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3個“煩人”舉動,說明正悄悄變聰明,家長再煩也要忍住

真是不當媽永遠不知道娃有多難帶,以前只聽說過“7、8歲狗都嫌”以為孩子6歲之前都是又乖又萌的寶寶。可孩子2歲就給我上了一課,2歲的孩子是真難帶,一刻都不敢讓孩子離開事先,每天雞飛狗跳的一點特煩人。不過,2歲孩子的一些“煩人”舉動,還真不能小看,恰恰是說明孩子在變聰明。


孩子有這3個“煩人”舉動,說明正悄悄變聰明,家長再煩也要忍住


話嘮

有些一兩歲的寶寶,剛開始“冒話”的時候特別能說,有些口齒伶俐的寶寶,每天就追著爸爸媽媽嘮嗑,難得玩一會兒玩具,嘴也不會停下來,各種玩具都可以在他的口中擬人。

其實這個時候正是寶寶語言能力快速發展的一個階段,寶寶通過不斷的“說”來主動的鍛鍊自己的語言能力,所以家長也應該儘可能的回應寶寶說的話,當寶寶自言自語時,家長也別阻止,過了這個階段,寶寶以後的表達能力會很好。


孩子有這3個“煩人”舉動,說明正悄悄變聰明,家長再煩也要忍住


亂扔東西,抓到什麼扔什麼

幾乎每個寶寶都有喜歡亂扔東西的一個階段,基本也在一兩歲左右。這個時候寶寶身邊的所有東西都有被扔掉的危險,即使是心愛的玩具,他也會毫不留情的扔出去。

雖然“扔東西”這個動作確實挺招人煩,但家長也別小瞧了,更不要完全制止。孩子亂扔東西,可是有不少好處的。


孩子有這3個“煩人”舉動,說明正悄悄變聰明,家長再煩也要忍住


首先就是大腦不斷地重複指令,雙手不斷的進行中的動作,這個過程孩子手腦協作能力得到了鍛鍊,雙手更靈活,大腦也更聰明。

其次就是扔東西可以讓孩子更快的認識這個世界,感受周圍的空間和物品在扔之後的不同狀態。這是孩子提高認知能力的一種方法,家長再煩也要忍住,不要阻擋孩子進步。


孩子有這3個“煩人”舉動,說明正悄悄變聰明,家長再煩也要忍住


“吃”東西,抓到什麼“吃”什麼

最讓家長不能忍受的應該就是孩子總是用手抓東西放進嘴裡吃,幾個月的時候可能是吃手、然後是吃玩具,到了一兩歲開始上飯桌的時候也經常直接用手抓菜吃。

家長總覺得孩子總用手抓東西吃,不僅不衛生,而且還可能有危險,所以會想盡各種辦法阻止孩子。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只要保證了乾淨和安全,讓小孩子抓東西吃,還是有好處。


孩子有這3個“煩人”舉動,說明正悄悄變聰明,家長再煩也要忍住


寶寶吃手吃玩具是出於“口欲期”,他們會用嘴來感知世界,這對寶寶大腦發育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有好處。寶寶剛開始上飯桌的時候,也會選擇用手來模仿大人夾菜的動作,逐漸鍛鍊用勺子、筷子的能力,達到可以完全獨立吃飯。


孩子有這3個“煩人”舉動,說明正悄悄變聰明,家長再煩也要忍住


想要寶寶更聰明,家長要做到這2點

多和寶寶交流

寶寶喜歡說話的時候,就說明他有表達的慾望和溝通的需求,家長多抽出時間和寶寶交流,不僅能增進和寶寶之間的感情,也是在幫寶寶鍛鍊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每天給寶寶讀睡前故事

很多家長不知道應該和寶寶說些什麼話?覺得自己和寶寶間有“代溝”,那就不妨利用睡前故事,給寶寶講故事、和寶寶聊故事,通過故事來引起寶寶的思考和想象,幫寶寶開發大腦。


孩子有這3個“煩人”舉動,說明正悄悄變聰明,家長再煩也要忍住


小筆記給大家推薦一套《上床囉:寶寶晚安故事》共分為7冊,每一冊都是單獨的小故事,以各種小動物為主角,故事配有精美的圖片,生動形象的小動物,可愛活潑很容易引起寶寶的興趣。作為法國金牌童書,故事更貼合寶寶的思維,插畫的顏色搭配也能培養寶寶的審美觀。

《小房子系列》益智早教睡前故事。作為經典的繪本系列、凱迪克大獎金獎作品,用更豐滿、充滿自然色彩的圖片,讓孩子感受到鮮活、美好的世界,故事溫柔充滿常識,給孩子一個不一樣角度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