

這個春天,也讓多少國人清醒,西方的普世價值是何等虛偽,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何等的璀璨輝煌。

這個春天,也讓我們知道了短板不足,積累豐富經驗。

這個春天,也讓我們更加清楚了誰是真正的朋友和敵人。

這個春天,也認清了國內家賊的醜惡嘴臉。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春天呀,你永遠是那樣讓人陶醉,讓人顛狂。

我讚美你,

因為春天的腳步是那麼鏗鏘有力。

病毒見到你只有乖乖投降。

那白衣天使們就像一朵朵春天的花蕾純潔高尚,正盛開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去毒降妖準備迎接那春色滿園梅豔芬芳。

彷彿你已看到了

雁叫聲聲盼春歸

風吹草低見羊群


啊,什麼是詩和遠方?

2020年的春天。

你讓我們懂得了

生命的可貴

自由的飛翔

人間的大愛

自私的可悲

命運共同體

才是人類的嚮往。

啊,春天!!

一場春雨一場暖

盪滌浮塵潤心甜

冠狀病毒再猖狂

春雷一吼降妖魔

春風化雨送瘟神

萬水千山總是情

春滿乾坤神州寧

祖國繁華世界驚

一場大難筋斗雲

復興路上意更堅

妖孽狂吠乘人危

貽笑大方成笑柄

上竄下跳美政客

冷戰病毒無處售

滾滾長江東逝水

中華崛起指日待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白文龍,畢業於石家莊陸軍學院,入伍18年,後轉業地方,現在懷安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工作,熱愛文學創作,尤其喜歡詩歌創作。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防疫童謠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打開窗戶風飄飄

太陽公公把我瞧


勤通風 勤洗手

不讓媽媽把心操


出門戴上小口罩

見到叔叔、阿姨眨眼傳遞問個好

不讓冠狀病毒鑽空隙

講究衛生要記牢


春風送暖綠常在

桃花朵朵開的俏

清新好空氣

小朋友們拍手笑


最美蜜蜂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這個春節

是蜜蜂最忙的季節

冠狀肺炎把人們折磨的無比脆弱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蜜蜂拍著不停息的美麗翅膀

唱著堅強的歌兒

飛向乾咳、發燒的人群

她飛到哪兒

那兒就有虛弱的呻吟

蒼白的臉龐

渴求的目光


然後

停下匆匆的腳步

把陽光和雨露

灑在他們的額頭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康小花,懷安縣詩詞協會會員,長勝小學教師。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懷安縣抗擊疫情詩詞作品展

總 監 制:趙明元

責 編:王金江

融 媒 記 者:梁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