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兩大方面軍整編成9個軍,最年輕軍長23歲,搭檔成國家主席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1935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紅1、4方面軍進行了會師,會師後的總兵力達到了10萬餘人。中共中央和軍委為團結紅4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實現北上創建川陝甘根據地的方針,決定對組織進行必要的調整,將軍團改成軍,以與紅4方面軍保持一致。

1935年兩大方面軍整編成9個軍,最年輕軍長23歲,搭檔成國家主席

1935年7月18日,根據中央命令,紅1、4方面軍在會師後進行了整編,任命中革軍委主席朱德仍兼紅軍總司令,張國燾任總政委。下轄9個軍,其中紅1方面軍1軍團改為1軍,軍長林彪,3軍團改為3軍,軍長彭德懷,5軍團改為5軍,軍長董振堂,9軍團改為32軍,軍長羅炳輝。原紅4方面軍番號不變,4軍軍長許世友,9軍軍長孫玉清,30軍代軍長程世才,31軍軍長余天雲,33軍軍長羅南輝。

在這9位軍長裡面,最著名的要數彭德懷和林彪,他們都是公認的軍事家,在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1935年兩大方面軍整編成9個軍,最年輕軍長23歲,搭檔成國家主席

9位軍長裡最年輕的軍長是程世才,他於1912生於湖北大悟縣的農民家庭,1930年,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等軍閥忙於中原大戰時,紅4方面軍大力擴紅,18歲的程世才在這一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第4方面軍。

由於其作戰勇敢,指揮出色,很快被張國燾所賞識,所以其任30軍代軍長時僅23歲,其搭檔紅30軍政委為李先念,後來成為國家主席。

1935年兩大方面軍整編成9個軍,最年輕軍長23歲,搭檔成國家主席

在9位軍長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是許世友,他於1905年2月28日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少年時,他因家貧給武術師傅當雜役,後到少林寺學習武術。所以說在9個軍長中,他的武功最高。

許世友高興時有時會給戰士們耍幾套少林功夫,1928年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成立後,許世友歷任班長、排長、營長、團長和師長,當軍長時年僅30歲,之後曾任山東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35年兩大方面軍整編成9個軍,最年輕軍長23歲,搭檔成國家主席

在9位軍長中有3位犧牲,分別是董振堂、孫玉清和羅南輝。其中董振堂和孫玉清都是在我軍西征戰役和馬家軍的作戰中犧牲的。

董振堂生於1895年,字紹仲,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人,在9個軍長中年齡最大。他自幼跟父親習武,1920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26年9月參加北伐戰爭,1931年春,他率部參加對中央蘇區發動的第二次“圍剿”。1931年12月14日,他與趙博生率手下1.7萬名官兵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並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董振堂任第五軍團副總指揮兼13軍軍長,1932年5月升任第五軍團總指揮。

1935年兩大方面軍整編成9個軍,最年輕軍長23歲,搭檔成國家主席

然而在慘烈的西路軍作戰中,董振堂也率部參加,被國民黨馬步芳部2萬餘人包圍,在激戰中中彈身亡,其犧牲後,馬步芳下令將其屍身一分為四,頭顱掛在城門,其他部位用稻草包了拿繩子扎住到蔣介石處領賞。

羅南輝於1908生於四川成都西郊,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任命為軍長時年僅27歲,1936年23日在會寧縣中川鄉大墩梁遭敵機轟炸,壯烈犧牲,年僅28歲。而羅炳輝於1946年6月21日在山東臨沂病逝並安葬於臨沂。

1935年兩大方面軍整編成9個軍,最年輕軍長23歲,搭檔成國家主席

在9個軍長中,余天雲是張國燾的心腹愛將,他於1906年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早年曾做裁縫以維持生計。1927年11月,黃麻起義爆發,時為農協會員的余天雲與李先念、王樹聲、詹才芳、陳再道等參加起義,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幾年,他很快由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主力營營長。

余天雲雖然作戰勇敢,但其文化程度不高,心想狹隘而且缺少政治頭腦。在紅四方面軍的紅軍大學“學習”期間,竟然和公認的軍事家劉伯承發生衝突,後被張國燾批評,命令他當眾向劉伯承道歉。

然而誰也沒料到,心理素質不好、驕橫自負的余天雲事後想不開,1936年4月,在隨部隊向北移途中,當部隊行至西康省(四川)丹巴大金川激流時,乘人不備,從高崖縱身跳入河中溺水身亡。

1935年兩大方面軍整編成9個軍,最年輕軍長23歲,搭檔成國家主席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